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諸經脈證死期

關燈
明脈解篇曰: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是亦此義。

    )脾脈外鼓沉為腸,久自已。

    (沉為在裡而兼外鼓者,邪不甚深,雖為腸,久當自已。

    腸,下痢也。

    凡心肝脾腎,皆主陰分,或寒濕,或熱,各有所傷,乃自大腸下血,均謂為腸。

    音劈。

    )
肝脈小緩為腸,易治。

    (肝脈急大則邪盛難愈,今脈小緩,為邪輕易治也。

    )
腎脈小搏沉為腸下血,血溫身熱者死。

    (腎居下部,其脈本沉,若小而搏,為陰氣不足而陽邪乘之,故為陽下血。

    若其血溫身熱者,邪火有餘,真陰喪敗也,故當死。

    )
心肝亦下血,二髒同病者可治,(心生血,肝藏血,故二髒之亦下血,而不獨腎也。

    然心肝二髒,木火同氣,故同病者為順而可治。

    若肝脾同病,是為土敗木賊,其難治也明矣。

    )
其脈小沉澀為腸,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心肝之脈,小沉而澀,以陰不足而血傷也,故為腸。

    然脈沉細者不當熱,今脈小身熱是為逆,故當死。

    而死于熱見七日者,六陰敗盡也。

    )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沉鼓澀,陽不足也。

    外鼓大,陰受傷也。

    小堅而急,陰邪勝也。

    胃為水谷之海,心為血脈之主,胃氣既傷,血脈又病,故緻上下痞隔,半身偏枯也。

    )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今以偏枯而男子發左,女子發右,是逆證也。

    若聲不喑,舌可轉,則雖逆于經,未甚于髒,乃為可治,而一月當起。

    若偏枯而喑者,腎氣内竭而然,其病必甚。

    如脈解篇曰:内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

    正以腎脈循喉嚨挾舌本故耳。

    左右逆從義,見論治類十四。

    )
其從者喑,三歲起;(若男發于右而不發于左,女發于左而不發于右,皆謂之從。

    從,順也。

    然證雖從而聲則喑,是外輕而内重也,故必三歲而後起。

    )
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以氣血方剛之年,辄見偏枯廢疾,此禀賦不足,早雕之兆也,不出三年死矣。

    )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鈎浮為常脈。

    (搏脈弦強,陰虛者最忌之。

    凡諸失血鼻衄之疾,其脈搏而身熱,真陰脫敗也,故當死。

    然失血之證多陰虛,陰虛之脈多浮大,故懸鈎而浮,乃其常脈,無足慮也。

    懸者不高不下,不浮不沉,如物懸空之義。

    謂脈雖浮鈎,而未失中和之氣也。

    )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喘者,如氣之喘,言急促也。

    暴厥,謂猝然厥逆而不知人也。

    )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數脈主熱,而如數者,實非真數之脈。

    蓋以猝動肝心之火,故令人暴驚。

    然脈非真數,故俟三四日而氣衰自愈矣。

    )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此下皆言死期也。

    浮合,如浮波之合,後以催前,泛泛無常也。

    一息十至以上,其狀如數,而實非數熱之脈,是經氣之衰極也。

    微見,始見也。

    言初見此脈,便可期九十日而死;若見之已久,則不必九十日矣。

    所以在九十日者,以時更季易,天道變而人氣從之也。

    予,與同,黨與之義。

    下同。

    )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幹而死。

    (如火薪然者,來如焰之銳,去如滅之速。

    此火髒無根之脈,而心經之精氣與奪也。

    夏令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