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一粒一去心,二物合搗,分作七丸。

    綿裹塞,耳,日着一丸,效。

    又方:卒胎動不安,或腰痛胎轉搶心,下血不止。

    菖蒲根汁三升服之。

     《衍義》曰:菖蒲,世又謂之蘭荪,生水次,失水則枯,根節密者氣味足。

    有人患遍身生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然至頸而止#10,黏着衣被,曉夕不得睡,痛不可任。

    有下俚教以菖蒲三鬥,剉,日幹之,春羅為末,布席上,使一病瘡人恣卧其間,仍以被衣覆之。

    既不黏着衣被,又複得睡,不五七日至#11,其瘡如失。

    後自患此瘡,亦如此用,應手神驗。

    其石菖蒲根絡石而生者,節一乃密,入藥須此等。

     菊花 味苦、甘,平,無毒。

    主風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

    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一名節花,一名日精,一名女節,一名女花,一名女莖,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陰成。

    生雍州川澤及田野。

    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實,皆陰幹。

    術、枸根、桑根白皮為之使。

     《圖經》曰:菊花,紫莖而氣香,厚至柔嫩可食者,其為真。

    主丈夫、婦人久患頭風眩悶,頭發幹落,胸中痰結,每風發即頭旋,眼昏暗,不覺欲倒者,是其候也。

     《藥性論》雲:甘菊花,使。

    能治熱頭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諸風令消散。

     陶隐居雲: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苦#12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

    其花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爾。

     《日華子》雲:治四肢遊風,利血脈,心煩,胸膈壅悶,并癰毒,頭痛,作枕明目,葉亦明目,生熟可食。

     楊損之雲:甘者入藥,苦者不任。

     《食療》雲:甘菊可作羹,主頭風,目眩;淚出,去煩熱,利五髒。

     《肘後方》:犯丁腫垂死。

    菊葉一握,搗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

    冬用其根。

     《衍義》曰:菊花,近世有二十餘種,惟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應候而開者是也。

    《月令》所謂菊有黃花者也。

    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餘依#13經不用。

    專治頭目風熱,今多收之作枕。

     人參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

    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久服輕身延年。

    一名人銜,一名鬼蓋,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參。

    如人形者有神。

    生上黨山谷及遼東。

    高麗、潞州、澤、易、檀、箕、幽、妫等州并出,蓋以其山相連接,故皆有之。

    次出海東新羅國,又出渤海,今河東諸州及泰州皆有之。

    又河北閩中來者,俱不及上黨者佳。

    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幹,無令見風。

    茯苓為之使,惡溲疏,反藜蘆。

    又雲:馬蘭為使,惡鹵鹹。

     《圖經》曰:試上黨人參者,當使二人同走,一與人參含之,一不與人參,俱走三五裡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此乃人參之力也。

    李绛《兵部手集方》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三大兩擘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

    唐名醫治心腹病。

     《藥性論》雲:人參,主五髒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痰#14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哕,補五髒六腑,保中守神。

     陶隐居雲:上黨郡在冀州西南。

    今魏國所獻即是,形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

    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于上黨。

    次用高麗,高麗即是遼東。

    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

    百濟今以屬高麗,高麗所獻,兼有兩種,止應擇取之爾。

    實用并不及上黨者。

    高麗人贊曰:三桠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椵樹相尋。

    椵音賈。

    今注:高#15麗、百濟者。

    太行山所出,謂之紫團參。

     《日華子》雲:殺金石藥毒,調中治氣,消食開胃,食之無忌。

     《外台秘要》:治蜂、蠍螫人方。

    人參嚼以封之。

     《千金方》:開心,肥健。

    大人參一分,豬肘#16十分,酒拌,服百日,滿體髓溢,日誦千言,肌膚潤,去熱風痰。

     《經驗後方》:治大人、小兒不進乳食,和氣去痰。

    人參四兩,半夏一兩,生姜汁熬一宿,曝幹為末,面糊丸,如綠豆大。

    每服十丸,食後生姜湯吞下。

    又方:治狗咬破傷風。

    以人參不計多少,桑柴火燒令煙絕,用盞子合研為末,糁在瘡上,立效。

     《勝金方》:治吐血。

    以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伋水調下一錢服之。

    又治咳嗽上氣,喘急。

     《衍義》曰:人參,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場博易到,盡是高麗所出,率虛軟味薄,不若潞州上黨者味厚體實,用之有據。

     天門冬 味苦、甘,平、大寒,無毒。

    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

    一名颠勒。

    生奉高山谷。

    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幹。

    垣衣、地黃為之使,畏曾青。

     《圖經》曰:今處處有之。

    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餘,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

    其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

    夏生白花,亦有黃色者。

    秋結黑子,在其根枝傍。

    入伏後無花,暗結子。

    其根白或黃紫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