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諸經根結開阖病刺
關燈
小
中
大
(靈樞根結篇)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陰道偶,陽道奇。
(天地陰陽之道,有相感則有相移,有相移則有相勝,而孰多孰少,斯不齊矣。
欲求其道,則陰陽有奇偶之分。
奇者數之單,如一三五七九是也。
偶者數之拆,如二四六八十是也。
奇得其清,偶得其濁,所以成陰陽之象數。
)發于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發于秋冬,陽氣少,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濕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四時之氣,陰陽各有盛衰,人氣随之,故治法當分補瀉。
)奇邪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髒六腑,折關敗樞,開阖而走,陰陽大失,不可複取。
(奇邪,弗常之邪也。
離經,流傳無定也。
下者為根。
上者為結。
疾之中人,不可勝數,而治之者,當審根結之本末,察髒腑之陰陽,明開阖樞之淺深出入,斯得其要,否則敗折其關樞,走失其陰陽,不可複取矣。
)九針之玄,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終始,本末也,即下文根結開阖之義。
又本經有終始篇,所載者皆針道,故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見針刺類諸章。
)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
(足太陽下者根于至陰穴,上者結于睛明穴,故曰命門者目也。
王氏曰:命門者,藏精光照之所,則兩目也。
)陽明根于厲兌,結于颡大,颡大者鉗耳也。
足陽明下者根于厲兌,上者結于承泣。
今曰颡大者,意謂項颡之上,大迎穴也。
大迎在頰下兩耳之旁,故曰鉗耳。
鉗音钤。
) 少陽根于竅陰,結于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足少陽下者根于竅陰,上者結于窗籠。
耳中者,乃手太陽聽宮穴也,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故足少陽結于此。
)太陽為開,陽明為阖,少陽為樞。
(開阖樞義見前章。
所謂開阖樞者,不過欲明内外而分其辨治之法也。
)故開折則肉節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渎者皮肉宛而弱也。
(折,損傷也。
下同。
開屬太陽,為陽中之表,故氣在肌肉為肉節渎也。
表主在外,邪易入之,故多新暴病也。
凡治開折之為病者,當取太陽之經,因其虛實而補瀉之。
所謂渎者,其皮肉宛而弱,即消瘦幹枯之謂。
)阖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餘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
(阖屬陽明,為陽中之裡,其氣在内,故阖折則氣無所止息也。
陽明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故為痿疾。
凡治阖折之為病者,當取陽明之虛實而補瀉之。
真氣稽留,謂胃氣不行也,故邪居之,則氣上逆而痿生于下矣。
)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
(樞屬少陽,為三陽之半表半
(天地陰陽之道,有相感則有相移,有相移則有相勝,而孰多孰少,斯不齊矣。
欲求其道,則陰陽有奇偶之分。
奇者數之單,如一三五七九是也。
偶者數之拆,如二四六八十是也。
奇得其清,偶得其濁,所以成陰陽之象數。
)發于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發于秋冬,陽氣少,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濕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四時之氣,陰陽各有盛衰,人氣随之,故治法當分補瀉。
)奇邪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髒六腑,折關敗樞,開阖而走,陰陽大失,不可複取。
(奇邪,弗常之邪也。
離經,流傳無定也。
下者為根。
上者為結。
疾之中人,不可勝數,而治之者,當審根結之本末,察髒腑之陰陽,明開阖樞之淺深出入,斯得其要,否則敗折其關樞,走失其陰陽,不可複取矣。
)九針之玄,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終始,本末也,即下文根結開阖之義。
又本經有終始篇,所載者皆針道,故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見針刺類諸章。
)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
(足太陽下者根于至陰穴,上者結于睛明穴,故曰命門者目也。
王氏曰:命門者,藏精光照之所,則兩目也。
)陽明根于厲兌,結于颡大,颡大者鉗耳也。
足陽明下者根于厲兌,上者結于承泣。
今曰颡大者,意謂項颡之上,大迎穴也。
大迎在頰下兩耳之旁,故曰鉗耳。
鉗音钤。
) 少陽根于竅陰,結于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足少陽下者根于竅陰,上者結于窗籠。
耳中者,乃手太陽聽宮穴也,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故足少陽結于此。
)太陽為開,陽明為阖,少陽為樞。
(開阖樞義見前章。
所謂開阖樞者,不過欲明内外而分其辨治之法也。
)故開折則肉節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渎者皮肉宛而弱也。
(折,損傷也。
下同。
開屬太陽,為陽中之表,故氣在肌肉為肉節渎也。
表主在外,邪易入之,故多新暴病也。
凡治開折之為病者,當取太陽之經,因其虛實而補瀉之。
所謂渎者,其皮肉宛而弱,即消瘦幹枯之謂。
)阖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餘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
(阖屬陽明,為陽中之裡,其氣在内,故阖折則氣無所止息也。
陽明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故為痿疾。
凡治阖折之為病者,當取陽明之虛實而補瀉之。
真氣稽留,謂胃氣不行也,故邪居之,則氣上逆而痿生于下矣。
)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
(樞屬少陽,為三陽之半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