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别絡病刺
關燈
小
中
大
(靈樞經脈篇)
手太陰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于魚際,(此下即十五絡穴也。
不曰絡而曰别者,以本經由此穴而别走鄰經也。
手太陰之絡名列缺,在腕後一寸五分,上側分肉間,太陰自此别走陽明者。
其太陰本經之脈,由此直入掌中,散于魚際也。
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溪見者,俗謂之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于氣口三倍者是也。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KT,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陽明也。
(掌後高骨為手銳骨。
實為邪熱有餘,故手銳掌熱。
欠KT,張口伸腰也。
虛因肺氣不足,故為欠KT及小便遺而且數。
通俗文曰:體倦則伸,志倦則KT也。
治此者取列缺,謂實可瀉之,虛可補之。
後諸經皆準此。
半寸當作寸半。
此太陰之絡别走陽明,而陽明之絡曰偏曆,亦入太陰,以其相為表裡,故互為注絡以相通也。
他經皆然。
KT音去。
) 手少陰之别,名曰通裡,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
其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後一寸,别走太陽也。
(手少陰之絡名通裡,在腕後一寸陷中。
别走手太陽者也。
此經入心下膈,故邪實則支膈,謂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也。
其支者上系舌本。
故虛則不能言。
當取通裡,或補或瀉以治之也。
)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關,去腕二寸,出于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系于心包,絡心系。
實則心痛。
虛則為頭強,取之兩筋間也。
(手厥陰之絡名内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别走手少陽者也。
此經系心包,絡心系,又去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
故邪實則心痛,虛則頭強不利也。
皆取内關以治之。
) 手太陽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陰;其别者上走肘,絡肩。
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太陽之絡名支正,在腕後五寸,走臂内側,注手少陰者也。
此經走肘絡肩,故邪實則脈絡壅滞而節施肘廢,正虛則血氣不行,大則為,小則為指間痂疥之類。
取之所别,即支正也。
音尤,贅也。
瘤也。
) 手陽明之别,名曰偏曆,去腕三寸,别入太陰;其别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頰偏齒;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脈。
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陽明之絡名偏曆,在腕後三寸上側間,别走手太陰者也。
按本經筋脈皆無入耳上目之文,惟此别絡有之。
宗脈者,脈聚于耳目之間者也。
齲,齒蠹病也。
此經上曲頰偏齒入耳,絡肺下膈,故實則為齒齲耳聾,虛則為齒寒内痹而隔。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偏曆。
齲,丘雨切。
) 手少陽之别,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
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别也。
(手少陽之絡名外關,在腕後二寸兩筋間,别走手厥陰心主者也。
此經繞臂,故為肘攣及不收之病。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外關。
) 足太陽之别,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别走少陰。
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太陽之絡名飛陽,在足外踝上七寸,别走足少陰者也。
此經起于目内,絡腦行頭背,故其為病如此。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飛陽。
鼽音求,鼻塞也。
窒音質。
衄,女六切,鼻出血也。
) 足少陽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陰,下絡足跗。
實則厥,虛則痿,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少陽之絡名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陰者也。
此經下絡足跗,故為厥為痿。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光明。
音璧,足不能行也。
) 足陽明之别,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陰;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絡頭項,合
不曰絡而曰别者,以本經由此穴而别走鄰經也。
手太陰之絡名列缺,在腕後一寸五分,上側分肉間,太陰自此别走陽明者。
其太陰本經之脈,由此直入掌中,散于魚際也。
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溪見者,俗謂之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于氣口三倍者是也。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KT,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陽明也。
(掌後高骨為手銳骨。
實為邪熱有餘,故手銳掌熱。
欠KT,張口伸腰也。
虛因肺氣不足,故為欠KT及小便遺而且數。
通俗文曰:體倦則伸,志倦則KT也。
治此者取列缺,謂實可瀉之,虛可補之。
後諸經皆準此。
半寸當作寸半。
此太陰之絡别走陽明,而陽明之絡曰偏曆,亦入太陰,以其相為表裡,故互為注絡以相通也。
他經皆然。
KT音去。
) 手少陰之别,名曰通裡,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
其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後一寸,别走太陽也。
(手少陰之絡名通裡,在腕後一寸陷中。
别走手太陽者也。
此經入心下膈,故邪實則支膈,謂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也。
其支者上系舌本。
故虛則不能言。
當取通裡,或補或瀉以治之也。
)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關,去腕二寸,出于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系于心包,絡心系。
實則心痛。
虛則為頭強,取之兩筋間也。
(手厥陰之絡名内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别走手少陽者也。
此經系心包,絡心系,又去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
故邪實則心痛,虛則頭強不利也。
皆取内關以治之。
) 手太陽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陰;其别者上走肘,絡肩。
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太陽之絡名支正,在腕後五寸,走臂内側,注手少陰者也。
此經走肘絡肩,故邪實則脈絡壅滞而節施肘廢,正虛則血氣不行,大則為,小則為指間痂疥之類。
取之所别,即支正也。
音尤,贅也。
瘤也。
) 手陽明之别,名曰偏曆,去腕三寸,别入太陰;其别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頰偏齒;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脈。
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陽明之絡名偏曆,在腕後三寸上側間,别走手太陰者也。
按本經筋脈皆無入耳上目之文,惟此别絡有之。
宗脈者,脈聚于耳目之間者也。
齲,齒蠹病也。
此經上曲頰偏齒入耳,絡肺下膈,故實則為齒齲耳聾,虛則為齒寒内痹而隔。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偏曆。
齲,丘雨切。
) 手少陽之别,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
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别也。
(手少陽之絡名外關,在腕後二寸兩筋間,别走手厥陰心主者也。
此經繞臂,故為肘攣及不收之病。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外關。
) 足太陽之别,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别走少陰。
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太陽之絡名飛陽,在足外踝上七寸,别走足少陰者也。
此經起于目内,絡腦行頭背,故其為病如此。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飛陽。
鼽音求,鼻塞也。
窒音質。
衄,女六切,鼻出血也。
) 足少陽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陰,下絡足跗。
實則厥,虛則痿,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少陽之絡名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陰者也。
此經下絡足跗,故為厥為痿。
治此者,當取所别之光明。
音璧,足不能行也。
) 足陽明之别,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陰;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絡頭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