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一卷 攝生類

關燈
(夏氣欲其疏洩,洩則膚腠宣通,故若所愛在外。

    )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凡此應夏氣者,正所以養長氣也。

    長,上聲。

    )
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心屬火,王于夏。

    夏失所養,故傷心,心傷則暑氣乘之,至秋而金氣收斂,暑邪内郁,于是陰欲入而陽拒之,故為寒,火欲出而陰束之,故為熱,金火相争,故寒熱往來而為瘧。

    夏長既逆,承長氣而秋收者少矣。

    音皆。

    )
冬至重病。

    (火病者畏水也。

    )
秋三月,此謂容平,(陰升陽降,大火西行,秋容平定,故曰容平。

    )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風氣勁疾曰急。

    物色清肅曰明。

    )
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避初寒,早起以從新爽。

    )
使志安甯,以緩秋刑,(陽和日退,陰寒日生,故欲神志安甯,以避肅殺之氣。

    )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皆所以順秋氣,欲使肺金清淨也。

    )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凡此應秋氣者,正所以養收氣也。

    )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肺屬金,王于秋。

    秋失所養,故傷肺,肺傷則腎水失其所生,故當冬令而為腎虛飧洩。

    飧洩者,水谷不分而為寒洩也。

    秋收既逆,承收氣而冬藏者少矣。

    飧音孫。

    )
冬三月,此謂閉藏,(陽氣藏伏,閉塞成冬也。

    )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坼,裂也。

    天地閉塞,故不可煩擾以洩陽氣。

    坼音策。

    )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避寒也。

    )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所以法冬令,欲其自重,無妄動也。

    )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溫。

    所以養陽,無使洩奪,所以養氣。

    亟,數也。

    真氏曰:冬氣閉藏不密,溫暖無霜雪,則來年陽氣無力,五谷不登;人身亦是如此,靜時紛擾,則動時安能中節?故周子以主靜為本,程子以主敬為本,其理一也。

    亟,棘、器二音。

    )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凡此應冬氣者,正所以養髒氣也。

    )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腎屬水,王于冬。

    冬失所養,故傷腎,腎傷則肝木失其所生,肝主筋,故當春令而筋病為痿。

    陽欲藏,故冬不能藏,則陽虛為厥。

    冬藏既逆,承髒氣而春生者少矣。

    )
五、天氣清靜藏德不止聖人從之故無奇病 (素問四氣調神論)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天之氣,至清靜、至光明者也,人禀此氣而生,故特言之,以明人之本質亦猶是也。

    )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德不露,故曰藏德。

    健運不息,故曰不止。

    惟其藏德,故應用無窮,惟其健運,故萬古不下,天道無為故無不為,天猶若此,可以修身之士而不知所藏德乎?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惟天藏德,不自為用,故日往月來,寒往暑來,以成陰陽造化之道。

    設使天不藏德,自專其明,是大明見則小明滅,日月之光隐矣,晝夜寒暑之令廢,而陰陽失其和矣此所以大明之德不可不藏也。

    所喻之意,蓋謂人之本元不固,發越于外而空竅疏,則邪得乘虛而害之矣。

    空,孔同。

    )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若天氣自用,必孤陽上亢,而閉塞乎陰氣,則地氣隔絕,而冒蔽乎光明矣。

    )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霧者雲之類,露者雨之類。

    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若上下痞隔,則地氣不升,而雲霧不得精于上,天氣不降,而白露不得應于下,是即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之謂也。

    吳氏曰:人身膻中之氣,猶雲霧也。

    膻中氣化則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若膻中之氣不化,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失降下之令,猶之白露不降矣。

    )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獨陽不生,獨陰不成,若上下不交,則陰陽乖而生道息,不能表見于萬物之命,故生化不施,不施則名木先應,故多死。

    )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不榮。

    (惡氣不發,濁氣不散也。

    風雨不節,氣候乖亂也。

    白露不下,陰精不降也。

    氣交若此,則草木之類,皆當抑菀枯而不榮矣。

    菀,郁同。

    音稿。

    )
賊風數至,豪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央,中半也。

    陰陽既失其和,則賊風豪雨,數為殘害。

    天地四時,不保其常,是皆與道相違,故凡禀化生氣數者,皆不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