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髒脈六變病刺不同
關燈
小
中
大
(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髒之病變也。
(六者為脈之提綱,故帝特舉而問之。
) 心脈急甚者為螈;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急者,弦之類。
急主風寒,心主血脈,故心脈急甚則為螈。
筋脈引急曰螈,弛長曰。
弦急之脈多主痛,故微急為心痛引背。
心胸有邪,食當不下也。
大抵弦急之脈,當為此等病,故急甚亦可為心痛,微急亦可為螈,學人當因理活變可也。
餘同此意。
螈,熾、寄、系三音。
音縱。
)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
(心氣熱則脈縱緩,故神散而為狂笑,心在聲為笑也。
若微緩則為伏梁在心下而能升能降,及時為唾血,皆心藏之不清也。
伏梁義詳疾病類七十三。
)大甚為喉;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
(心脈大甚,心火上炎也,故喉中然有聲。
若其微大而為心痹引背。
善淚出者,以手少陰之脈,挾咽喉連目系也。
心痹義,詳疾病類六十七。
音介。
痹音秘。
)小甚為善哕,微小為消瘅。
(心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胃土寒,故善哕。
若其微小,亦為血脈枯少,故病消瘅。
消瘅者,肌膚消瘦也。
哕,于決切。
瘅音丹,又上、去二聲。
)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
(心脈滑甚則血熱,血熱則燥,故當為渴。
若其微滑則熱在于下,當病心疝而引臍腹。
脈要精微論曰:病名心疝,心為牡髒,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颠疾。
(心脈澀甚,則血氣滞于上,聲由陽發,滞則為喑也。
微澀為血溢,澀當傷血也。
維厥者,四維厥逆也,以四肢為諸陽之本而血衰氣滞也。
為耳鳴、為颠疾者,心亦開竅于耳,而心虛則神亂也。
喑音音,聲啞也。
)肺脈急甚為癫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肺脈急甚,風邪勝也,木反乘金,故主癫疾。
若其微急,亦以風寒有餘,因而緻熱,故為寒熱怠惰等病。
)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肺脈緩甚者,皮毛不固,故表虛而多汗。
若其微緩,而為痿偏風,頭下汗出,亦以陽邪在陰也。
)大甚為胫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
(肺脈大甚者,心火爍肺,真陰必涸,故為胫腫。
若其微大,亦由肺熱,故為肺痹引胸背。
肺痹者,煩滿喘而嘔也。
起畏日光,以氣分火盛而陰精衰也。
)小甚為洩,微小為消瘅。
(肺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腑不固,病當為洩。
若其微小,亦以金衰,金衰則水弱,故為消瘅。
)滑甚為息贲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
(肺脈滑甚者,氣血皆實熱,故為息贲上氣。
息贲,喘急也。
若其微滑,亦為上下出血。
上言口鼻,下言二陰也。
贲音奔。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矣。
(澀脈因于傷血,肺在上焦,故澀甚當為嘔血。
若其微澀,氣當有滞,故為鼠在頸腋間。
氣滞則陽病,血傷則陰虛,故下不勝其上,而足膝當軟也。
音酸。
)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
(肝脈急甚,肝氣強也,肝強者多怒少喜,故言多嗔惡也。
若其微急,亦以木邪傷土,故為肥氣在脅下。
脅下者,肝之經也。
愚按: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
其義
(六者為脈之提綱,故帝特舉而問之。
) 心脈急甚者為螈;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急者,弦之類。
急主風寒,心主血脈,故心脈急甚則為螈。
筋脈引急曰螈,弛長曰。
弦急之脈多主痛,故微急為心痛引背。
心胸有邪,食當不下也。
大抵弦急之脈,當為此等病,故急甚亦可為心痛,微急亦可為螈,學人當因理活變可也。
餘同此意。
螈,熾、寄、系三音。
音縱。
)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
(心氣熱則脈縱緩,故神散而為狂笑,心在聲為笑也。
若微緩則為伏梁在心下而能升能降,及時為唾血,皆心藏之不清也。
伏梁義詳疾病類七十三。
)大甚為喉;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
(心脈大甚,心火上炎也,故喉中然有聲。
若其微大而為心痹引背。
善淚出者,以手少陰之脈,挾咽喉連目系也。
心痹義,詳疾病類六十七。
音介。
痹音秘。
)小甚為善哕,微小為消瘅。
(心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胃土寒,故善哕。
若其微小,亦為血脈枯少,故病消瘅。
消瘅者,肌膚消瘦也。
哕,于決切。
瘅音丹,又上、去二聲。
)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
(心脈滑甚則血熱,血熱則燥,故當為渴。
若其微滑則熱在于下,當病心疝而引臍腹。
脈要精微論曰:病名心疝,心為牡髒,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颠疾。
(心脈澀甚,則血氣滞于上,聲由陽發,滞則為喑也。
微澀為血溢,澀當傷血也。
維厥者,四維厥逆也,以四肢為諸陽之本而血衰氣滞也。
為耳鳴、為颠疾者,心亦開竅于耳,而心虛則神亂也。
喑音音,聲啞也。
)肺脈急甚為癫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肺脈急甚,風邪勝也,木反乘金,故主癫疾。
若其微急,亦以風寒有餘,因而緻熱,故為寒熱怠惰等病。
)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肺脈緩甚者,皮毛不固,故表虛而多汗。
若其微緩,而為痿偏風,頭下汗出,亦以陽邪在陰也。
)大甚為胫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
(肺脈大甚者,心火爍肺,真陰必涸,故為胫腫。
若其微大,亦由肺熱,故為肺痹引胸背。
肺痹者,煩滿喘而嘔也。
起畏日光,以氣分火盛而陰精衰也。
)小甚為洩,微小為消瘅。
(肺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腑不固,病當為洩。
若其微小,亦以金衰,金衰則水弱,故為消瘅。
)滑甚為息贲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
(肺脈滑甚者,氣血皆實熱,故為息贲上氣。
息贲,喘急也。
若其微滑,亦為上下出血。
上言口鼻,下言二陰也。
贲音奔。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矣。
(澀脈因于傷血,肺在上焦,故澀甚當為嘔血。
若其微澀,氣當有滞,故為鼠在頸腋間。
氣滞則陽病,血傷則陰虛,故下不勝其上,而足膝當軟也。
音酸。
)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
(肝脈急甚,肝氣強也,肝強者多怒少喜,故言多嗔惡也。
若其微急,亦以木邪傷土,故為肥氣在脅下。
脅下者,肝之經也。
愚按: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
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