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髒脈六變病刺不同
關燈
小
中
大
本此。
然難經以木王東方,故言左脅,而此節本無左字。
)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
(緩為脾脈,以肝脈而緩甚,木土相克也,故善嘔。
若微緩而為水瘕為痹者,皆土為木制,不能營運而然。
水瘕,水積也。
瘕,加、駕二音。
)大甚為内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
(肝脈大甚,肝火盛也,木火交熾,故為内癰。
血熱不藏,故為嘔衄。
若其微大而為肝痹,為陰縮,為咳引小腹,皆以火在陰分也。
肝痹義見疾病類六十七。
衄,泥六切,鼻血也。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瘅。
(肝藏血,肝脈小甚則血少而渴,故多飲。
若其微小,亦以陰虛血燥而為消瘅也。
)滑甚為疝,微滑為遺溺。
(肝脈滑甚者,熱壅于經,故為潰疝。
若其微滑而為遺溺,以肝火在下而疏洩不禁也。
,同。
溺,尿同。
)澀甚為溢飲,微澀為螈攣筋痹。
(肝脈澀甚,氣血衰滞也,肝木不足,土反乘之,故濕溢支體,是為溢飲。
若其微澀而為螈攣為筋痹,皆血不足以養筋也。
螈,翅、系二音。
攣音戀,筋急縮也。
) 脾脈急甚為螈;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
脾脈急甚,木乘土也,脾主支體而風氣客之,故為螈。
若其微急,亦為肝邪侮脾,則脾不能運而膈食還出,土不制水而複多涎沫也。
沃音屋,水汪然貌。
)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
(脾脈宜緩,而緩甚則熱,脾主肌肉四肢,故脾熱則為肉痿及為厥逆。
若微緩而為風痿四肢不用者,以土弱則生風也。
痿弱在經而髒無恙,故心慧然若無病。
)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脾主中氣,脾脈大甚為陽極,陽極則陰脫,故如擊而仆地。
若其微大為疝氣,以濕熱在經,而前陰為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腹裡大者,以膿血在腸胃之外,亦脾氣壅滞所緻。
)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瘅。
(脾脈小者,以中焦之陽氣不足,故甚則為寒熱,而微則為消瘅。
)滑甚為癃,微滑為蟲毒蠍腹熱。
(脾脈滑甚,太陰實熱也,太陰合宗筋,故為癃疝。
若其微滑,濕熱在脾,濕熱熏蒸,故生諸蟲及為腹熱。
,同。
癃,闾中切。
,蛔同,音回。
蠍音歇。
)澀甚為腸;微澀為内,多下膿血。
(脾脈澀甚而為腸,微澀而為内,及多下膿血者,以澀為氣滞血傷,而足太陰之别,入絡腸胃也。
腸内,遠近之分耳。
一曰下腫病,蓋即疝漏之屬)。
腎脈急甚為骨癫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腎脈急甚者,風寒在腎,腎主骨,故為骨癫疾。
若微急而為沉厥足不收者,寒邪在經也。
為奔豚者,寒邪在髒也。
為不得前後者,寒邪在陰也。
按五十六難曰:腎之積名曰奔豚,發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
其義本此。
骨癫疾義,詳針刺類三十七。
)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
(腎脈緩甚者陰不足,故為折脊,以足少陰脈貫脊循脊内也。
若其微緩,腎氣亦虧,腎虧則命門氣衰,下焦不化,下不化則複而上出,故病為洞而食入還出也。
)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然,上至胃腕,死不治。
(腎脈大甚,水虧火旺也,故為陰痿。
若其微大,腎陰亦虛,陰虛則不化,不化則氣停水積而為石水。
若至胃脘,則水邪盛極,反乘土髒,泛濫無制,故死不治,石水義見後
然難經以木王東方,故言左脅,而此節本無左字。
)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
(緩為脾脈,以肝脈而緩甚,木土相克也,故善嘔。
若微緩而為水瘕為痹者,皆土為木制,不能營運而然。
水瘕,水積也。
瘕,加、駕二音。
)大甚為内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
(肝脈大甚,肝火盛也,木火交熾,故為内癰。
血熱不藏,故為嘔衄。
若其微大而為肝痹,為陰縮,為咳引小腹,皆以火在陰分也。
肝痹義見疾病類六十七。
衄,泥六切,鼻血也。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瘅。
(肝藏血,肝脈小甚則血少而渴,故多飲。
若其微小,亦以陰虛血燥而為消瘅也。
)滑甚為疝,微滑為遺溺。
(肝脈滑甚者,熱壅于經,故為潰疝。
若其微滑而為遺溺,以肝火在下而疏洩不禁也。
,同。
溺,尿同。
)澀甚為溢飲,微澀為螈攣筋痹。
(肝脈澀甚,氣血衰滞也,肝木不足,土反乘之,故濕溢支體,是為溢飲。
若其微澀而為螈攣為筋痹,皆血不足以養筋也。
螈,翅、系二音。
攣音戀,筋急縮也。
) 脾脈急甚為螈;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
脾脈急甚,木乘土也,脾主支體而風氣客之,故為螈。
若其微急,亦為肝邪侮脾,則脾不能運而膈食還出,土不制水而複多涎沫也。
沃音屋,水汪然貌。
)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
(脾脈宜緩,而緩甚則熱,脾主肌肉四肢,故脾熱則為肉痿及為厥逆。
若微緩而為風痿四肢不用者,以土弱則生風也。
痿弱在經而髒無恙,故心慧然若無病。
)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脾主中氣,脾脈大甚為陽極,陽極則陰脫,故如擊而仆地。
若其微大為疝氣,以濕熱在經,而前陰為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腹裡大者,以膿血在腸胃之外,亦脾氣壅滞所緻。
)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瘅。
(脾脈小者,以中焦之陽氣不足,故甚則為寒熱,而微則為消瘅。
)滑甚為癃,微滑為蟲毒蠍腹熱。
(脾脈滑甚,太陰實熱也,太陰合宗筋,故為癃疝。
若其微滑,濕熱在脾,濕熱熏蒸,故生諸蟲及為腹熱。
,同。
癃,闾中切。
,蛔同,音回。
蠍音歇。
)澀甚為腸;微澀為内,多下膿血。
(脾脈澀甚而為腸,微澀而為内,及多下膿血者,以澀為氣滞血傷,而足太陰之别,入絡腸胃也。
腸内,遠近之分耳。
一曰下腫病,蓋即疝漏之屬)。
腎脈急甚為骨癫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腎脈急甚者,風寒在腎,腎主骨,故為骨癫疾。
若微急而為沉厥足不收者,寒邪在經也。
為奔豚者,寒邪在髒也。
為不得前後者,寒邪在陰也。
按五十六難曰:腎之積名曰奔豚,發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
其義本此。
骨癫疾義,詳針刺類三十七。
)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
(腎脈緩甚者陰不足,故為折脊,以足少陰脈貫脊循脊内也。
若其微緩,腎氣亦虧,腎虧則命門氣衰,下焦不化,下不化則複而上出,故病為洞而食入還出也。
)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然,上至胃腕,死不治。
(腎脈大甚,水虧火旺也,故為陰痿。
若其微大,腎陰亦虛,陰虛則不化,不化則氣停水積而為石水。
若至胃脘,則水邪盛極,反乘土髒,泛濫無制,故死不治,石水義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