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熱,驚耀#14,邪氣,續絕傷,定五髒,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節溫熱,熱洩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
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
一名陵遊。
生齊朐山谷及冤句。
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幹。
貫衆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圖經》曰:今近道亦有之。
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大類牛膝。
直上生苗,高尺餘。
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稍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铎形,青碧色。
冬後結子,苗便枯。
俗呼雲草龍膽。
湘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此同類而别種也。
古方治疸多用之。
《集驗方》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一兩,二物下篩,牛膽和丸,先食以麥飲服之。
陶隐居雲:今出近道,吳興為勝。
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
今按《别本》注雲:狀似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
《日華子》雲:小豆為使。
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及瘡疥,明目,止煩,益智,治健忘。
雷公雲:采得後陰幹。
欲使時,用銅刀切去髭土頭了,剉,于甘草湯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幹用。
勿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龍膽,能主小兒驚痫,入心,壯熱,骨熱,擁#15腫,治時疾,熱黃,口瘡。
《聖惠方》:治蛔蟲攻#16心如刺,吐水。
龍膽一兩去頭,剉,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
隔宿不食,平旦服。
《外台秘要》:治卒下血不止。
龍膽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五服,差。
《肘後方》:治卒心痛。
龍膽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
白蒿 味甘,平,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
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
生中山川澤。
二月采。
《圖經》曰:白蒿,蓬蒿也。
今所在有之。
似青蒿而葉粗,上有白毛錯澀,從初生至枯,白于衆蒿,頗似細艾。
三月采。
此《爾雅》所謂蘩,皤蒿是也。
疏雲:蓬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
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雲:蘩,遊胡。
遊胡,旁勃也。
此草故#17人以為?#18。
唐˙孟诜亦雲:生挼醋食。
今人但食簍蒿,不複食此。
或疑此蒿即。
蒌蒿。
陶隐居雲:蒿類甚多,而俗中不聞呼白蒿者,方藥家既不用,皆無複識之,所主療既殊,則應更加研訪。
服食七禽散雲:白兔食之,仙。
與庵子同法耳。
孟诜雲:白蒿,寒。
春初此蒿前諸草生。
搗汁去熱黃及心痛。
其葉生挼,醋淹之為菹,甚益人。
白英 味甘,寒,無毒。
主寒熱八疸,消渴,補中益氣。
久服輕身延年。
一名谷菜,一名白草。
生益州山谷。
春采葉,夏采莖,秋采花,冬采根。
陶隐居雲:諸方藥不用。
此乃有蔛菜,生水中,人蒸食之。
此乃生山谷,當非是。
又有白草,葉作羹飲,甚治勞,而不用根、華。
益州乃有苦菜,土人專食之,皆充倦#19無病,疑或是此。
《唐本》注雲:此鬼目草也。
蔓生,葉似王瓜,小長而五桠。
實圓,若龍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飲,解勞。
東人謂之白草。
陶雲白草,似識之而不的辨。
陳藏器雲:白英,主煩熱,風疹,丹毒,瘧瘴寒熱,小兒結熱。
煮汁飲之。
一名鬼目。
《爾雅》雲:符,鬼目。
注:似葛,葉有毛,子赤如耳珰珠#20,若雲子熟黑,誤矣。
紫芝 味甘,溫。
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顔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一名木芝。
生高夏山谷。
六芝皆無毒,六月采。
薯蓣為之使,得發良,得麻子人、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惡常山,畏扁青、茵陳蒿。
《藥性論》雲:紫芝,使,畏發。
味甘,平,無毒。
主能保神益壽。
陶隐居雲:按郡縣無高夏名,恐是山名爾。
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俗所稀見,族種甚多,形色壤#21異,并載《芝草圖》中。
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樹木株上生,狀如木檽,名為紫芝。
蓋止療痔,而不宜以合諸補丸藥也。
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餘節度,故皆不雲服法也。
《抱樸子》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又雲:木芝者,松柏脂倫#22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
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
一名陵遊。
生齊朐山谷及冤句。
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幹。
貫衆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圖經》曰:今近道亦有之。
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大類牛膝。
直上生苗,高尺餘。
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稍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铎形,青碧色。
冬後結子,苗便枯。
俗呼雲草龍膽。
湘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此同類而别種也。
古方治疸多用之。
《集驗方》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一兩,二物下篩,牛膽和丸,先食以麥飲服之。
陶隐居雲:今出近道,吳興為勝。
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
今按《别本》注雲:狀似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
《日華子》雲:小豆為使。
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及瘡疥,明目,止煩,益智,治健忘。
雷公雲:采得後陰幹。
欲使時,用銅刀切去髭土頭了,剉,于甘草湯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幹用。
勿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龍膽,能主小兒驚痫,入心,壯熱,骨熱,擁#15腫,治時疾,熱黃,口瘡。
《聖惠方》:治蛔蟲攻#16心如刺,吐水。
龍膽一兩去頭,剉,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
隔宿不食,平旦服。
《外台秘要》:治卒下血不止。
龍膽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五服,差。
《肘後方》:治卒心痛。
龍膽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
白蒿 味甘,平,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
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
生中山川澤。
二月采。
《圖經》曰:白蒿,蓬蒿也。
今所在有之。
似青蒿而葉粗,上有白毛錯澀,從初生至枯,白于衆蒿,頗似細艾。
三月采。
此《爾雅》所謂蘩,皤蒿是也。
疏雲:蓬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
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雲:蘩,遊胡。
遊胡,旁勃也。
此草故#17人以為?#18。
唐˙孟诜亦雲:生挼醋食。
今人但食簍蒿,不複食此。
或疑此蒿即。
蒌蒿。
陶隐居雲:蒿類甚多,而俗中不聞呼白蒿者,方藥家既不用,皆無複識之,所主療既殊,則應更加研訪。
服食七禽散雲:白兔食之,仙。
與庵子同法耳。
孟诜雲:白蒿,寒。
春初此蒿前諸草生。
搗汁去熱黃及心痛。
其葉生挼,醋淹之為菹,甚益人。
白英 味甘,寒,無毒。
主寒熱八疸,消渴,補中益氣。
久服輕身延年。
一名谷菜,一名白草。
生益州山谷。
春采葉,夏采莖,秋采花,冬采根。
陶隐居雲:諸方藥不用。
此乃有蔛菜,生水中,人蒸食之。
此乃生山谷,當非是。
又有白草,葉作羹飲,甚治勞,而不用根、華。
益州乃有苦菜,土人專食之,皆充倦#19無病,疑或是此。
《唐本》注雲:此鬼目草也。
蔓生,葉似王瓜,小長而五桠。
實圓,若龍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飲,解勞。
東人謂之白草。
陶雲白草,似識之而不的辨。
陳藏器雲:白英,主煩熱,風疹,丹毒,瘧瘴寒熱,小兒結熱。
煮汁飲之。
一名鬼目。
《爾雅》雲:符,鬼目。
注:似葛,葉有毛,子赤如耳珰珠#20,若雲子熟黑,誤矣。
紫芝 味甘,溫。
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顔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一名木芝。
生高夏山谷。
六芝皆無毒,六月采。
薯蓣為之使,得發良,得麻子人、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惡常山,畏扁青、茵陳蒿。
《藥性論》雲:紫芝,使,畏發。
味甘,平,無毒。
主能保神益壽。
陶隐居雲:按郡縣無高夏名,恐是山名爾。
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俗所稀見,族種甚多,形色壤#21異,并載《芝草圖》中。
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樹木株上生,狀如木檽,名為紫芝。
蓋止療痔,而不宜以合諸補丸藥也。
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餘節度,故皆不雲服法也。
《抱樸子》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又雲:木芝者,松柏脂倫#22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