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陰陽外内之應

關燈
/em>心生血,(心主血脈也。

    )
血生脾,(火生土也。

    )
心主舌。

    (舌為心之官也。

    )
其在天為熱,(六氣在天者為熱。

    )
在地為火,(五行在地者為火。

    )
在體為脈,(脈屬衆體之火。

    )
在髒為心,(心屬五髒之火。

    )
在色為赤,(赤屬五色之火。

    )
在音為征,(征屬五音之火。

    )
在聲為笑,(喜則發笑,心之聲也。

    )
在變動為憂,(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足故憂。

    )
在竅為舌,(心之竅也。

    )
在味為苦,(火之味也。

    )
在志為喜。

    (心之志也。

    )
喜傷心,(喜出于心,過則傷心。

    )
恐勝喜;(恐為腎水之志,故勝心火之喜。

    恐則不喜,是其征也。

    )
熱傷氣,(壯火食氣也。

    )
寒勝熱;(水勝火也。

    )
苦傷氣,(苦從火化,故傷肺氣,火克金也。

    又如陽氣性升,苦味性降,氣為苦遏,則不能舒伸,故苦傷氣。

    )
鹹勝苦。

    (鹹為水味,故勝火之苦。

    愚按:氣為苦傷而用鹹勝之,此自五行相制之理。

    若以辛助金,而以甘洩苦,亦是捷法。

    蓋氣味以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陰勝者制之以陽,陽勝者制之以陰,何非勝複之妙?而其中宜否,則在乎用之權變耳。

    )
中央生濕,(土王中央,其氣化濕。

    )
濕生土,(濕潤則土氣王而萬物生。

    )
土生甘,(《洪範》曰: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氣之所化。

    )
甘生脾,(甘先入脾也。

    )
脾生肉,(脾主肌肉也。

    )
肉生肺,(土生金也。

    )
脾主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

    )
其在天為濕,(氣化于天,中央為濕。

    )
在地為土,(形成于地,中央屬土。

    )
在體為肉,(肉屬衆體之土。

    )
在髒為脾,(脾屬五髒之土。

    )
在色為黃,(黃屬五色之土。

    )
在音為宮,(宮屬五音之土。

    )
在聲為歌,(得意則歌,脾之聲也。

    )
在變動為哕,(哕,于決切,呃逆也。

    )
在竅為口,(脾之竅也。

    )
在味為甘,(土之味也。

    )
在志為思。

    (脾之志也。

    宣明五氣篇曰:并于脾則畏。

    )
思傷脾,(脾志為思,過則傷脾。

    怒勝思;怒為肝木之志,故勝脾土之思。

    怒則不思,是其征也。

    )
濕傷肉,(脾主肉而惡濕,故濕勝則傷肉。

    風勝濕;木勝土也。

    )
甘傷肉,(過于甘也。

    )
酸勝甘。

    (酸為木味,故勝土之甘。

    )
西方生燥,(金王西方,其氣化燥。

    )
燥生金,(燥則剛勁,金氣所生也。

    )
金生辛,(洪範曰:金曰從革,從革作辛。

    故味辛者,皆金氣之所化。

    )
辛生肺,(辛先入肺也。

    )
肺生皮毛,(肺主皮毛也。

    )
皮毛生腎,(金生水也。

    )
肺主鼻。

    (鼻者肺之官也。

    )
其在天為燥,(氣化于天,在西為燥。

    )
在地為金,(形成于地,在西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