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關燈
小
中
大
觀今奉道精專者,萬無一人。
何以言之?下古世薄,時俗使然,競相高上,貪榮富貴,仁義不行,權詐為智,父子相欺,君臣相給,轉相屬托,貨賂賣官,黜退忠直,任用佞邪,厚奸結黨,阿谀所親,富貴相追,貧賤棄損,服飾車馬,浮華順俗,君子小人,皆共同然,所以欣欣世問,豈念道乎。
此輩愚人,雖先休休,不足願也。
所以者何?愚人淺薄,适有榮顯,便驕奢盈溢,施行過度,恣心快意,不慎法節,道之清虛,不受此輩,神明遠之,邪鬼侵之。
或有協僞背真,禱鬼求請,天網恢恢,其罰未行耳。
譬如炊熟,火下以滅,飯中餘氣未盡,勢安得久。
惡人雖未遇禍,譬如餘氣耳。
諸賢者,人之所大願,以生年為貴;人之所大惡,以死終為賤,豈不然乎!天道平正,以生賞善,以死罰惡。
此吉兇禍福,從窈冥中來,禍災,非富貴者求請而可避,非貧賤者守窮而故罰。
修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
國君雖有無極之寶,臨危惜命,傾城量金,求生乞活,豈複可得!賢者貧賤,不須強求富貴,勞人精思,廢人所存,傲慢亂志,使人不壽。
而人見富貴者,心欲願之,志欲存之,勞心苦志,得之不弘。
若欲所求乞,修身念道,室家大小,和同心意,掃除燒香,清诤嚴潔,然具白開啟,說其所欲,道之降伏,何所不消。
若願欲者,實不用金帛貨賂,不用人事求請,不用酒肉祭禱,直歸心於道,無為而自得。
得之随意,則信為鬼立功脆物而已,亦不用多。
而欲習效俗人,背道求請,事事反矣。
欲得福願,要當勤身精進,晨暮清诤燒香,坐起念之,不廢所願,福無不應。
好樂者得福無量,不樂者自随本心。
道至寬弘,恣随人耳。
唯賢者明焉,念念精進,追之恐不及。
愚者忽忽退然,去之恐不遠。
此賢愚不同也。
學者勉自勤請。
奉道之家,或遇災異、疾病、死喪、官符、口舌,以緻不利,何以然也?皆由人愚,奉法不勤,雖知道尊而欲奉之,其情性施行,與俗不别,邪僞不除,欲以邪僞幹亂真正,終不可也。
邪與正,如賊盜惡人見監伺吏,藏竄無住立處,豈可犯尊,其氣自然不通。
如何欲與邪相通也!諸此人輩,雖系名奉道,冀道當佑,道不受也。
而自謂屬道,遇災急厄,病痛着身,雖望道擁護,道不救也。
精邪惡鬼卒所侵害,道不為攝卻。
而惡人憧愚,殊不能克心改悔,歸誠於道,方更背戾,呼道不神。
雖不口言,心内怨望。
此輩不莊事,變易心腸,巽濡日月,冀脫災免害,萬不一脫。
執性了戾,心腸不改,沒命之後,悔複何及。
愚人痛哉! 賢者正心守道,不可懈惰,當以勤确愚者。
自戒莊事,勤修大道,至尊高而無上,周圓無表裹,囊括天地,制禦衆神,生育萬物,娟飛蠕動含氣之類,皆道所成所生。
道之威神,何所不集,何所不消,何所不伏。
把持樞機,驅使百鬼,先天而生,長守無窮。
人處其問,年命奄忽,如眼目視瞬問耳。
而大道含弘,乃愍人命短促,故教人修善。
上備者神仙,中備者地仙,下備者增年。
道尊巍巍,何求於人。
人不能感存道恩,精勤修善,雖不能及中德之行,下德當備也。
而複不及下德,違背真正,不從教戒,但念愛欲、富貴榮祿、色利财寶、飲酒食肉,恣心快意,驕奢盈溢,豈複念道乎。
人不念道,道不念人。
人之若魚、道之若水。
魚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去人虛,何望久生也。
要在精進存念。
諸賢者欲得保身念行,家居安完,皆去先日所犯過惡,進修後善。
若見人有違失之行,轉相勸戒,相教改悔,其功報效,應受福無量。
勿謂道之無形,不可見為,欲傲慢輕易耳。
然欲得恩福,當事精勤,晨夜清靜。
若有同義遇難,疾病相救,緩急相恤,不得以智欺愚,乘威詐稱,假托鬼神,恐吓厄人。
不得才有小智,稱名自大,輕忽愚人,更相毀告,背向妄論,指摘賢者。
不得私情貪狠,敬貴恥賤,樂富棄貧,托望僑氣,愛僧二心,欲随情請福,以為惠施,道終不從,鬼不為使,毀敗正法耳,反受咎。
當同志相求,同法相好。
若男女不曉書疏者,專心好道,可請明者,聽誦經戒,會在靜舍,若堂上掃除,燒香,澡洗潔清,男女别坐,俨然正體安神,精思明聽,勿妄華言,傾邪不端,遊心他念,玩堕睡寐,勞體自疲,虛苦無益。
若能如戒精進不倦,室家受福,天曹吏兵,自來護人,終已無有災患病痛也。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人處天地間,皆知生之日而不知死來之日。
善人惡人,富貴貧賤,各自謂壽命終年,誰欲先窮者,人人所不樂也。
然惡人過積結罪,罪滿作病,病成至死,不自知。
唯修善者得福。
人生受命,制之在天。
天實不言,故在聖人。
聖人随世恻隐,不以常存,故遺教戒。
教戒者,欲令人勸進,長生全身,保命無窮。
人皆能奉法不倦,何但保命,乃有延年無窮之福
何以言之?下古世薄,時俗使然,競相高上,貪榮富貴,仁義不行,權詐為智,父子相欺,君臣相給,轉相屬托,貨賂賣官,黜退忠直,任用佞邪,厚奸結黨,阿谀所親,富貴相追,貧賤棄損,服飾車馬,浮華順俗,君子小人,皆共同然,所以欣欣世問,豈念道乎。
此輩愚人,雖先休休,不足願也。
所以者何?愚人淺薄,适有榮顯,便驕奢盈溢,施行過度,恣心快意,不慎法節,道之清虛,不受此輩,神明遠之,邪鬼侵之。
或有協僞背真,禱鬼求請,天網恢恢,其罰未行耳。
譬如炊熟,火下以滅,飯中餘氣未盡,勢安得久。
惡人雖未遇禍,譬如餘氣耳。
諸賢者,人之所大願,以生年為貴;人之所大惡,以死終為賤,豈不然乎!天道平正,以生賞善,以死罰惡。
此吉兇禍福,從窈冥中來,禍災,非富貴者求請而可避,非貧賤者守窮而故罰。
修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
國君雖有無極之寶,臨危惜命,傾城量金,求生乞活,豈複可得!賢者貧賤,不須強求富貴,勞人精思,廢人所存,傲慢亂志,使人不壽。
而人見富貴者,心欲願之,志欲存之,勞心苦志,得之不弘。
若欲所求乞,修身念道,室家大小,和同心意,掃除燒香,清诤嚴潔,然具白開啟,說其所欲,道之降伏,何所不消。
若願欲者,實不用金帛貨賂,不用人事求請,不用酒肉祭禱,直歸心於道,無為而自得。
得之随意,則信為鬼立功脆物而已,亦不用多。
而欲習效俗人,背道求請,事事反矣。
欲得福願,要當勤身精進,晨暮清诤燒香,坐起念之,不廢所願,福無不應。
好樂者得福無量,不樂者自随本心。
道至寬弘,恣随人耳。
唯賢者明焉,念念精進,追之恐不及。
愚者忽忽退然,去之恐不遠。
此賢愚不同也。
學者勉自勤請。
奉道之家,或遇災異、疾病、死喪、官符、口舌,以緻不利,何以然也?皆由人愚,奉法不勤,雖知道尊而欲奉之,其情性施行,與俗不别,邪僞不除,欲以邪僞幹亂真正,終不可也。
邪與正,如賊盜惡人見監伺吏,藏竄無住立處,豈可犯尊,其氣自然不通。
如何欲與邪相通也!諸此人輩,雖系名奉道,冀道當佑,道不受也。
而自謂屬道,遇災急厄,病痛着身,雖望道擁護,道不救也。
精邪惡鬼卒所侵害,道不為攝卻。
而惡人憧愚,殊不能克心改悔,歸誠於道,方更背戾,呼道不神。
雖不口言,心内怨望。
此輩不莊事,變易心腸,巽濡日月,冀脫災免害,萬不一脫。
執性了戾,心腸不改,沒命之後,悔複何及。
愚人痛哉! 賢者正心守道,不可懈惰,當以勤确愚者。
自戒莊事,勤修大道,至尊高而無上,周圓無表裹,囊括天地,制禦衆神,生育萬物,娟飛蠕動含氣之類,皆道所成所生。
道之威神,何所不集,何所不消,何所不伏。
把持樞機,驅使百鬼,先天而生,長守無窮。
人處其問,年命奄忽,如眼目視瞬問耳。
而大道含弘,乃愍人命短促,故教人修善。
上備者神仙,中備者地仙,下備者增年。
道尊巍巍,何求於人。
人不能感存道恩,精勤修善,雖不能及中德之行,下德當備也。
而複不及下德,違背真正,不從教戒,但念愛欲、富貴榮祿、色利财寶、飲酒食肉,恣心快意,驕奢盈溢,豈複念道乎。
人不念道,道不念人。
人之若魚、道之若水。
魚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去人虛,何望久生也。
要在精進存念。
諸賢者欲得保身念行,家居安完,皆去先日所犯過惡,進修後善。
若見人有違失之行,轉相勸戒,相教改悔,其功報效,應受福無量。
勿謂道之無形,不可見為,欲傲慢輕易耳。
然欲得恩福,當事精勤,晨夜清靜。
若有同義遇難,疾病相救,緩急相恤,不得以智欺愚,乘威詐稱,假托鬼神,恐吓厄人。
不得才有小智,稱名自大,輕忽愚人,更相毀告,背向妄論,指摘賢者。
不得私情貪狠,敬貴恥賤,樂富棄貧,托望僑氣,愛僧二心,欲随情請福,以為惠施,道終不從,鬼不為使,毀敗正法耳,反受咎。
當同志相求,同法相好。
若男女不曉書疏者,專心好道,可請明者,聽誦經戒,會在靜舍,若堂上掃除,燒香,澡洗潔清,男女别坐,俨然正體安神,精思明聽,勿妄華言,傾邪不端,遊心他念,玩堕睡寐,勞體自疲,虛苦無益。
若能如戒精進不倦,室家受福,天曹吏兵,自來護人,終已無有災患病痛也。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人處天地間,皆知生之日而不知死來之日。
善人惡人,富貴貧賤,各自謂壽命終年,誰欲先窮者,人人所不樂也。
然惡人過積結罪,罪滿作病,病成至死,不自知。
唯修善者得福。
人生受命,制之在天。
天實不言,故在聖人。
聖人随世恻隐,不以常存,故遺教戒。
教戒者,欲令人勸進,長生全身,保命無窮。
人皆能奉法不倦,何但保命,乃有延年無窮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