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年常度

關燈
(靈樞天年篇全) 黃帝問于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基,址也。

    ,材具也。

    音巡。

    )
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

    父得幹之陽,母得坤之陰,陽一而施,陰兩而承,故以母為基,以父為。

    譬之稼穑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種。

    種劣地優,肖由乎父;種優地劣,變成乎母;地種皆得而陰陽失序者,雖育無成也。

    故三者相合,而象變斯無窮矣。

    夫地者基也,種者也,陰陽精氣者神也,知乎此則知人生之所以然矣。

    )
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髒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

    二氣合而生人,則血氣榮衛五髒,以次相成,神明從而見矣。

    惟是神之為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

    合言之,則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屬,惟心所統,是為吾身之全神也。

    夫精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未有形氣衰而神能王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獨存者,故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至于魂魄之義,如前本神篇曰:随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及諸家得理之論,再附于左以詳其義。

    唐。

    孔氏曰:人之生也,始變化為形,形之靈曰魄,魄内自有陽氣,氣之神曰魂。

    魂魄,神靈之名,初生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此魄之靈也;又其精神性識漸有知覺,此則氣之神也。

    樂祁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魄屬形體,魂屬精神。

    精又是魄,魄是精之神;神又是魂,魂是氣之神。

    邵子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亦從而衰。

    魂随氣而變,魄随形而化,故形存則魄存,形化則魄散。

    朱子曰:魂神而魄靈,魂陽而魄陰,魂動而魄靜。

    生則魂載于魄,而魄檢其魂;死則魂遊散而歸于天,魄淪墜而歸于地。

    運用動作底是魂,不運用動作底是魄。

    魄盛則耳目聰明,能記憶,老人目昏耳記事不得者,魄衰也。

    又曰:人生則魂魄相交,死則各相離去。

    月之黑暈是魄,其光是魂,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

    火是魂,鏡是魄,燈有光焰,物來便燒,鏡雖照見,卻在裡面。

    火日外景,金水内景,火日是魂,金水是魄。

    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内;陽主運用,故魂能發用出來。

    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于精竭魄降,則氣散魂遊而無所知矣。

    )
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岐伯曰:五髒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堅固者不易損,和調者不易亂,解利者可無留滞,緻密者可免中傷。

    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者,經脈和也。

    呼吸微徐氣以度行者,三焦治也。

    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則髒腑和平,精神充暢,故能長久而多壽也。

    )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緻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裡,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禮記:百歲謂之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