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生結黃熟香。
其實一種,有精粗之異耳。
并采無時。
又熏陸香,形似白膠,出天竺、單于二國。
《南方草木狀》如熏陸出大秦國,其木生于海邊沙上,盛夏木膠出沙上,夷人取得,賣與賈客,乳香亦其類也。
《廣志》雲:南波斯國松木脂,有紫赤如櫻桃者名乳香,蓋熏陸之類也。
今人無複别熏陸者,通謂乳香為熏陸耳。
治腎氣,補腰膝,霍亂吐下,沖惡中邪氣,五疰,治血,止痛等藥及膏煎多用之。
然至黏難研,用時以缯袋挂于窗隙間,良久取研之乃不黏。
又雞舌香,出昆侖及交州以南。
枝、葉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棗核,此雌者也。
雄者着花不實,采花釀之以成香。
今醫家又一說雲:按三省故事,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芬芬#20也。
而方家用雞舌香療口臭者,亦緣此義耳。
蘇合香生中台川谷。
蘇恭雲:此香從西域及昆侖來,紫色,與真紫檀相似,而堅實,極芬香。
其香如石,燒之灰白者好,今不複見。
此等廣南雖有此而類蘇木,無香氣,藥中但用如膏油者,極芬烈耳。
陶隐居以為是獅子屎,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耳。
然獅子屎,今内帑亦有之。
其臭極甚,燒之可以辟邪惡,固知非此也。
《梁書》雲:天竺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又有檀香,木如檀,生南海。
消風熱腫毒,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有人#21種,黃、白、紫之異。
今人盛用之。
真紫檀,舊在下品,亦主風毒。
蘇恭雲:出昆侖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
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
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類,但不香耳。
陶隐居雲:此香合香家要用,不入藥。
惟療惡核毒腫,道方頗有用處。
《日華子》雲:沉香,味辛,熱,無毒。
調氣,補五髒,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雷公雲:沉香,凡使須要不枯者,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為上也,半沉者次也。
夫入丸散中用,須候衆藥出即入拌和用之。
《衍義》曰:沉香木,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
交幹連枝,崗嶺相接,千裡不絕。
葉如冬青,大者合數人抱。
木性虛柔,山民或以構茅廬,或為橋。
多在折枝枯幹中。
或為沉,或為煎,或為黃熟。
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
今南恩、高、窦等州,惟産生結香。
蓋山民入山,見香木之曲幹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經年得雨水所漬,遂結香。
複以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遂名鹧鸪斑,燔之極清煎#22。
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
黃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藥用。
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備。
在土中歲久,不待刓剔而成者,謂之龍鱗。
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
然《經》中止言療風水毒腫,去惡氣,餘更無治療。
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為上品藥,須極細為佳。
今人故多與烏藥磨服,走散滞氣,獨行則勢弱,與他藥相佐,當緩取效,有益無損,餘藥不可方也。
熏陸香木,葉類棠梨。
南印度界,阿咤厘國出,今謂之西香。
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謂之乳香,為其垂滴如乳。
熔塌在地者,謂之塌香,皆一也。
熏陸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唐本》雲:熏陸香,微溫。
去惡氣,惡瘡。
出天竺國及邯鄲。
似松脂,黃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鄲者夾綠色,香不甚。
《梅師方》:治齒蟲痛不可忍。
嚼熏陸香咽其汁,立瘥。
雞舌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雞舌香,使,味辛,無毒。
入吹鼻散子中用,殺腦疳。
入諸香中,令人身香。
《齊民要術》雲: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丁子香。
《抱樸子》雲: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治目中之病。
應邵漢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
《外台秘要方》:療齲齒方,煮雞舌香汁含之,瘥。
檀香 熱,無毒。
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陶隐居雲:白檀,消熱腫。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主心腹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白檀樹如檀,出海南。
《日華子》雲:檀香,熱,無毒。
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
濃煎服,水磨,傅外腎并腰腎痛處。
乳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瘾疹癢毒。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陳藏器雲:蓋熏陸之類也。
其性溫。
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洩澼,療諸瘡疖令内消。
《日華子》雲:味辛,熱,微毒。
下氣,益精,補腰膝,治腎氣,止霍亂,沖惡中邪氣,心腹痛,疰氣。
煎膏止痛長肉,入丸散微炒殺毒,得不黏 《博濟方》:治子死腹中。
黃明乳香,以端午日午時或歲除夜收豬心血相和,研為丸如雞頭大,以紅絹袋盛,挂于門上。
如患者,冷酒磨下一丸。
又方:治急慢驚風。
乳香半兩,甘遂半兩,同研細。
每服半錢,用乳香湯調下,或小便調,妙。
《靈苑方》:治甲疽,胬肉裡甲膿血,疼痛不瘥,凡此疾,須剔去肉中甲,不治亦愈。
或已成瘡不瘥用此法,乳香末,膽礬燒研,等分傅之,肉消愈。
降真香 出黔南。
拌和諸雜香,燒煙直上天,召鶴得盤旋于上。
《海藥》雲:徐表《南州記》雲:生南海山。
又雲:生大秦國。
味溫,平,無毒。
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并燒悉驗。
又按《仙傳》雲:燒之,或引鶴降。
醮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箓燒之,功力極驗。
小兒帶之,能辟邪惡之氣也。
蘇合香 味甘,溫,無毒。
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痫痓,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魇。
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
生中台川谷。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陶隐居雲:俗傳雲是獅子屎,外國說不爾。
今皆從西域來,真者難别,不複入藥,惟合好香。
《唐本》注雲:此香從西域及昆侖來。
紫赤色,與紫、真檀相似,堅實極芬香,惟重如石,燒之灰
其實一種,有精粗之異耳。
并采無時。
又熏陸香,形似白膠,出天竺、單于二國。
《南方草木狀》如熏陸出大秦國,其木生于海邊沙上,盛夏木膠出沙上,夷人取得,賣與賈客,乳香亦其類也。
《廣志》雲:南波斯國松木脂,有紫赤如櫻桃者名乳香,蓋熏陸之類也。
今人無複别熏陸者,通謂乳香為熏陸耳。
治腎氣,補腰膝,霍亂吐下,沖惡中邪氣,五疰,治血,止痛等藥及膏煎多用之。
然至黏難研,用時以缯袋挂于窗隙間,良久取研之乃不黏。
又雞舌香,出昆侖及交州以南。
枝、葉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棗核,此雌者也。
雄者着花不實,采花釀之以成香。
今醫家又一說雲:按三省故事,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芬芬#20也。
而方家用雞舌香療口臭者,亦緣此義耳。
蘇合香生中台川谷。
蘇恭雲:此香從西域及昆侖來,紫色,與真紫檀相似,而堅實,極芬香。
其香如石,燒之灰白者好,今不複見。
此等廣南雖有此而類蘇木,無香氣,藥中但用如膏油者,極芬烈耳。
陶隐居以為是獅子屎,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耳。
然獅子屎,今内帑亦有之。
其臭極甚,燒之可以辟邪惡,固知非此也。
《梁書》雲:天竺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又有檀香,木如檀,生南海。
消風熱腫毒,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有人#21種,黃、白、紫之異。
今人盛用之。
真紫檀,舊在下品,亦主風毒。
蘇恭雲:出昆侖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
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
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類,但不香耳。
陶隐居雲:此香合香家要用,不入藥。
惟療惡核毒腫,道方頗有用處。
《日華子》雲:沉香,味辛,熱,無毒。
調氣,補五髒,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雷公雲:沉香,凡使須要不枯者,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為上也,半沉者次也。
夫入丸散中用,須候衆藥出即入拌和用之。
《衍義》曰:沉香木,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
交幹連枝,崗嶺相接,千裡不絕。
葉如冬青,大者合數人抱。
木性虛柔,山民或以構茅廬,或為橋。
多在折枝枯幹中。
或為沉,或為煎,或為黃熟。
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
今南恩、高、窦等州,惟産生結香。
蓋山民入山,見香木之曲幹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經年得雨水所漬,遂結香。
複以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遂名鹧鸪斑,燔之極清煎#22。
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
黃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藥用。
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備。
在土中歲久,不待刓剔而成者,謂之龍鱗。
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
然《經》中止言療風水毒腫,去惡氣,餘更無治療。
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為上品藥,須極細為佳。
今人故多與烏藥磨服,走散滞氣,獨行則勢弱,與他藥相佐,當緩取效,有益無損,餘藥不可方也。
熏陸香木,葉類棠梨。
南印度界,阿咤厘國出,今謂之西香。
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謂之乳香,為其垂滴如乳。
熔塌在地者,謂之塌香,皆一也。
熏陸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屍。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唐本》雲:熏陸香,微溫。
去惡氣,惡瘡。
出天竺國及邯鄲。
似松脂,黃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鄲者夾綠色,香不甚。
《梅師方》:治齒蟲痛不可忍。
嚼熏陸香咽其汁,立瘥。
雞舌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雞舌香,使,味辛,無毒。
入吹鼻散子中用,殺腦疳。
入諸香中,令人身香。
《齊民要術》雲: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丁子香。
《抱樸子》雲: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治目中之病。
應邵漢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
《外台秘要方》:療齲齒方,煮雞舌香汁含之,瘥。
檀香 熱,無毒。
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陶隐居雲:白檀,消熱腫。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主心腹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白檀樹如檀,出海南。
《日華子》雲:檀香,熱,無毒。
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
濃煎服,水磨,傅外腎并腰腎痛處。
乳香 微溫。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瘾疹癢毒。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陳藏器雲:蓋熏陸之類也。
其性溫。
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洩澼,療諸瘡疖令内消。
《日華子》雲:味辛,熱,微毒。
下氣,益精,補腰膝,治腎氣,止霍亂,沖惡中邪氣,心腹痛,疰氣。
煎膏止痛長肉,入丸散微炒殺毒,得不黏 《博濟方》:治子死腹中。
黃明乳香,以端午日午時或歲除夜收豬心血相和,研為丸如雞頭大,以紅絹袋盛,挂于門上。
如患者,冷酒磨下一丸。
又方:治急慢驚風。
乳香半兩,甘遂半兩,同研細。
每服半錢,用乳香湯調下,或小便調,妙。
《靈苑方》:治甲疽,胬肉裡甲膿血,疼痛不瘥,凡此疾,須剔去肉中甲,不治亦愈。
或已成瘡不瘥用此法,乳香末,膽礬燒研,等分傅之,肉消愈。
降真香 出黔南。
拌和諸雜香,燒煙直上天,召鶴得盤旋于上。
《海藥》雲:徐表《南州記》雲:生南海山。
又雲:生大秦國。
味溫,平,無毒。
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并燒悉驗。
又按《仙傳》雲:燒之,或引鶴降。
醮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箓燒之,功力極驗。
小兒帶之,能辟邪惡之氣也。
蘇合香 味甘,溫,無毒。
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痫痓,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魇。
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
生中台川谷。
《圖經》曰:文具沉香條下。
陶隐居雲:俗傳雲是獅子屎,外國說不爾。
今皆從西域來,真者難别,不複入藥,惟合好香。
《唐本》注雲:此香從西域及昆侖來。
紫赤色,與紫、真檀相似,堅實極芬香,惟重如石,燒之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