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關燈
白者好。

    雲是獅子屎,此是胡人诳言,陶不悟之。

    猶以為疑也。

     禹錫雲:按《梁書》雲:中天竺國出蘇合香,合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陳藏器雲:按獅子屎,赤黑色,燒之去鬼氣,服之破宿血,殺蟲。

    蘇合香,色黃白,二物相似而不同。

    人雲:獅子屎是西國草木皮汁所為,胡人将來,欲人貴之,飾其名爾。

     藿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圖經》曰:藿香,舊附五香條,不着所出州土,今嶺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種植。

    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幹,乃芬香,須黃色然後可收。

    又《金樓子》及《俞益期箋》皆雲:扶南國人言:衆香共是一木。

    根便是栴檀,節是沉水,花是雞舌,葉是藿香,膠是熏陸。

    詳《本經》所以與沉香等共條,蓋義出于此。

    然南中所有,乃是草類。

    《南方草木狀》雲:藿香,榛生,吏民自種之,正相符合也。

    範晔和香方雲:零藿虛燥。

    古人乃以合熏香。

    《本經》主霍亂,心痛。

    故近世醫方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禹錫雲:按《南州異物志》雲: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

     《南方草木狀》雲:味辛。

    榛生,吏民自種之,五六月采暴之,乃芬芳。

    出交趾、九息諸國。

     《别說》雲:謹按藿香《圖經》雲:二月生苗,舊雖附五香條中,今詳枝梗殊非木類,恐當移入草部。

     金櫻子 味酸,澀,平,溫,無毒。

    療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

    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方術多用。

    雲是今之刺梨子。

    形似榅桲而小,色黃有刺,花白。

    在處有之。

     《圖經》曰:金櫻子,舊不載所出州土,雲處處有之,今南中州郡皆有,而以江西、劍南、嶺外者為佳。

    叢生郊野中,夫類薔薇,有刺。

    四月開白花。

    夏秋結實,亦有刺,黃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

    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雲補治有殊效。

     禹錫雲:按《蜀本》,方術多用,言是今之刺榆子,形如榅桲而小。

    今醫家用之甚佳。

     《日華子》雲:金櫻花,平。

    止冷熱痢,殺寸白、蛔蟲等。

    和鐵粉研,拔白發,傅之再出黑者,亦可染發。

    又雲:金櫻東行根,平,無毒。

    治寸白蟲。

    剉二兩,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

    空心服,須臾瀉下。

     《孫真人食忌》雲:金櫻子煎,經霜後,以竹夾子摘取,于木臼中,轉柞卻刺,勿損之,擘為兩片,去其子。

    以水淘洗過,爛搗入大鍋,以水煎,不得絕火。

    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饧。

    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盞調服。

    其功不可具載。

     沈存中雲:金櫻子,止遺洩,取其溫且澀。

    世之用者,待紅熟取汁熬膏,大誤也。

    紅熟則卻央本性,今取半黃時采用,妙。

     《衍義》曰:金櫻子,經九月、十月熟時采。

    不爾,複令人利。

     落雁木 謹按徐表《南州記》雲:生南海山野中。

    藤蔓而生,四面如刀削,代州雁門亦有。

    藤蘿高丈餘,雁過皆綴其中,故曰落雁木。

    又雲:雁銜至代州雁門,皆放落而生,以此為名。

    蜀中雅州亦出。

    味平、溫,無毒。

    主風痛傷折,腳氣腫,腹滿虛脹。

    以粉木同煮汁蘸洗,并立效。

    又主婦人陰瘡浮疱。

    以椿木同煮之,妙也。

     《圖經》曰:落雁木,生雅州。

    味甘,性平,無毒。

    治産後血氣痛,并折傷内損等疾。

    其苗作蔓纏繞大木,苗葉形色大都似茶,無花、實。

    彼土人四月采苗入藥用。

     詹糖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

     陶隐居雲:此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止入藥。

    惟療惡核毒腫。

    詹糖出晉安、岑州。

    上真淳者難得,多以其皮及蠹蟲屎雜之,惟軟者為佳。

    餘香無真僞,而有精粗爾。

     臯蘆葉 味苦,平。

    作飲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

    出南海諸山。

    葉似茗而大。

    南人取作當茗,極重之。

    《廣州記》曰:新平縣出臯蘆。

    名之别名也。

    葉大而澀。

    又《南越志》曰:龍川縣出臯蘆。

    葉似茗,味苦澀,土人為飲。

    南海謂之過羅,或曰物羅,皆夷語也。

     《海藥》雲:謹按《廣州記》雲:出新平縣。

    狀若茶樹,闊大,無毒。

    主煩渴熱悶,下痰,通小腸淋,止頭痛。

    彼人用代茶,故人重之如蜀地茶也。

     不凋木 味苦,溫,無毒。

    主調中補衰,治腰腳,去風氣,卻老變白。

    生太白山岩谷。

    樹高三尺,葉似椿,莖赤者毛,如棠梨。

     牛奶藤 味甘,溫,無毒。

    主荒年食之,令人不饑,取藤中粉食之,如葛根,令人發落。

    牛好食之。

    生深山,大如樹。

    震燒木,主火,驚失心,煮服之。

    又取挂門戶間,大厭火災,此霹靂木也。

     木蜜 味甘,平,無毒。

    止渴除煩,潤五髒,利大小便,去膈上熱。

    功用如蜜。

    樹生。

    南方枝、葉俱可啖。

    亦煎食如饴,今人呼白石木蜜。

    子名枳柤,味甘。

    《本經》雲木蜜,非此,中汁如蜜也。

    崔豹《古今注》雲:木蜜生南方,合體甜軟可啖,味如蜜,老枝煎取倍甜,止渴。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一竟 #1為:原作『如』,據晦明軒本改。

     #2故:晦明軒本作『緻』。

     #3二:晦明軒本作『三』。

     #4童:晦明軒本作『董』。

     #5出:晦明軒本作『世』。

     #6胡:晦明軒本作『湖』。

     #7赤:原作『亦』,據晦明軒本改。

     #8下:原作『不』,據晦明軒本改。

     #9蔓荊:晦明軒本無此二字。

     #10載:原作『成』,據晦明軒本改。

     #11當:晦明軒本作『嘗』。

     #12六月:晦明軒本『六月』下有『九月』二字。

     #13歧:原作『岐』,據晦明軒本改。

     #14實:晦明軒本作『花』。

     #15疱:原作『疱』,據晦明軒本改。

     #16自:晦明軒本作『百』。

     #17破:原作『彼』,據晦明軒本改。

     #18藥:晦明軒本作『療』。

     #19陰:原作『雲』,據晦明軒本改。

     #20芬:晦明軒本作『芳』。

     #21人:晦明軒本作『數』。

     #22煎:晦明軒本作『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