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曰木威喜芝,夜視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焦,帶之辟兵。
赤芝 味苦,平,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丹芝。
生霍山。
陶隐居雲:南嶽本是衡山,漢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
此則應生衡山也。
黑芝 味鹹,平。
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玄芝。
生常山。
《唐本》注雲:五芝,《經》雲:皆以五色生于五嶽,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嶽。
且芝多黃、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類。
但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
青芝 味酸,平。
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不忘強志。
一名龍芝。
生泰山。
黃芝 味甘,平。
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金芝。
生嵩山。
白芝 味辛,平。
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玉芝。
生華山。
兜木香 燒去惡氣,除病疫。
漢武帝故事,西王母降,上燒兜木香末。
兜木香,兜渠國所獻,如大豆,塗宮門,香聞百裡。
關中大疾疫,死者相枕,燒此香疫則止,内傳雲:死者皆起,此則靈香,非中國所緻,标其功用,為衆草之首焉。
無風獨搖草 帶之使夫婦相愛。
生嶺南。
頭如彈子,尾若烏尾,兩片開合,見人自動,故曰獨搖草。
《海藥》雲:謹按《廣志》雲:生嶺南。
又雲:生大秦國。
性溫、平,無毒。
主頭面遊風,遍身癢。
煮汁淋蘸。
陶朱術雲:五月五日采,諸山野往往亦有之。
羊不吃草 味苦、辛,溫,無毒。
主一切風血,補益,攻諸病。
煮之,亦浸酒。
生蜀川山谷。
葉細長,在諸草中羊不吃者是。
仙人草 主小兒酢瘡。
煮湯浴,亦搗傅之。
酢瘡,頭小,大硬。
小者,此瘡或有不因藥而自瘥者。
當丹毒入腹必危,可預飲冷藥以防之,兼用此草洗瘡。
亦明目,去膚醫,按汁滴目中。
生階庭間。
高二三寸,葉細有薦齒,似離鬲草,北地不生也。
千裡及 味苦,平,小毒。
主天下疫氣,結黃,瘧瘴,蟲毒。
煮服之吐下,亦搗傅瘡,蟲、蛇、犬等咬處。
藤生,道旁籬落間有之,葉細厚,宣湖間有之。
錢葛 味甘,溫,無毒。
主一切風,血氣羸弱,令人性健。
久服風緩及偏風并正。
生山南峽中。
葉似枸杞,根如葛,黑色也。
甜藤 味甘,寒,無毒。
去熱煩,解毒,調中氣,令人肥健。
又主剝馬血毒入肉,狂犬,牛馬熱黃。
搗絞取汁,和米粉作糗餌,食之甜美,止洩,搗葉汁傅蛇咬瘡。
生江南山林下,蔓如葛。
又有小葉尖長,氣辛臭,搗傅小兒腹,除痞滿閃癖。
地楊梅 味辛,平,無毒。
主赤白痢。
取莖、子煎服。
生江東溫濕地。
四五月有子似楊梅,苗如蓑草也。
天竺幹姜 味辛,溫,無毒。
主冷氣寒中,宿食不消,腹脹下痢,腰背疼,痃癖氣塊,惡血積聚。
生婆羅門國,似姜小黃。
一名胡幹姜。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九竟 #1痹:晦明軒本『痹』上有『喉』字。
#2苦:晦明軒本作『善』。
#3口:疑當作『屍』。
#4令:晦明軒本作『冷』。
#5面:原作『而』,據晦明軒本改。
#6一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7藥:晦明軒本作『栎』。
#8爾:原作『小』,據晦明軒本改。
#9輕:晦明軒本作『經』。
#10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1說:晦明軒本作『别』。
#12細:原作『納』,據晦明軒本改。
#13黃:晦明軒本作『青』。
#14耀:晦明軒本作『痫』。
#15擁:晦明軒本作『癰』。
#16攻:原作『皮』,據晦明軒本改。
#17故:晦明軒本作『古』。
#18?:晦明軒本作『菹』。
#19倦:晦明軒本作『健』。
#20珠:原作『味』,據晦明軒本改。
#21壤:晦明軒本作『環』。
#22倫:晦明軒本作『淪』。
赤芝 味苦,平,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丹芝。
生霍山。
陶隐居雲:南嶽本是衡山,漢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
此則應生衡山也。
黑芝 味鹹,平。
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玄芝。
生常山。
《唐本》注雲:五芝,《經》雲:皆以五色生于五嶽,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嶽。
且芝多黃、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類。
但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
青芝 味酸,平。
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不忘強志。
一名龍芝。
生泰山。
黃芝 味甘,平。
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金芝。
生嵩山。
白芝 味辛,平。
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
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玉芝。
生華山。
兜木香 燒去惡氣,除病疫。
漢武帝故事,西王母降,上燒兜木香末。
兜木香,兜渠國所獻,如大豆,塗宮門,香聞百裡。
關中大疾疫,死者相枕,燒此香疫則止,内傳雲:死者皆起,此則靈香,非中國所緻,标其功用,為衆草之首焉。
無風獨搖草 帶之使夫婦相愛。
生嶺南。
頭如彈子,尾若烏尾,兩片開合,見人自動,故曰獨搖草。
《海藥》雲:謹按《廣志》雲:生嶺南。
又雲:生大秦國。
性溫、平,無毒。
主頭面遊風,遍身癢。
煮汁淋蘸。
陶朱術雲:五月五日采,諸山野往往亦有之。
羊不吃草 味苦、辛,溫,無毒。
主一切風血,補益,攻諸病。
煮之,亦浸酒。
生蜀川山谷。
葉細長,在諸草中羊不吃者是。
仙人草 主小兒酢瘡。
煮湯浴,亦搗傅之。
酢瘡,頭小,大硬。
小者,此瘡或有不因藥而自瘥者。
當丹毒入腹必危,可預飲冷藥以防之,兼用此草洗瘡。
亦明目,去膚醫,按汁滴目中。
生階庭間。
高二三寸,葉細有薦齒,似離鬲草,北地不生也。
千裡及 味苦,平,小毒。
主天下疫氣,結黃,瘧瘴,蟲毒。
煮服之吐下,亦搗傅瘡,蟲、蛇、犬等咬處。
藤生,道旁籬落間有之,葉細厚,宣湖間有之。
錢葛 味甘,溫,無毒。
主一切風,血氣羸弱,令人性健。
久服風緩及偏風并正。
生山南峽中。
葉似枸杞,根如葛,黑色也。
甜藤 味甘,寒,無毒。
去熱煩,解毒,調中氣,令人肥健。
又主剝馬血毒入肉,狂犬,牛馬熱黃。
搗絞取汁,和米粉作糗餌,食之甜美,止洩,搗葉汁傅蛇咬瘡。
生江南山林下,蔓如葛。
又有小葉尖長,氣辛臭,搗傅小兒腹,除痞滿閃癖。
地楊梅 味辛,平,無毒。
主赤白痢。
取莖、子煎服。
生江東溫濕地。
四五月有子似楊梅,苗如蓑草也。
天竺幹姜 味辛,溫,無毒。
主冷氣寒中,宿食不消,腹脹下痢,腰背疼,痃癖氣塊,惡血積聚。
生婆羅門國,似姜小黃。
一名胡幹姜。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九竟 #1痹:晦明軒本『痹』上有『喉』字。
#2苦:晦明軒本作『善』。
#3口:疑當作『屍』。
#4令:晦明軒本作『冷』。
#5面:原作『而』,據晦明軒本改。
#6一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7藥:晦明軒本作『栎』。
#8爾:原作『小』,據晦明軒本改。
#9輕:晦明軒本作『經』。
#10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1說:晦明軒本作『别』。
#12細:原作『納』,據晦明軒本改。
#13黃:晦明軒本作『青』。
#14耀:晦明軒本作『痫』。
#15擁:晦明軒本作『癰』。
#16攻:原作『皮』,據晦明軒本改。
#17故:晦明軒本作『古』。
#18?:晦明軒本作『菹』。
#19倦:晦明軒本作『健』。
#20珠:原作『味』,據晦明軒本改。
#21壤:晦明軒本作『環』。
#22倫:晦明軒本作『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