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法:初日一顆,五日加一至上十顆乃止。
常服,骨肉細膩光,能養一切痔疾。
崔元亮《海上方》:療石淋,便中有石子者。
胡桃肉一升,細米煮漿粥一升,相和頓服,即差。
實上青皮,染發及帛皆黑。
其木皮中水,春研取沐頭,至黑。
《梅師方》:治火燒瘡。
取胡桃瓤,燒令黑,杵如脂,傅瘡上。
《衍義》曰:胡桃,發風。
陝、洛之間甚多,外有青皮包之,胡桃乃核也。
核中桃#29為胡桃肉。
須如此說,用時須以湯剝去肉上薄皮,過夏至,則不堪食#30。
有人患酒楂風,鼻上赤,将橘上核,微炒為末,每服二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31為度。
海松子 味甘,小溫,無毒。
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神五髒,不饑。
生新羅。
如小栗,三角,其中人香美,東夷食之當果,與中土松子不同。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松子,逐風痹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潤皮膚,肥五髒,東人以代麻腐食。
《海藥》雲:松子,去皮食之,甚香美,與雲南松子不同,雲南松子似巴豆,其味不厚,多食發熱毒。
松子,味甘美,大溫,無毒。
主諸風,溫腸胃。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味與卑古國偏桃人相似,其偏桃人,用與北桃人無異。
榅桲 味酸、甘,微溫,無毒。
主溫中,下氣,消食,除心間醋水,去臭,辟衣魚。
生北土,似樝子而小。
禹錫雲:按陳士良雲:發毒熱,秘大小腸,聚胸中痰壅。
不宜多食,澀血脈。
《日華子》雲:除煩渴,治氣。
《衍義》曰:愠桲,食之須淨去上浮毛,不爾損人肺。
花亦香,白色,諸果中惟此多生蟲,少有不蚛者。
《圖經》言,欲卧,啖一兩枚而寝。
如此,恐太多,痞塞胃脘。
榛子 味甘,平,無毒。
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饑,健行。
生遼東山谷。
樹高丈許,子如小栗,軍行食之當糧,中土亦有。
鄭注《禮》雲:榛似栗而小,關中鄜坊甚多。
《圖經》曰:文具附栗條下。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新羅榛子肥白人止饑,調中開胃,甚效。
猕猴桃 味酸,甘,寒,無毒。
止暴渴,解煩熱,冷脾胃,動洩澼,壓丹石,下石淋。
熱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
生山谷。
藤生着樹,葉圓有毛。
其形似雞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
枝、葉殺蟲,煮汁飼狗,療瘑也。
陳藏器雲:味鹹,溫,無毒。
主骨節風,癱瘓不随,長年變白,野雞肉痔病,調中下氣。
皮中作紙,藤中汁至滑,下石淋,主胃閉,取汁和生姜汁,服之佳。
《食療》雲:候熟收之,取瓤和蜜煎作煎,去人煩熱。
久食亦得。
令人冷,能止消渴。
《衍義》曰:猕猴桃,今永興軍#32南山甚多,食之解實熱,過多則令人髒寒洩。
十月爛熟,色淡綠,生則極酸,子繁細,其色如芥子,枝條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
淺山傍道則有存者,深山則多為猴所食。
柰 味苦,寒。
多食令人胪脹,病人尤甚。
胪音闾。
《圖經》曰:文具林檎條下。
陶隐居雲:江東乃有,而北國最豐,皆作脯,不宜人。
有林檎相似而小,亦恐非益人也。
禹錫雲:按孟诜雲:柰,主補中焦諸不足氣,和脾。
卒患食後氣不通,生搗汁服之。
《日華子》雲:柰,冷,無毒。
治飽食多肺壅氣脹。
《食醫心鏡》雲:柰子,味苦,寒澀,無毒。
主忍饑,益心氣,多食虛脹。
庵羅果 味甘,溫。
食之止渴,動風氣。
天行病後及飽食後,俱不可食之。
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黃病。
樹生,狀若林檎而極大。
禹錫等按:陳士良雲:微寒,無毒。
主婦人經脈不通,丈夫榮衛中血脈不行,久食令人不饑。
葉似茶葉,可以作湯,療渴疾。
《衍義》曰:庵羅果,西洛甚多,亦梨之類也。
其狀亦梨,先諸梨熟,七夕前後已堪啖,色黃如鵝梨,纔熟便松軟,入藥,絕稀用。
無漏子 味甘,溫,無毒。
主溫中益氣,除痰嗽,補虛損,好顔色,令人肥健。
生波斯國,如棗。
一雲波斯棗。
《海藥》雲:樹若栗木,其實如橡子,有三角,消食,止咳嗽,虛羸,悅人。
久服無損也。
懸鈎根皮 味苦,平,無毒。
主子死腹中不下,破血,殺蟲毒,卒下血,婦人赤帶下,久患痢,不問赤白,膿血,腹痛。
并濃煮服之。
子如梅酸美,人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
莖上有刺如鈎,生江淮林澤。
取莖燒為末服之,亦主喉中塞也。
鈎栗 味甘,平。
主不饑,厚腸胃,令人肥健。
子似栗而圓小。
生江南山谷。
樹大數圍,冬月不雕。
一名巢鈎子。
又有雀子,小圓、黑,味甘。
久食不饑。
生高山,子小圓黑。
又有槠子,小于橡子,味苦,澀。
止洩痢,破血,食之不饑,令健行。
木皮、葉煮取汁,與産婦飲之,止血。
皮樹如栗,冬月不雕。
生江南。
子能除惡血,止渴也。
槠音諸。
諸果有毒 桃、杏人雙有毒。
五月食未成核果,令人發癰疖及寒熱。
又秋夏果落地為惡蟲緣,食之令人患九漏。
桃花食之,令人患淋。
李人不可和雞子食之,患内結不消。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六竟 #1唐本:晦明軒本作『别本』。
#2利:晦明軒本『利』下有『大』字。
#3?:晦明軒本作『疳』。
#4如:晦明軒本作『數』。
#5頭:晦明軒本作『項』。
#6燥:晦明軒本作『瘙』。
#7止:晦明軒本作『出』。
#8防:晦明軒本作『痞』。
#9小大:晦明軒本無此二字。
#10一:晦明軒本作『深』。
#11傳:晦明軒本作『種』。
#12三:晦明軒本作『二』。
#13升:晦明軒本作『鬥』。
#14色少:晦明軒本作『阙』。
#15杏核人:晦明軒本作『李核大』。
#16一: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7兩:晦明軒本作『三』。
#18杵:原作『桔』,據晦明軒本改。
#19一:晦明軒本作『三』。
#20急:晦明軒本作『煎』。
#21裂:原作『列』,據晦明軒本改。
#22知:原作『和』,據晦明軒本改。
#23所:原作『新』,據晦明軒本改。
#24葉:晦明軒本作『華』。
#25而: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6三:原作『二』,據晦明軒本改。
#27子:原作『了』,據晦明軒本改。
#28拔: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9桃:晦明軒本作『穰』。
#30食:原作『今』,據晦明軒本改。
#31知:原作『和』,據晦明軒本改。
#32軍:原作『車』,據晦明軒本改。
常服,骨肉細膩光,能養一切痔疾。
崔元亮《海上方》:療石淋,便中有石子者。
胡桃肉一升,細米煮漿粥一升,相和頓服,即差。
實上青皮,染發及帛皆黑。
其木皮中水,春研取沐頭,至黑。
《梅師方》:治火燒瘡。
取胡桃瓤,燒令黑,杵如脂,傅瘡上。
《衍義》曰:胡桃,發風。
陝、洛之間甚多,外有青皮包之,胡桃乃核也。
核中桃#29為胡桃肉。
須如此說,用時須以湯剝去肉上薄皮,過夏至,則不堪食#30。
有人患酒楂風,鼻上赤,将橘上核,微炒為末,每服二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31為度。
海松子 味甘,小溫,無毒。
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神五髒,不饑。
生新羅。
如小栗,三角,其中人香美,東夷食之當果,與中土松子不同。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松子,逐風痹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潤皮膚,肥五髒,東人以代麻腐食。
《海藥》雲:松子,去皮食之,甚香美,與雲南松子不同,雲南松子似巴豆,其味不厚,多食發熱毒。
松子,味甘美,大溫,無毒。
主諸風,溫腸胃。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味與卑古國偏桃人相似,其偏桃人,用與北桃人無異。
榅桲 味酸、甘,微溫,無毒。
主溫中,下氣,消食,除心間醋水,去臭,辟衣魚。
生北土,似樝子而小。
禹錫雲:按陳士良雲:發毒熱,秘大小腸,聚胸中痰壅。
不宜多食,澀血脈。
《日華子》雲:除煩渴,治氣。
《衍義》曰:愠桲,食之須淨去上浮毛,不爾損人肺。
花亦香,白色,諸果中惟此多生蟲,少有不蚛者。
《圖經》言,欲卧,啖一兩枚而寝。
如此,恐太多,痞塞胃脘。
榛子 味甘,平,無毒。
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饑,健行。
生遼東山谷。
樹高丈許,子如小栗,軍行食之當糧,中土亦有。
鄭注《禮》雲:榛似栗而小,關中鄜坊甚多。
《圖經》曰:文具附栗條下。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新羅榛子肥白人止饑,調中開胃,甚效。
猕猴桃 味酸,甘,寒,無毒。
止暴渴,解煩熱,冷脾胃,動洩澼,壓丹石,下石淋。
熱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
生山谷。
藤生着樹,葉圓有毛。
其形似雞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
枝、葉殺蟲,煮汁飼狗,療瘑也。
陳藏器雲:味鹹,溫,無毒。
主骨節風,癱瘓不随,長年變白,野雞肉痔病,調中下氣。
皮中作紙,藤中汁至滑,下石淋,主胃閉,取汁和生姜汁,服之佳。
《食療》雲:候熟收之,取瓤和蜜煎作煎,去人煩熱。
久食亦得。
令人冷,能止消渴。
《衍義》曰:猕猴桃,今永興軍#32南山甚多,食之解實熱,過多則令人髒寒洩。
十月爛熟,色淡綠,生則極酸,子繁細,其色如芥子,枝條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
淺山傍道則有存者,深山則多為猴所食。
柰 味苦,寒。
多食令人胪脹,病人尤甚。
胪音闾。
《圖經》曰:文具林檎條下。
陶隐居雲:江東乃有,而北國最豐,皆作脯,不宜人。
有林檎相似而小,亦恐非益人也。
禹錫雲:按孟诜雲:柰,主補中焦諸不足氣,和脾。
卒患食後氣不通,生搗汁服之。
《日華子》雲:柰,冷,無毒。
治飽食多肺壅氣脹。
《食醫心鏡》雲:柰子,味苦,寒澀,無毒。
主忍饑,益心氣,多食虛脹。
庵羅果 味甘,溫。
食之止渴,動風氣。
天行病後及飽食後,俱不可食之。
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黃病。
樹生,狀若林檎而極大。
禹錫等按:陳士良雲:微寒,無毒。
主婦人經脈不通,丈夫榮衛中血脈不行,久食令人不饑。
葉似茶葉,可以作湯,療渴疾。
《衍義》曰:庵羅果,西洛甚多,亦梨之類也。
其狀亦梨,先諸梨熟,七夕前後已堪啖,色黃如鵝梨,纔熟便松軟,入藥,絕稀用。
無漏子 味甘,溫,無毒。
主溫中益氣,除痰嗽,補虛損,好顔色,令人肥健。
生波斯國,如棗。
一雲波斯棗。
《海藥》雲:樹若栗木,其實如橡子,有三角,消食,止咳嗽,虛羸,悅人。
久服無損也。
懸鈎根皮 味苦,平,無毒。
主子死腹中不下,破血,殺蟲毒,卒下血,婦人赤帶下,久患痢,不問赤白,膿血,腹痛。
并濃煮服之。
子如梅酸美,人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
莖上有刺如鈎,生江淮林澤。
取莖燒為末服之,亦主喉中塞也。
鈎栗 味甘,平。
主不饑,厚腸胃,令人肥健。
子似栗而圓小。
生江南山谷。
樹大數圍,冬月不雕。
一名巢鈎子。
又有雀子,小圓、黑,味甘。
久食不饑。
生高山,子小圓黑。
又有槠子,小于橡子,味苦,澀。
止洩痢,破血,食之不饑,令健行。
木皮、葉煮取汁,與産婦飲之,止血。
皮樹如栗,冬月不雕。
生江南。
子能除惡血,止渴也。
槠音諸。
諸果有毒 桃、杏人雙有毒。
五月食未成核果,令人發癰疖及寒熱。
又秋夏果落地為惡蟲緣,食之令人患九漏。
桃花食之,令人患淋。
李人不可和雞子食之,患内結不消。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六竟 #1唐本:晦明軒本作『别本』。
#2利:晦明軒本『利』下有『大』字。
#3?:晦明軒本作『疳』。
#4如:晦明軒本作『數』。
#5頭:晦明軒本作『項』。
#6燥:晦明軒本作『瘙』。
#7止:晦明軒本作『出』。
#8防:晦明軒本作『痞』。
#9小大:晦明軒本無此二字。
#10一:晦明軒本作『深』。
#11傳:晦明軒本作『種』。
#12三:晦明軒本作『二』。
#13升:晦明軒本作『鬥』。
#14色少:晦明軒本作『阙』。
#15杏核人:晦明軒本作『李核大』。
#16一: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7兩:晦明軒本作『三』。
#18杵:原作『桔』,據晦明軒本改。
#19一:晦明軒本作『三』。
#20急:晦明軒本作『煎』。
#21裂:原作『列』,據晦明軒本改。
#22知:原作『和』,據晦明軒本改。
#23所:原作『新』,據晦明軒本改。
#24葉:晦明軒本作『華』。
#25而: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6三:原作『二』,據晦明軒本改。
#27子:原作『了』,據晦明軒本改。
#28拔: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9桃:晦明軒本作『穰』。
#30食:原作『今』,據晦明軒本改。
#31知:原作『和』,據晦明軒本改。
#32軍:原作『車』,據晦明軒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