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

    久服益氣力。

    一名龍豆,一名屬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

    生常山山谷。

    七月、八月采,陰幹。

    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圖經》曰:續斷,生常山山谷,今陝西、河中、興元有,寄#39越、晉州亦有之。

    三月已後生苗,幹四棱,似苎麻,葉亦類之,兩兩相對而生。

    四月開花,紅白顔色,似益母花。

    根如大薊,赤黃色,七月、八月采。

    市之貨者,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粗良。

    醫人用之,但以節節斷,皮黃皺者為真。

     《藥性論》雲:續斷,君。

    主絕傷,去諸溫毒,能通宣經脈。

     陶隐居雲:按《桐君藥錄》雲: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

    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神#40者,又呼為桑上寄生。

    恐皆非真。

     《唐本》注雲:此藥所在山谷皆有。

    今俗用者,是葉似苎而莖方,根如大薊,黃白色。

    陶注者非。

     《日華子》雲: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症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瘘,乳癰,瘰疬,撲損,婦人産前後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洩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又名大薊、山牛勞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草茅根,緣真似續斷,若誤用服之,令人筋軟,采得後橫切剉之,又去向裡硬筋了,用酒浸一伏時,焙幹用。

     《外台秘要方》:治淋。

    取生續斷絞取汁服之,馬薊根是。

     《子母秘錄方》:治産後心悶,手足煩熱,厭厭氣欲絕,血暈,心頭硬,乍寒乍熱,增寒忍不禁。

    續斷皮一#41握,剉,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溫服。

    如人行二三裡再服。

    無所忌。

    此藥救産後垂死。

     漏蘆 海州秦州單州 味苦、鹹,寒、大寒,無毒。

    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

    一名野蘭。

    生喬山山谷。

    八月采根,陰幹。

     《圖經》曰:秦州、海州所謂漏蘆者,花葉及根頗相近,然彼人但謂之漏蘆,今醫家罕有用飛廉者。

    既未的識,故不複分别,但附其說于下。

     陶隐居雲:喬山應是黃帝所葬處,乃在上郡。

    今出近道亦有,療諸瘘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之。

    今市人皆取苗用之。

    俗中取根,名鹿骊根,苦酒摩,以療瘡疥。

     《唐本》注雲:此藥俗名莢蒿,莖葉似白蒿,花黃,生莢,長以#42細麻,如箸許,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後皆黑,異于衆草蒿之類也。

     《日華子》雲:連翹為使。

    治小兒壯熱,通小腸,洩精,尿血,風赤眼,乳癰,發背,瘰疬,腸風,排膿,補血。

    治撲損,續筋骨,傳金瘡,止血長肉,通經脈。

    花、苗并同用,俗呼為鬼油麻,形并氣味似幹牛蒡,頭上有白花子。

     雷公雲:凡使,勿用獨漏,綠#43似漏蘆,隻是味苦、酸,誤服令人吐不止,須細驗。

    夫使漏蘆,細剉,拌生甘草相對#44,從巳至申,去甘草淨揀用。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葉似角蒿,今曹、兖州下濕地最多。

    六月、七月采莖,日幹之,黑于衆草。

     《聖惠方》:治小兒無辜疳,肚脹或時瀉痢,冷熱不調。

    以漏蘆一兩,杵為散。

    每服以豬肝一兩,散子一錢匕,鹽少許,以水煮熟,空心頓服。

     《外台秘要方》:治蛔蟲,漏蘆,杵,以餅羅和方寸匕,服之。

     藍實 江陵府吳藍福州馬藍 味苦,寒,無毒。

    主解諸毒,殺蟲岐音其,小兒鬼也,疰鬼,螫毒。

    久服頭不白,輕身。

    其葉汁,殺百藥毒,解狼毒、射罔毒。

    其莖葉,可以染青。

    生河内平澤。

     《圖經》曰:藍實,生河内平澤,今處處有之。

    人家蔬圃中作畦種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許,葉似水蓼,花紅白色,實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實。

    按藍有數種:有木藍,出嶺南,不入藥;有草#45藍,可以為澱者,亦名馬藍,《爾雅》所謂葴,馬藍是也;有蓼藍,但可染碧,而不堪作澱,即醫方所用也。

     禹錫雲:治蟲豸傷咬。

    取大藍汁一碗,入雄黃、麝香二物,随意看多少,細研,投藍汁中,以點咬處,若是毒者,即并細服其汁,神異之極也。

     張薦雲:昔在劍南為張延#46賞判官,忽被斑蜘蛛咬項上,一宿,咬處有三道赤色,細如箸,繞項上,從胸前下至心;經兩宿,頭面腫疼如數升碗大,肚漸腫,幾至不救。

    張香素重薦,因出家财五百千,并薦家财又數百千,募能療者。

    忽一人應召,雲可治。

    張相初甚不信,欲驗其方,遂令目前合藥。

    其人雲:不惜方,當療人性命耳。

    遂取大藍汁一瓷碗,取蜘蛛投之藍汁,良久,方出得汁中,甚困不能動。

    又别搗藍汁,加麝香末,更取蜘蛛投之,至汁而死。

    又更取藍汁、麝香,複加雄黃和之,更取一蜘蛛投汁中,随化為水。

    張相及諸人甚異之,遂令點于咬處。

    兩日内悉平愈。

    但咬處作小瘡,痂落如舊。

     《廣五行記》曰:永徽中,绛州僧病噎不下食。

    告弟子,吾死之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緻#47終而卒。

    弟子依言而開視,胸中得一物,形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是肉鱗。

    弟子緻器中,跳躍不止。

    緻#48以諸味,皆随化盡。

    時夏中藍盛作澱,有一僧以澱緻器中,此蟲遂繞器中走,須臾化為水矣。

     《聖惠方》:治時氣熱毒,心神煩躁。

    用藍澱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盞服。

    又方:治小兒中蠱下血欲死。

    搗青藍汁,頻頻服半合。

     《千金方》:治唇上生瘡,連年不瘥。

    以八月藍葉一斤,搗取汁洗,不過三日差。

    又方:治自經死,以藍汁灌之。

    又極須安定其心,徐緩解,慎勿割斷繩,抱取心下猶溫者,刺雞冠血滴着口中,即活也,男雌女用雄。

     《梅師方》:治虎傷人瘡。

    取青布緊卷作纏,燒一頭内竹筒中,射瘡口,令煙黑入瘡中,佳。

     《子母秘錄方》:治小兒赤痢。

    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

    又方:治小兒丹,藍澱傅,熱即安。

     《衍義》曰:藍實,即大藍、實也。

    謂之蓼藍非是,《爾雅》所說是。

    解諸藥等毒,不可阙也。

    實與葉兩用,注不解實,隻解藍葉為未盡。

    《經》所說盡矣。

    藍一本而有數色,刮竹青、綠雲、碧青、藍黃,豈非青出于藍而青于藍者也。

    生葉汁解藥毒,即大葉藍,又非蓼藍也。

    蓼藍即堪挼汁染翠碧,花成長穗,細小#49,淺紅色。

     絡石 味苦,溫、微寒,無毒。

    主風熱,死肌,癰傷,口幹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不通,水漿不下,大驚入腹,除邪氣,養腎,主腰髋痛,堅筋骨,利關節。

    久服輕身,明目,潤澤,好顔色,不老延年,通神。

    一名石鲮,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領石,一名懸石。

    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陰,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間。

    正月采。

    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貝母、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