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一卷 攝生類
關燈
小
中
大
半而絕滅矣。
數音朔。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從,順也。
唯聖人者,順承乎天,故能存神葆真以從其藏,純亦不已以從其健、知乾坤不用坎離代之之義,以從其不自明,察地天之交泰,水火之既濟,以從其陰陽之升降,是聖人之體藏乎天,故身無奇病,而于萬物之理既無所失,此所以生氣不竭也。
) 六、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 (素問四氣調神論,前篇四氣調神,言四時相承之病,此言當時之病。
)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内變。
(一歲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春夏主生長,秋冬主收藏。
春令屬木,肝膽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
故逆春氣,則少陽之令不能生發,肝氣被郁,内變為病。
此不言膽而止言肝者,以髒氣為主也。
後彼此。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内洞。
(夏令屬火,心與小腸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
故逆夏氣,則太陽之令不長,而心虛内洞,諸陽之病生矣。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秋令屬金,肺與大腸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
故逆秋氣,則太陰之令不收、而肺熱葉焦,為脹滿也。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冬令屬水,腎與膀胱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
故逆冬氣,則少陰之令不藏,而腎氣獨沉。
藏者藏于中,沉者沉于下。
腎氣不蓄藏,則注洩沉寒等病生矣。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生成之所由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夫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
所以聖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緻秋冬,多患瘧瀉,此陰勝之為病也。
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緻春夏,多患火證,此陽勝之為病也。
善養生者,宜切佩之!)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能順陰陽之性,則能沉浮于生長之門矣。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則聖人之能事也。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陰陽之理,陽為始,陰為終。
四時之序,春為始,冬為終。
死生之道,分言之,則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死;合言之,則陰陽和者生,陰陽離者死。
故為萬物之始終,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苛音呵,殘虐也。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聖人與道無違,故能行之;愚者信道不笃,故但佩服而已。
夫既佩之,已匪無悟,而尚稱為愚;今有并陰陽不知而曰醫者,又何如其人哉?!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正此謂也。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反順為逆,是謂内格。
(陰陽即道,道即陰陽,從道則生,何者不治?逆道則死,何者不亂?若反順為逆,則陰陽内外,皆相格拒。
内格者,逆天者也。
世有逆天而能生者,吾未之見也。
)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問四氣調神論連前篇)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此承前篇而言聖人預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見其安不忘危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渴而穿井,無及于飲,鬥而鑄兵,無濟于戰,誠哉晚矣,而病不早為之計者,亦猶是也。
觀扁鵲之初見齊桓侯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後五日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将深。
又五日複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将深。
而桓侯俱不能用。
再後五日複見,扁鵲望顔而退走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矣。
後五日桓侯疾作,使人召扁鵲,而扁鵲已去,桓侯遂死。
夫桓侯不早用扁鵲之言,及其病深而後召之,是即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也。
故在聖人則常用意于未病未亂之先,所以災禍不侵,身命可保。
今之人多見病勢已成,猶然隐諱,及至于不可為,則雖以扁鵲之神,亦雲無奈之何,而醫非扁鵲,又将若之何哉?嗟夫!禍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預此者,謂之治未病,不能預此者,謂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謹于微而已矣。
)
數音朔。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從,順也。
唯聖人者,順承乎天,故能存神葆真以從其藏,純亦不已以從其健、知乾坤不用坎離代之之義,以從其不自明,察地天之交泰,水火之既濟,以從其陰陽之升降,是聖人之體藏乎天,故身無奇病,而于萬物之理既無所失,此所以生氣不竭也。
) 六、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 (素問四氣調神論,前篇四氣調神,言四時相承之病,此言當時之病。
)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内變。
(一歲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春夏主生長,秋冬主收藏。
春令屬木,肝膽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
故逆春氣,則少陽之令不能生發,肝氣被郁,内變為病。
此不言膽而止言肝者,以髒氣為主也。
後彼此。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内洞。
(夏令屬火,心與小腸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
故逆夏氣,則太陽之令不長,而心虛内洞,諸陽之病生矣。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秋令屬金,肺與大腸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
故逆秋氣,則太陰之令不收、而肺熱葉焦,為脹滿也。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冬令屬水,腎與膀胱應之。
藏氣法時論曰: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
故逆冬氣,則少陰之令不藏,而腎氣獨沉。
藏者藏于中,沉者沉于下。
腎氣不蓄藏,則注洩沉寒等病生矣。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生成之所由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夫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
所以聖人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緻秋冬,多患瘧瀉,此陰勝之為病也。
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緻春夏,多患火證,此陽勝之為病也。
善養生者,宜切佩之!)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能順陰陽之性,則能沉浮于生長之門矣。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則聖人之能事也。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陰陽之理,陽為始,陰為終。
四時之序,春為始,冬為終。
死生之道,分言之,則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死;合言之,則陰陽和者生,陰陽離者死。
故為萬物之始終,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苛音呵,殘虐也。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聖人與道無違,故能行之;愚者信道不笃,故但佩服而已。
夫既佩之,已匪無悟,而尚稱為愚;今有并陰陽不知而曰醫者,又何如其人哉?!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正此謂也。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反順為逆,是謂内格。
(陰陽即道,道即陰陽,從道則生,何者不治?逆道則死,何者不亂?若反順為逆,則陰陽内外,皆相格拒。
内格者,逆天者也。
世有逆天而能生者,吾未之見也。
)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問四氣調神論連前篇)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此承前篇而言聖人預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見其安不忘危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渴而穿井,無及于飲,鬥而鑄兵,無濟于戰,誠哉晚矣,而病不早為之計者,亦猶是也。
觀扁鵲之初見齊桓侯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後五日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将深。
又五日複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将深。
而桓侯俱不能用。
再後五日複見,扁鵲望顔而退走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矣。
後五日桓侯疾作,使人召扁鵲,而扁鵲已去,桓侯遂死。
夫桓侯不早用扁鵲之言,及其病深而後召之,是即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也。
故在聖人則常用意于未病未亂之先,所以災禍不侵,身命可保。
今之人多見病勢已成,猶然隐諱,及至于不可為,則雖以扁鵲之神,亦雲無奈之何,而醫非扁鵲,又将若之何哉?嗟夫!禍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預此者,謂之治未病,不能預此者,謂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謹于微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