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米谷部上品
胡麻
味甘,平,無毒。
主傷中,虛羸,補五内,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堅筋骨,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
久服輕身不老,明耳目,耐饑渴,延年。
以作油,微寒,利大腸,胞衣不落。
生者摩瘡腫,生秃發。
一名巨勝,一名狗虱,一名方莖,一名鴻藏。
葉名青蘘。
生上黨川澤。
《圖經》曰:胡麻,巨勝也。
生上黨川澤。
青蘘,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今并處處有之。
皆園圃所種,稀複野生。
苗梗如麻,而葉圓銳光澤。
嫩時可作蔬,道家多食之。
謹按《廣雅》雲:狗虱,巨勝也;藤苰,胡麻也。
陶隐居雲:其莖方者名巨勝;圓者名胡麻。
如此巨勝、胡麻為二物矣。
或雲本生胡中,形體類麻,故名胡麻。
又八谷之中,最為大勝,故名巨勝。
如此似一物二名也。
然則仙方乃有服食胡麻、巨勝二法,功用小别。
疑本一物而種之有二。
如天雄、附子之類。
故葛稚川亦雲:胡麻中,有一葉兩莢者為巨勝是也。
食甚甘#1,當九蒸曝,熬搗之,可以斷谷。
又以白蜜合丸,曰靜神丸,服之益肺,潤五髒。
壓取油,主大#2熱秘腸結,服一合則通利。
《藥性論》雲:葉,搗汁沐浴,甚良。
又牛傷熱,搗汁灌之,立差。
又患崩中血凝症者,生取一升,搗,内熱湯#3中,絞取半升,立愈。
巨勝者,仙經所重,白蜜一升,子一升,合之,名曰靜神丸。
常服之,治肺氣,潤五髒。
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其#4有益于男子。
患人虛而吸吸,加胡麻用。
《唐本》注雲:此麻以角作八棱者為巨勝,四棱者名胡麻。
都以烏者良,白者劣爾。
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大效。
禹錫雲:按吳氏雲:胡麻一名方金。
神農、雷公:甘,平,無毒。
秋采青蘘,一名夢神。
《抱樸子》雲:巨勝一名胡麻,餌服之,不老,耐風濕。
新注雲:胡麻、白大豆、棗三物同九蒸九曝,作團食#5,令人不饑,延年斷谷。
又合蒼耳子為散,服之治風。
《食療》雲:潤五髒,主火灼。
山田種,為四棱。
土地有異,功力同。
休糧人重之。
填骨髓#6,又補虛氣。
《聖惠方》:治五髒虛損,羸瘦,益氣力,堅筋骨。
巨勝蒸曝各九遍,每取二合,用湯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濾取汁煎,和粳米煮粥食之。
《外台秘要》:治手腳酸疼兼微腫。
烏麻五升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随多少飲。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視。
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末,酒服,每日一升。
又方:治腰腳疼痛。
胡麻一升,新者熬令香,杵篩。
日服一大升許,一升#7即永差。
酒飲、羹汁、蜜湯皆可服之。
《經驗後方》:治暑毒。
救生散:新胡麻一升,内#8炒令黑色,取出攤冷碾末,新汲水調三錢匕,或丸如彈子,新水化下。
凡着熱,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修真秘旨》:神仙服胡麻法:服之能除一切痼病,至一年面光澤、不饑,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馬,久服長生。
上黨者尤佳。
胡麻二鬥,淨淘上甑蒸,令氣遍出,日幹,以水淘去沫,即蒸,如此九度。
以湯脫去皮,簸令冷,炒令香,杵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溫酒化下一丸,忌毒物、生菜等。
《續齊諧記》:漢明帝永平十五年中,荊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
白:郎等來何晚耶?遂邀#9之過家,設胡麻飯以延之。
故唐詩有雲:禦羹和石高#10,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止是今脂麻,更無他義。
蓋其種出于大宛,故言胡麻。
今胡地所出者。
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别,取油亦多。
故詩雲:松下飯胡麻。
此乃是所食之谷無疑,與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
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
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于順安軍,雄、霸州之問,備見之。
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
今之用白油麻,世不可一日阙也。
然亦不至于大寒,宜兩審之。
青蘘 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
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
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
《圖經》曰:文具胡麻條下。
陶隐居雲:胡麻葉也。
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雲何服之。
仙方#11并無用此法,正當陰幹,搗為丸散。
既服其實,故不複假苗。
五符巨勝丸方亦雲:葉名
主傷中,虛羸,補五内,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堅筋骨,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
久服輕身不老,明耳目,耐饑渴,延年。
以作油,微寒,利大腸,胞衣不落。
生者摩瘡腫,生秃發。
一名巨勝,一名狗虱,一名方莖,一名鴻藏。
葉名青蘘。
生上黨川澤。
《圖經》曰:胡麻,巨勝也。
生上黨川澤。
青蘘,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今并處處有之。
皆園圃所種,稀複野生。
苗梗如麻,而葉圓銳光澤。
嫩時可作蔬,道家多食之。
謹按《廣雅》雲:狗虱,巨勝也;藤苰,胡麻也。
陶隐居雲:其莖方者名巨勝;圓者名胡麻。
如此巨勝、胡麻為二物矣。
或雲本生胡中,形體類麻,故名胡麻。
又八谷之中,最為大勝,故名巨勝。
如此似一物二名也。
然則仙方乃有服食胡麻、巨勝二法,功用小别。
疑本一物而種之有二。
如天雄、附子之類。
故葛稚川亦雲:胡麻中,有一葉兩莢者為巨勝是也。
食甚甘#1,當九蒸曝,熬搗之,可以斷谷。
又以白蜜合丸,曰靜神丸,服之益肺,潤五髒。
壓取油,主大#2熱秘腸結,服一合則通利。
《藥性論》雲:葉,搗汁沐浴,甚良。
又牛傷熱,搗汁灌之,立差。
又患崩中血凝症者,生取一升,搗,内熱湯#3中,絞取半升,立愈。
巨勝者,仙經所重,白蜜一升,子一升,合之,名曰靜神丸。
常服之,治肺氣,潤五髒。
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其#4有益于男子。
患人虛而吸吸,加胡麻用。
《唐本》注雲:此麻以角作八棱者為巨勝,四棱者名胡麻。
都以烏者良,白者劣爾。
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大效。
禹錫雲:按吳氏雲:胡麻一名方金。
神農、雷公:甘,平,無毒。
秋采青蘘,一名夢神。
《抱樸子》雲:巨勝一名胡麻,餌服之,不老,耐風濕。
新注雲:胡麻、白大豆、棗三物同九蒸九曝,作團食#5,令人不饑,延年斷谷。
又合蒼耳子為散,服之治風。
《食療》雲:潤五髒,主火灼。
山田種,為四棱。
土地有異,功力同。
休糧人重之。
填骨髓#6,又補虛氣。
《聖惠方》:治五髒虛損,羸瘦,益氣力,堅筋骨。
巨勝蒸曝各九遍,每取二合,用湯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濾取汁煎,和粳米煮粥食之。
《外台秘要》:治手腳酸疼兼微腫。
烏麻五升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随多少飲。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視。
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末,酒服,每日一升。
又方:治腰腳疼痛。
胡麻一升,新者熬令香,杵篩。
日服一大升許,一升#7即永差。
酒飲、羹汁、蜜湯皆可服之。
《經驗後方》:治暑毒。
救生散:新胡麻一升,内#8炒令黑色,取出攤冷碾末,新汲水調三錢匕,或丸如彈子,新水化下。
凡着熱,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修真秘旨》:神仙服胡麻法:服之能除一切痼病,至一年面光澤、不饑,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馬,久服長生。
上黨者尤佳。
胡麻二鬥,淨淘上甑蒸,令氣遍出,日幹,以水淘去沫,即蒸,如此九度。
以湯脫去皮,簸令冷,炒令香,杵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溫酒化下一丸,忌毒物、生菜等。
《續齊諧記》:漢明帝永平十五年中,荊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
白:郎等來何晚耶?遂邀#9之過家,設胡麻飯以延之。
故唐詩有雲:禦羹和石高#10,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止是今脂麻,更無他義。
蓋其種出于大宛,故言胡麻。
今胡地所出者。
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别,取油亦多。
故詩雲:松下飯胡麻。
此乃是所食之谷無疑,與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
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
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于順安軍,雄、霸州之問,備見之。
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
今之用白油麻,世不可一日阙也。
然亦不至于大寒,宜兩審之。
青蘘 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
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
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
《圖經》曰:文具胡麻條下。
陶隐居雲:胡麻葉也。
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雲何服之。
仙方#11并無用此法,正當陰幹,搗為丸散。
既服其實,故不複假苗。
五符巨勝丸方亦雲: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