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草部上品之上
黃精
味甘,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髒。
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
一名萎蕤;一名仙人餘糧,一名垂珠,一名馬箭;一名白及。
生山谷。
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為佳。
二月三月采根,陰幹。
《圖經》曰:黃精,舊不載所出州郡,二月采根。
蒸過,暴幹用。
今通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暴,作果賣,甚甜美而黃黑色。
《博物志》一雲:天老謂黃帝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餌之可以長生。
陶隐居雲:今處處有。
二月始生,葉狀似竹,根似萎蕤。
根如鬼臼。
俗方無用,《仙經》所貴。
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随宜,具在斷谷方中。
黃精葉乃與鈎吻相似,惟莖不紫、花不黃為異,而人多惑。
《唐本》注雲:黃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猶如拇指。
《日華子》雲: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饑,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單服九蒸九暴,食之駐顔。
雷公雲:凡使,勿用鈎吻,真似黃精,隻是葉有毛鈎子二個,是别認處,若誤服害人。
黃精葉似竹葉。
凡采得;以溪水洗淨後蒸,從巳至子,刀薄切,曝幹用。
《抱樸子》雲:服其花,勝其實,其實勝其根。
但花難得。
服黃精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
斷谷不及術,術餌令人肥健,可以負重涉險,但不及黃精甘美易食。
兇年可以與老小休#1糧。
《食療》雲:餌黃精,能老不饑。
其法:可取甕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黃精令滿。
密蓋蒸之,令氣溜,即曝之。
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九蒸九曝。
凡生時有一石,熟有三四鬥。
蒸之若生,則刺人咽喉;暴使幹,不爾朽壞。
其生者,若初服,隻可一寸半,漸漸增之。
十日不食,能長服之,止三尺五寸#2。
服三百日後,盡見鬼神,餌必升天。
根、葉、花、實皆可食之。
但相對者是,不對者名扁#3精。
《稽神錄》:臨川有士人虐所使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取根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久而遂不饑,輕健。
夜息大樹下,聞草中動,以為虎,懼而上樹避之。
及曉下平地,其身欻然淩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頂,若飛鳥焉。
數歲,其家人采薪見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絕壁下,以網三面圍之,俄而騰上山頂。
其主異之,或曰此婢宿#4有仙骨,不過靈藥服食。
遂以酒饑五味香美,置往來之路,觀其食否,果來食,食訖不能遠去,擒之,具述其故。
指所食之草,即黃精也。
《道藏神仙芝草經》:黃精,寬中益氣,五髒調良,肌肉充盛,骨體堅強,其力倍,多年不老,顔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
《博物志》:昔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之可以長生;太陰之草,名曰鈎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人信鈎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不亦甚乎? 《聖惠方》:神仙,服黃精成地仙,根莖不限多少,細剉陰幹搗末,每日摩水調服,服一年變老為少。
菖蒲 味辛,溫,無毒。
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聰耳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一名昌陽。
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
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
一名堯韭,今處處有之,生石碛上,五月、十二月采根,陰幹。
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圖經》曰:菖蒲,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龈#5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節尤密,一寸九節者佳,亦有十二節者。
蜀人用治心腹冷氣搊痛者,取一二寸槌碎,同吳茱萸煎湯飲之,良。
黔、蜀蠻人亦常将随行,卒患心痛,嚼一二寸,熱湯或酒送亦效。
陶隐居雲:菖蒲大根者,主風濕,不堪服食。
此藥甚去蟲并蚤虱,而今都不言之。
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小厘華也。
東澗溪側又有名溪荪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
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者,謬矣。
此止主咳逆,亦斷蚤虱爾,不入服。
《日華子》雲:除風下氣,丈夫水髒、女人血海冷敗,多忘長智,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髒蟲及蚤虱。
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罯#6甚驗。
忌饴糖、羊肉。
《抱樸子》雲:韓藂#7服之十三年,身生毛,日誦書萬言,冬#8不寒。
又須得石上,寸九節,紫花尤善。
《漢武帝内傳》:武帝上嵩山,見仙,長二丈。
問#9曰:吾九嶷山人也,聞中嶽有石上菖蒲,一寸九節,食之長生,故來采之。
忽然不見。
《别說》雲:其池澤所生,肥大節疏粗慢,恐不可入藥,唯可作果盤,蓋氣味不烈而和淡爾。
《千金方》:日月未足而欲産者。
搗菖蒲根汁一二升,灌喉中。
又方:治産後崩中下血不止。
菖蒲一兩半剉,酒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分三服,食前溫服。
又方:治好忘,久服聰明益智。
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飲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驗之。
不可犯鐵,若犯之,令人吐逆。
《肘後方》:扁鵲雲: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而用之。
已死,搗菖蒲生根,絞汁灌之,立瘥。
一又方:耳聾。
菖蒲根一寸,巴豆
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髒。
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
一名萎蕤;一名仙人餘糧,一名垂珠,一名馬箭;一名白及。
生山谷。
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為佳。
二月三月采根,陰幹。
《圖經》曰:黃精,舊不載所出州郡,二月采根。
蒸過,暴幹用。
今通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暴,作果賣,甚甜美而黃黑色。
《博物志》一雲:天老謂黃帝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餌之可以長生。
陶隐居雲:今處處有。
二月始生,葉狀似竹,根似萎蕤。
根如鬼臼。
俗方無用,《仙經》所貴。
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随宜,具在斷谷方中。
黃精葉乃與鈎吻相似,惟莖不紫、花不黃為異,而人多惑。
《唐本》注雲:黃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猶如拇指。
《日華子》雲: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饑,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單服九蒸九暴,食之駐顔。
雷公雲:凡使,勿用鈎吻,真似黃精,隻是葉有毛鈎子二個,是别認處,若誤服害人。
黃精葉似竹葉。
凡采得;以溪水洗淨後蒸,從巳至子,刀薄切,曝幹用。
《抱樸子》雲:服其花,勝其實,其實勝其根。
但花難得。
服黃精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
斷谷不及術,術餌令人肥健,可以負重涉險,但不及黃精甘美易食。
兇年可以與老小休#1糧。
《食療》雲:餌黃精,能老不饑。
其法:可取甕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黃精令滿。
密蓋蒸之,令氣溜,即曝之。
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九蒸九曝。
凡生時有一石,熟有三四鬥。
蒸之若生,則刺人咽喉;暴使幹,不爾朽壞。
其生者,若初服,隻可一寸半,漸漸增之。
十日不食,能長服之,止三尺五寸#2。
服三百日後,盡見鬼神,餌必升天。
根、葉、花、實皆可食之。
但相對者是,不對者名扁#3精。
《稽神錄》:臨川有士人虐所使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取根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久而遂不饑,輕健。
夜息大樹下,聞草中動,以為虎,懼而上樹避之。
及曉下平地,其身欻然淩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頂,若飛鳥焉。
數歲,其家人采薪見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絕壁下,以網三面圍之,俄而騰上山頂。
其主異之,或曰此婢宿#4有仙骨,不過靈藥服食。
遂以酒饑五味香美,置往來之路,觀其食否,果來食,食訖不能遠去,擒之,具述其故。
指所食之草,即黃精也。
《道藏神仙芝草經》:黃精,寬中益氣,五髒調良,肌肉充盛,骨體堅強,其力倍,多年不老,顔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
《博物志》:昔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之可以長生;太陰之草,名曰鈎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人信鈎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不亦甚乎? 《聖惠方》:神仙,服黃精成地仙,根莖不限多少,細剉陰幹搗末,每日摩水調服,服一年變老為少。
菖蒲 味辛,溫,無毒。
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聰耳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一名昌陽。
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
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
一名堯韭,今處處有之,生石碛上,五月、十二月采根,陰幹。
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圖經》曰:菖蒲,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龈#5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節尤密,一寸九節者佳,亦有十二節者。
蜀人用治心腹冷氣搊痛者,取一二寸槌碎,同吳茱萸煎湯飲之,良。
黔、蜀蠻人亦常将随行,卒患心痛,嚼一二寸,熱湯或酒送亦效。
陶隐居雲:菖蒲大根者,主風濕,不堪服食。
此藥甚去蟲并蚤虱,而今都不言之。
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小厘華也。
東澗溪側又有名溪荪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
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者,謬矣。
此止主咳逆,亦斷蚤虱爾,不入服。
《日華子》雲:除風下氣,丈夫水髒、女人血海冷敗,多忘長智,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髒蟲及蚤虱。
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罯#6甚驗。
忌饴糖、羊肉。
《抱樸子》雲:韓藂#7服之十三年,身生毛,日誦書萬言,冬#8不寒。
又須得石上,寸九節,紫花尤善。
《漢武帝内傳》:武帝上嵩山,見仙,長二丈。
問#9曰:吾九嶷山人也,聞中嶽有石上菖蒲,一寸九節,食之長生,故來采之。
忽然不見。
《别說》雲:其池澤所生,肥大節疏粗慢,恐不可入藥,唯可作果盤,蓋氣味不烈而和淡爾。
《千金方》:日月未足而欲産者。
搗菖蒲根汁一二升,灌喉中。
又方:治産後崩中下血不止。
菖蒲一兩半剉,酒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分三服,食前溫服。
又方:治好忘,久服聰明益智。
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飲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驗之。
不可犯鐵,若犯之,令人吐逆。
《肘後方》:扁鵲雲: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而用之。
已死,搗菖蒲生根,絞汁灌之,立瘥。
一又方:耳聾。
菖蒲根一寸,巴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