三十三、十二經水陰陽刺灸之度
關燈
小
中
大
故外合于汝水。
按汝水源出汝州天息山,由西平、上蔡、汝陽等縣入淮,今屬河南省汝甯府。
) 足厥陰外合于渑水,内屬于肝。
(足厥陰經内屬于肝,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渑水。
按渑水即澗水,源出新安縣東北白石山,由渑池、新安之間入洛,而洛入于河也,今屬河南省河南府。
渑音免。
) 手太陽外合淮水,内屬小腸,而水道出焉。
(手太陽經内屬小腸,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淮水。
按淮水出唐州桐柏山,繞徐揚之界,東入于海,今屬河南省南陽府,改名唐縣。
) 手少陽外合于漯水,内屬于三焦。
(手少陽經内屬三焦,常少血多氣,故外合于漯水。
按漯水源出章丘長白山,入小清河歸海,今屬山東省濟南府。
詳見前足太陽經條下。
漯音磊,又太合切。
) 手陽明外合于江水,内屬于大腸。
(手陽明經内屬大腸,常多血多氣,故外合于江水。
按江源出西蜀之岷山,今屬四川省成都府茂州,其長萬裡,至吳地入海,此即所以限南北也。
) 手太陰外合于河水,内屬于肺。
(手太陰經内屬于肺,常多氣少血,肺為髒腑之蓋,其經最高而朝百脈,故外合于河水。
按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阗,合流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中,南出積石以入中國。
一說黃河源出星宿海,在中國西南直四川馬湖府之正西三千餘裡,雲南麗江府之西北一千五百餘裡,合諸流自西而東,行二十日至昆侖,繞昆侖之西南,折而東北,又折而西北,又轉而東北,又行二十餘日,曆雲中、九原,至大甯始入中國,是為四渎之宗。
) 手少陰外合于濟水,内屬于心。
(手少陰經内屬于心,常少血多氣,故外合于濟水。
按江源初發王屋山下曰水,既見而伏,複出為濟。
濟截河而流,不混其清,故又曰清濟。
流雖微而獨尊,故居四渎之一。
今屬河南省懷慶府濟源縣。
) 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屬于心包。
(手厥陰經内屬心主,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漳水。
按漳水有二:一出上黨沽縣大黾谷,曰清漳;一出上黨長子縣發鸠山,曰濁漳。
皆入于河,今俱隸山西省。
沽縣即樂平縣,屬太原府。
長子具屬潞安府。
以上經水、經脈俱有圖。
) 凡此五髒六腑十二經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
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
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漳以南者為陽,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此以經水經脈相參,而合乎天地之陰陽也。
夫經水者,河海行于外,而源泉出于地。
經脈者,脈絡行于表,而髒腑主于中。
故内外相貫,如環無端也。
然經水經脈,各有陰陽之分。
如天以輕清在上,故天為陽;地以重濁在下,故地為陰。
六微旨大論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
人身應天地,故腰以上為天屬陽,腰以下為地屬陰,而經脈髒腑之應于經水者亦然。
如海合于胃,湖合于脾,脾胃居于中州,腰之分也。
海以北者為陰,就胃腑言,自胃而下,則小腸膽與膀胱皆屬腑,居胃之北而為陰也。
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就脾髒言,自脾而下,則肝腎皆屬髒,居脾之北,而為陰中之陰也。
腰以上者,如漳合于心主,心主之上,惟心與肺,故漳以南者為陽也。
河合于肺,肺之下亦惟心與心主,故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也。
凡此皆以上南下北言陰陽耳
按汝水源出汝州天息山,由西平、上蔡、汝陽等縣入淮,今屬河南省汝甯府。
) 足厥陰外合于渑水,内屬于肝。
(足厥陰經内屬于肝,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渑水。
按渑水即澗水,源出新安縣東北白石山,由渑池、新安之間入洛,而洛入于河也,今屬河南省河南府。
渑音免。
) 手太陽外合淮水,内屬小腸,而水道出焉。
(手太陽經内屬小腸,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淮水。
按淮水出唐州桐柏山,繞徐揚之界,東入于海,今屬河南省南陽府,改名唐縣。
) 手少陽外合于漯水,内屬于三焦。
(手少陽經内屬三焦,常少血多氣,故外合于漯水。
按漯水源出章丘長白山,入小清河歸海,今屬山東省濟南府。
詳見前足太陽經條下。
漯音磊,又太合切。
) 手陽明外合于江水,内屬于大腸。
(手陽明經内屬大腸,常多血多氣,故外合于江水。
按江源出西蜀之岷山,今屬四川省成都府茂州,其長萬裡,至吳地入海,此即所以限南北也。
) 手太陰外合于河水,内屬于肺。
(手太陰經内屬于肺,常多氣少血,肺為髒腑之蓋,其經最高而朝百脈,故外合于河水。
按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阗,合流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中,南出積石以入中國。
一說黃河源出星宿海,在中國西南直四川馬湖府之正西三千餘裡,雲南麗江府之西北一千五百餘裡,合諸流自西而東,行二十日至昆侖,繞昆侖之西南,折而東北,又折而西北,又轉而東北,又行二十餘日,曆雲中、九原,至大甯始入中國,是為四渎之宗。
) 手少陰外合于濟水,内屬于心。
(手少陰經内屬于心,常少血多氣,故外合于濟水。
按江源初發王屋山下曰水,既見而伏,複出為濟。
濟截河而流,不混其清,故又曰清濟。
流雖微而獨尊,故居四渎之一。
今屬河南省懷慶府濟源縣。
) 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屬于心包。
(手厥陰經内屬心主,常多血少氣,故外合于漳水。
按漳水有二:一出上黨沽縣大黾谷,曰清漳;一出上黨長子縣發鸠山,曰濁漳。
皆入于河,今俱隸山西省。
沽縣即樂平縣,屬太原府。
長子具屬潞安府。
以上經水、經脈俱有圖。
) 凡此五髒六腑十二經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
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
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漳以南者為陽,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此以經水經脈相參,而合乎天地之陰陽也。
夫經水者,河海行于外,而源泉出于地。
經脈者,脈絡行于表,而髒腑主于中。
故内外相貫,如環無端也。
然經水經脈,各有陰陽之分。
如天以輕清在上,故天為陽;地以重濁在下,故地為陰。
六微旨大論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
人身應天地,故腰以上為天屬陽,腰以下為地屬陰,而經脈髒腑之應于經水者亦然。
如海合于胃,湖合于脾,脾胃居于中州,腰之分也。
海以北者為陰,就胃腑言,自胃而下,則小腸膽與膀胱皆屬腑,居胃之北而為陰也。
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就脾髒言,自脾而下,則肝腎皆屬髒,居脾之北,而為陰中之陰也。
腰以上者,如漳合于心主,心主之上,惟心與肺,故漳以南者為陽也。
河合于肺,肺之下亦惟心與心主,故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也。
凡此皆以上南下北言陰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