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時髒脈病有太過不及

關燈
(素問玉機真藏論)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弦者,端直以長,狀如弓弦有力也。

    然弱輕虛而滑,則弦中自有和意,肝髒主之。

    扁鵲曰: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軟同。

    )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其氣來實而強,弦之過也。

    其氣來不實而微,弦之不及也。

    皆為弦脈之反。

    太過者病在外,不及者病在中,蓋外病多有餘,内病多不足,此其常也。

    下準此。

    )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

    (忘,當作怒。

    本神篇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氣交變大論曰:歲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皆同此義。

    忽忽,恍忽不爽也。

    冒,悶昧也。

    巅疾,疾在頂巅也。

    足厥陰之脈會于巅上,貫膈布脅肋,故其為病如此。

    音區,腋下脅也。

    )
帝曰:善。

    夏脈如鈎,何如而鈎?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有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鈎,反此者病。

    (鈎者,舉指來盛,去勢似衰。

    蓋脈盛于外而去則無力,陽之盛也,心髒主之。

    扁鵲曰:夏脈鈎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鈎,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鈎。

    長,上聲。

    )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其氣來盛去亦盛,鈎之過也。

    其來不盛去反盛,鈎之不及也。

    皆為鈎脈之反。

    去反盛者,非強盛之謂。

    凡脈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膚之際,謂之來;自皮膚之際,還于骨肉之分,謂之去。

    來不盛、去反盛者,言來則不足,去則有餘,即消多長少之意。

    故扁鵲于春肝夏心秋肺冬腎,皆以實強為太過,病在外;虛微為不及,病在内。

    辭雖異而意則同也。

    )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洩。

    (夏脈太過,則陽有餘而病在外,故令人身熱膚痛,而浸淫流布于形體。

    不及則君火衰而病在内,故上為心氣不足而煩心,虛陽侵肺而咳唾,下為不固而氣洩。

    以本經脈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又從心系卻上肺故也。

    )
帝曰:善。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歧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浮者,輕虛之謂。

    來急去散者,以秋時陽氣尚在皮毛也,肺髒主之。

    扁鵲曰: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中央堅,浮而中堅也。

    凡浮而太過,浮而不及,皆浮之反,而病之在内在外,義與前同。

    )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肺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其髒附背,故太過則逆氣為壅而背痛見于外。

    愠愠,悲郁貌。

    其不及則喘咳短氣,氣不歸原,所以上氣。

    陰虛内損,所以見血。

    下聞病音,謂喘息則喉下有聲也。

    )
帝曰:善。

    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營者,營疊之謂,如士卒之團聚不散,亦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