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脈分四時無胃曰死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平人氣象論)
平人之常氣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土得天地中和之氣,長養萬物,分王四時,而人胃應之。
凡平人之常,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五髒六腑皆以受氣,故胃為髒腑之本。
此胃氣者,實平人之常氣,有不可以一刻無者,無則為逆,逆則死矣。
胃氣之見于脈者,如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終始篇曰: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
是皆胃氣之謂。
大都脈代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便是胃氣之脈。
) 春胃微弦曰平,春令木王,其脈當弦,但宜微弦而不至太過,是得春胃之充和也,故曰平。
(弦義見前章。
按:此前後諸篇,皆以春弦夏鈎秋毛冬石分四季所屬者,在欲明時令之脈,不得不然也。
然脈之疊見,有随時者,有不随時者。
故或春而見鈎,便是夏脈,春而見毛,便是秋脈,春而見石,便是冬脈,因變知病,圓活在人,故有二十五變之妙。
若謂春必弦、夏必鈎,則殊失胃氣之精義矣。
)弦多胃少曰肝病,(弦多者,過于弦也。
胃少者,少和緩也。
是肝邪之勝,胃氣之衰,故為肝病。
)但弦無胃曰死,(但有弦急而無充和之氣者,是春時胃氣已絕,而肝之真藏見也,故曰死。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為秋脈屬金,春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秋而後病。
)毛甚曰今病,(春脈毛甚,則木被金傷,故不必至秋,今即病矣。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春木用事,其氣升散,故藏真之氣散于肝,而肝之所藏則筋膜之氣也。
金匮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藏,上去聲,下平聲。
後皆同。
) 夏胃微鈎曰平,(夏令火王,其脈當鈎,但宜微鈎而不至太過,是得夏胃之和也,故曰平。
鈎義見前章。
)鈎多胃少曰心病,(鈎多者,過于鈎也。
胃少者,少充和也。
是心火偏勝,胃氣偏衰,故為心病。
)但鈎無胃曰死,(但有鈎盛而無平和之氣者,是夏時胃氣已絕,而心之真藏見也,故死。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夏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冬而後病。
)石甚曰今病,(夏脈石甚則無胃氣,火被水傷已深,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夏火用事,其氣炎上,故藏真之氣通于心,而心之所藏則血脈之氣也。
金匮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 長夏胃微弱曰平,(長夏屬土,雖主建未之六月,然實兼辰戌醜未四季之月為言也。
四季土王之時,脈當弱,但宜微有弱而不至太過,是得長夏胃氣之和緩也,故曰平。
,軟同。
)弱多胃少曰脾病,(弱多胃少,則過于弱而胃氣不足,以土王之時而得之,故為脾病。
)但代無胃曰死,(代,更代也。
脾主四季,脈當随時而更,然必欲皆兼和,方得脾脈之平。
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鈎但毛但石,是但代無胃,見真藏也,故曰死。
代脈詳義見本類前第四章及疾病類二十五。
)弱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長夏陽氣正盛而見沉石之脈,以火土氣衰而水反乘也,故至冬而病。
)弱甚曰今病,(弱,當作石。
長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長夏濕土用事,其氣濡潤,故髒真之氣濡于脾,而脾之所藏,則肌肉之
(土得天地中和之氣,長養萬物,分王四時,而人胃應之。
凡平人之常,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五髒六腑皆以受氣,故胃為髒腑之本。
此胃氣者,實平人之常氣,有不可以一刻無者,無則為逆,逆則死矣。
胃氣之見于脈者,如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終始篇曰: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
是皆胃氣之謂。
大都脈代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便是胃氣之脈。
) 春胃微弦曰平,春令木王,其脈當弦,但宜微弦而不至太過,是得春胃之充和也,故曰平。
(弦義見前章。
按:此前後諸篇,皆以春弦夏鈎秋毛冬石分四季所屬者,在欲明時令之脈,不得不然也。
然脈之疊見,有随時者,有不随時者。
故或春而見鈎,便是夏脈,春而見毛,便是秋脈,春而見石,便是冬脈,因變知病,圓活在人,故有二十五變之妙。
若謂春必弦、夏必鈎,則殊失胃氣之精義矣。
)弦多胃少曰肝病,(弦多者,過于弦也。
胃少者,少和緩也。
是肝邪之勝,胃氣之衰,故為肝病。
)但弦無胃曰死,(但有弦急而無充和之氣者,是春時胃氣已絕,而肝之真藏見也,故曰死。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為秋脈屬金,春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秋而後病。
)毛甚曰今病,(春脈毛甚,則木被金傷,故不必至秋,今即病矣。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春木用事,其氣升散,故藏真之氣散于肝,而肝之所藏則筋膜之氣也。
金匮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藏,上去聲,下平聲。
後皆同。
) 夏胃微鈎曰平,(夏令火王,其脈當鈎,但宜微鈎而不至太過,是得夏胃之和也,故曰平。
鈎義見前章。
)鈎多胃少曰心病,(鈎多者,過于鈎也。
胃少者,少充和也。
是心火偏勝,胃氣偏衰,故為心病。
)但鈎無胃曰死,(但有鈎盛而無平和之氣者,是夏時胃氣已絕,而心之真藏見也,故死。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夏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冬而後病。
)石甚曰今病,(夏脈石甚則無胃氣,火被水傷已深,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夏火用事,其氣炎上,故藏真之氣通于心,而心之所藏則血脈之氣也。
金匮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 長夏胃微弱曰平,(長夏屬土,雖主建未之六月,然實兼辰戌醜未四季之月為言也。
四季土王之時,脈當弱,但宜微有弱而不至太過,是得長夏胃氣之和緩也,故曰平。
,軟同。
)弱多胃少曰脾病,(弱多胃少,則過于弱而胃氣不足,以土王之時而得之,故為脾病。
)但代無胃曰死,(代,更代也。
脾主四季,脈當随時而更,然必欲皆兼和,方得脾脈之平。
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鈎但毛但石,是但代無胃,見真藏也,故曰死。
代脈詳義見本類前第四章及疾病類二十五。
)弱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長夏陽氣正盛而見沉石之脈,以火土氣衰而水反乘也,故至冬而病。
)弱甚曰今病,(弱,當作石。
長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長夏濕土用事,其氣濡潤,故髒真之氣濡于脾,而脾之所藏,則肌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