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關燈


    此非富貴者貨賂求請所能得通也,亦非酒肉祭梼鬼神所降緻也。

    道人賢者,奉敬教戒,精專勤身,先苦後報,其福應也。

    賢愚貴賤皆同,亦願其所欲耳。

    唯道人執志,故能以戒自檢,行止舉動,愛欲之問,守戒不違,心無邪傾。

    若見色利,以戒掩目;若聞好惡之言,以戒塞耳;若食甘香之美,以戒杜口;若願想财寶,放情愛欲,以戒挫心;若趣向奸非,意欲惡事,以戒折足。

    守之不廢,可謂明矣。

    當勸進愚冥者。

    愚冥者不能承用,無如之何。

    以道人常欲有好心,善施惠故也,天道授福。

     奉道精進,要當勤身,守之當久,治志當堅,精進專念,莫有不先勞後報,度身神仙。

    故有楊公十五奉道,六十未報,修身不倦,至年八十,功滿行着,福報無量。

    諸賢者奉道,莊事勤身,當如饑渴,欲得飲食;如遇寒暑,欲得易處;如作極,欲得休息;如疲勞,欲眠寐;如願想,欲有所得。

    念道奉真,欲得度身,如念此諸所欲,勉身如法不倦,獲無災殃、禍害、病痛、憂患,何願不得,何福不應也。

    道出自然,先天地生,号無上玄老太上。

    三黑混一,為無上正真之道也。

    道弘大,包含天地,變化萬神,微布散在八極之外,内潛毫毛之中,成生萬物,制禦三天,統三萬六千神,大無不覆,小無不入,清虛無為,故能長存,含濁而不穢,故為萬物母。

    天道無親,惟與善人。

    善人保之,以緻神仙。

    非富貴者求而能得,貧賤者鄙而無與。

    能專心好樂,精誠思念,修身行善,則與道合。

    然世人多愚,好尚浮僞,遊身恣欲於群俗之問,須臾之樂,以快腹目,終不能苦身勤念奉道。

    奉道但當積修功德,謙讓行仁義,柔弱行諸善,清正無為,初雖勤苦,終以受福,不與俗同。

    如人但貪須臾之利,命沒之後,身為糞土,魂神同朽。

    道人與俗相去遠矣。

    何以言之?道人清正,名上屬天;俗人穢濁,死屬地官,豈不遠乎。

    愚人守俗,不念奉道,可謂大迷也。

    夫人各有眼目鼻口心意兩足,其賢愚之行各異者,目專視利色,耳聽言之好惡,鼻悅於甘香之氣,口貪五味之美,心專縱恣所欲,兩足随意導身趣向奸非。

    賢者不然,目不視所好,耳不外聽邪惡之言,鼻不通臭香之氣,口不樂滋味之美,心不想可欲之快,足不趨惡事為非,此道人所行。

    道人亦知諸所欲為快,以戒制情,故不犯惡。

    善積行着,與道法相應,受福無極。

    愚人所知惡速禍,不能專戒,與道相反,何望得福。

    若欲得福,何不效道人乎!奉道清正無為,惟當精進,修行積善耳。

    亦無問為限,亦無水火為難,亦無貧賤見逆,亦無豪強相奪,亦無富貴争進,亦無作役負檐之苦,何不壯事專精,奉道勤身乎!道人百行當備,千善當着,雖有九百九十九善,一善未滿,中為利動,皆棄前功。

    治身關念,守戒不廢,乃得度世。

    道人賢者,可勤行焉。

     大道家令戒 大道者,包囊天地,系養群生,禦萬機者也。

    無形無像,混混沌沌,然生百千萬種,非人所能名。

    自天地以下,皆道所生殺也。

    道授以微氣,其色有三,玄元始氣是也。

    玄青為天,始黃為地,元白為道也。

    三氣之中,制上下,為萬物父母,故為至尊至神,自天地以下,無不受此氣而生者也。

    諸長久之物,皆能守道含氣,有精神,乃能呼吸陰陽。

    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皆三氣而生。

    呂二如九,故人有九孔九氣。

    九氣通則五藏安,五藏安則六府定,六府定則神明,神明則親道。

    是故人行善守道,慎無失生道,生道無失德。

    三三者不離,故能與天地變易。

    《易》稱,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父子者,欲系百世,使種姓不絕耳。

    下古世薄,多愚淺,但愛色之樂,淫於邪僞,以成耳目,淫溢女色,精神勃亂,貪惜貨賂,沙氣發上,自生百病。

    至於黃帝以來,民多機巧,服牛乘馬,貨賂為官,稍稍欲薄,盡于五帝。

    夏商周三代,轉見世利。

    秦始五溜,更相克害。

    有賊死者,萬億不可勝數。

    皆由不信其道。

    道乃世世為帝王師,而王者不能尊奉,至傾移颠隕之患,臨危濟厄,萬無一存。

    道重人命,以周之末世始出,奉道於琅琊,以授幹吉。

    太平之道起於東方,東方始欲濟民於塗炭,民往往欲信道。

    初化氣微,聽得飲食。

    陰陽化寬,至於父母兄弟酌祭之神。

    後道氣當布四海,轉生西關,由以太平不備,悉當須明師口訣,指谪為符命。

    道複作《五千文》,由神仙之要,其禁轉切急,指勁治身養生之要,神仙之說,付關令尹喜略至,而世多愚,心複問問,死者如崩,萬無有全。

    西入胡授以道法,其禁至重,無陰陽之施,不殺生飲食。

    胡人不能信道,遂乃變為真仙,仙人交與天人,浮遊青雲之問,故翔弱水之濱。

    胡人叩頭數萬,真鏡照天,髡頭剔須,願信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