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年常度

關燈
使道指七竅而言,謂五髒所使之道路,如肺氣通于鼻,肝氣通于目,脾氣通于口,心氣通于舌,腎氣通于耳,是即五官之道路也。

    隧,深邃貌。

    基牆,指面部而言。

    骨胳為基,蕃蔽為牆,義見脈色類三十一、二等篇。

    凡營衛部裡及骨高肉滿若此者,即緻壽之道,故得百歲而終。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髒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天地之氣,陽主乎升,升則向生;陰主乎降,降則向死。

    故幼年之氣在下者,亦自下而升也。

    )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

    三十歲,五髒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

    (盛滿則不輕捷,故好步矣。

    )
四十歲,五髒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

    (天地消長之道,物極必變,盛極必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人當四十,陰氣已半,故發頗斑白而平盛不搖好坐者,衰之漸也。

    )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卧。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

    九十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

    百歲,五髒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魄離者,形體衰敗也。

    腎氣焦者,真陰虧竭也。

    此與前篇上古天真論女盡七七男盡八八互相發明。

    彼以七八言者,言陰陽之限數;此以十言者,言人生之全數。

    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為。

    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善終其天年,此聖智之所同也。

    今之人非惟不能守其所有,而且欲出塵逃數,解脫飛升,因人惑己,因己惑人,是焉知無則無極,有則有盡,而固竊竊然自以為覺,亦何異夢中占夢,其不覺也亦甚矣。

    )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謂不及天數而早殁者也。

    )
岐伯曰:其五髒皆不堅,使道不長,(使道如上文。

    不長,短促也。

    )
空外以張,(九竅張露也。

    )
喘息暴疾,(喘息者氣促,暴疾者易傷,皆非延壽之征也。

    )
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石,堅也。

    )
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數中風寒,表易犯也。

    血氣虛,中不足也。

    脈不通,經絡多滞也。

    故緻真邪易于相攻。

    然正本拒邪,正氣不足,邪反随之而入,故曰相引。

    數音朔。

    )
故中壽而盡也。

    (凡此形體血氣,既已異于上壽,則其中壽而盡,固有所由,此先天之禀受然也。

    夫人生器局,既禀于有生之初,則其一定之數,似不可以人力強者。

    )
第禀得其全而養能合道,必将更壽;禀失其全而養複違和,能無更夭。

    故知之者下可以希中,中可以希上;不知者上僅得其次,次僅得其下矣。

    所謂天定則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也。

    (夫禀受者,先天也,修養者,後天也,先天責在父母,後天責在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