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妙。
《張仲景方》:治傷寒下痢不止,便膿血者,槐#18花湯主之。
其方用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幹姜一兩,粳米半升,以水七升煮之,米熟為準,去滓,每滓#19七合,内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三。
《衍義》曰:赤石脂,今四方皆有,以舌試之,黏著者為佳。
有人病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諸熱藥服及一鬥上升,未甚效。
後有人教服赤石脂、幹姜各一兩,胡椒半兩,同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飯前米飲下五七十丸,終四劑,遂愈。
白石脂 味甘、酸,平,無毒。
主養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髒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疽癰瘡痔。
久服安心,不饑,輕身長年。
生太山之陰。
采無時。
得厚樸并米汁飲,止便膿。
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苓。
《圖經》曰:白石脂,生太山之陰。
蘇恭雲:出慈州諸山,泰山左側,不聞有之。
今惟潞州有焉,潞與慈相近,此亦應可用。
古斷下方多用,而今醫家亦稀使,采無時。
五色石脂舊經同一條,并生南山之陽山谷中,主治并同,後人各分之,所出既殊,功用亦别,用之當依後條。
今惟用赤、白二種,餘不複識。
《藥性論》雲:白石脂,一名白符。
惡馬目毒公。
味甘、辛。
澀大腸。
《唐本》注雲:白石脂,今出慈州諸山,勝于餘處者。
太山左側不聞有之。
唐˙韋宙《獨行方》: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以白石脂細末,熬溫,撲臍中,日三良。
《鬥門方》:治瀉痢。
用白石脂、幹姜二物停搗,以百沸湯和面為稀糊,搜勻,并手丸如梧子,暴幹,飲下三十丸。
久痢不定,更加三十丸。
霍亂,煎漿水為使。
《子母秘錄》:治小兒水痢,形赢不勝大湯藥。
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服與食。
綠青 味酸,寒,無毒。
主益氣,療鼽音求鼻,止洩痢。
生山之陰穴中,色青白。
陶隐居雲:此即用畫綠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帶挾。
畫工呼為碧青,呼空青作綠青,已#20反矣。
《唐本》注雲:綠青即扁青也,畫工呼為石綠。
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畫用。
《衍義》曰:綠青,即石綠是也。
其石黑綠色者佳,大者#21刻為物形,或作器用。
又同硇砂,作吐風涎藥,驗則驗矣,亦損心肺。
石中黃子 味甘,平,無毒。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此禹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
出餘糧處有之。
陶雲:芝品中有石中黃子,非也。
《圖經》曰:石中黃子,《本經》不載所生州土,雲出禹餘糧處處#22有之,今惟出河中府中條山谷内。
舊說是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
今雲其石形如面劑,紫黑色,石皮内黃色者,謂之中黃。
兩說小異。
謹按:葛洪《抱樸子》雲:石中黃子所在有之,近水之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濕不燥,打石,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得時即當飲之,不爾,便堅凝成石,不中服也。
《衍義》曰:石中黃子,此又字誤也。
子當作水,況當條目言未成餘糧黃濁水,焉得卻名之子也?若言未幹者,亦不得謂之子也。
子字乃水字無疑。
又曰:太一餘糧者,則是兼石言之者也。
今醫家用石中黃,隻石中幹者及細末者,即便是。
若用禹餘糧石,即用其殼故#23。
故本條言一名石腦,須火燒醋淬。
如此即是石中黃水為一等,石中黃為一等,太一餘糧為一等,斷無疑焉。
無名異 味甘,平。
主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肉。
出大食國。
生于石上。
狀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煉如黳石,嚼之如腸。
《圖經》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于石上。
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裡龍濟山中亦有之。
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墨石子。
采無時。
《本經》雲:味甘,平。
主金瘡折傷内損,生肌肉。
今雲味鹹,寒。
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别是一種。
又嶺南人雲:有石無名異,絕難得。
有草無名異,彼人不甚貴重。
豈《本經》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用時以醋磨塗傅所苦處。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無名異,無毒。
《衍義》曰:無名異,今《圖經》曰:《本經》雲,味甘,平。
治金瘡折傷,生肌肉。
今雲味鹹,寒。
消腫毒癰腫,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别是一種。
今詳上文三十六字,未審今雲字下,即不知是何處雲也。
黃石脂 味苦,平,無毒。
主養脾氣,安五髒,調中,大人、小兒洩痢腸澼,下膿血,去白蟲,除黃疸,癰疽蟲。
久服輕身延年。
生嵩高山。
色如莺雛。
采無時。
曾青為之使,惡細辛,畏蜚蠊。
雷公雲:凡使,須研如粉,用新汲水投于器中,攪不住手,了,傾作一盆。
如此飛過三度。
澄者去之,取飛過者,任入藥中使用,服之不間多少,不得食卵味。
黑石脂 味鹹,平,無毒。
主養腎氣,強陰,主陰蝕瘡,止腸澼洩痢,療口瘡咽痛。
久服益氣,不饑延年。
一名石涅,一名石墨。
出穎川陽城。
采無時。
陶隐居雲:此五石脂如《本經》,療體亦相似,《别錄》各條,所以具載,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爾。
《日華子》雲:五色石脂,并溫,無毒。
畏黃苓、大黃。
白青 味甘、鹹、酸,平,無毒。
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
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
可消為銅劍,辟五兵。
生豫章山谷。
采無時。
陶隐居雲:此醫方不複用,市人亦無賣者,惟《仙經》三十六水方中時有須處。
銅劍之法,具在《九元子衛》中。
《唐本》注雲:陶所雲,今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
研之色有如碧色,謂之碧青,不入畫用。
無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
今出簡州、梓州者好。
菩薩石 平,無毒。
《張仲景方》:治傷寒下痢不止,便膿血者,槐#18花湯主之。
其方用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幹姜一兩,粳米半升,以水七升煮之,米熟為準,去滓,每滓#19七合,内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三。
《衍義》曰:赤石脂,今四方皆有,以舌試之,黏著者為佳。
有人病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諸熱藥服及一鬥上升,未甚效。
後有人教服赤石脂、幹姜各一兩,胡椒半兩,同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飯前米飲下五七十丸,終四劑,遂愈。
白石脂 味甘、酸,平,無毒。
主養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髒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疽癰瘡痔。
久服安心,不饑,輕身長年。
生太山之陰。
采無時。
得厚樸并米汁飲,止便膿。
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苓。
《圖經》曰:白石脂,生太山之陰。
蘇恭雲:出慈州諸山,泰山左側,不聞有之。
今惟潞州有焉,潞與慈相近,此亦應可用。
古斷下方多用,而今醫家亦稀使,采無時。
五色石脂舊經同一條,并生南山之陽山谷中,主治并同,後人各分之,所出既殊,功用亦别,用之當依後條。
今惟用赤、白二種,餘不複識。
《藥性論》雲:白石脂,一名白符。
惡馬目毒公。
味甘、辛。
澀大腸。
《唐本》注雲:白石脂,今出慈州諸山,勝于餘處者。
太山左側不聞有之。
唐˙韋宙《獨行方》: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以白石脂細末,熬溫,撲臍中,日三良。
《鬥門方》:治瀉痢。
用白石脂、幹姜二物停搗,以百沸湯和面為稀糊,搜勻,并手丸如梧子,暴幹,飲下三十丸。
久痢不定,更加三十丸。
霍亂,煎漿水為使。
《子母秘錄》:治小兒水痢,形赢不勝大湯藥。
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服與食。
綠青 味酸,寒,無毒。
主益氣,療鼽音求鼻,止洩痢。
生山之陰穴中,色青白。
陶隐居雲:此即用畫綠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帶挾。
畫工呼為碧青,呼空青作綠青,已#20反矣。
《唐本》注雲:綠青即扁青也,畫工呼為石綠。
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畫用。
《衍義》曰:綠青,即石綠是也。
其石黑綠色者佳,大者#21刻為物形,或作器用。
又同硇砂,作吐風涎藥,驗則驗矣,亦損心肺。
石中黃子 味甘,平,無毒。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此禹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
出餘糧處有之。
陶雲:芝品中有石中黃子,非也。
《圖經》曰:石中黃子,《本經》不載所生州土,雲出禹餘糧處處#22有之,今惟出河中府中條山谷内。
舊說是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
今雲其石形如面劑,紫黑色,石皮内黃色者,謂之中黃。
兩說小異。
謹按:葛洪《抱樸子》雲:石中黃子所在有之,近水之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濕不燥,打石,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得時即當飲之,不爾,便堅凝成石,不中服也。
《衍義》曰:石中黃子,此又字誤也。
子當作水,況當條目言未成餘糧黃濁水,焉得卻名之子也?若言未幹者,亦不得謂之子也。
子字乃水字無疑。
又曰:太一餘糧者,則是兼石言之者也。
今醫家用石中黃,隻石中幹者及細末者,即便是。
若用禹餘糧石,即用其殼故#23。
故本條言一名石腦,須火燒醋淬。
如此即是石中黃水為一等,石中黃為一等,太一餘糧為一等,斷無疑焉。
無名異 味甘,平。
主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肉。
出大食國。
生于石上。
狀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煉如黳石,嚼之如腸。
《圖經》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于石上。
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裡龍濟山中亦有之。
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墨石子。
采無時。
《本經》雲:味甘,平。
主金瘡折傷内損,生肌肉。
今雲味鹹,寒。
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别是一種。
又嶺南人雲:有石無名異,絕難得。
有草無名異,彼人不甚貴重。
豈《本經》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用時以醋磨塗傅所苦處。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無名異,無毒。
《衍義》曰:無名異,今《圖經》曰:《本經》雲,味甘,平。
治金瘡折傷,生肌肉。
今雲味鹹,寒。
消腫毒癰腫,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别是一種。
今詳上文三十六字,未審今雲字下,即不知是何處雲也。
黃石脂 味苦,平,無毒。
主養脾氣,安五髒,調中,大人、小兒洩痢腸澼,下膿血,去白蟲,除黃疸,癰疽蟲。
久服輕身延年。
生嵩高山。
色如莺雛。
采無時。
曾青為之使,惡細辛,畏蜚蠊。
雷公雲:凡使,須研如粉,用新汲水投于器中,攪不住手,了,傾作一盆。
如此飛過三度。
澄者去之,取飛過者,任入藥中使用,服之不間多少,不得食卵味。
黑石脂 味鹹,平,無毒。
主養腎氣,強陰,主陰蝕瘡,止腸澼洩痢,療口瘡咽痛。
久服益氣,不饑延年。
一名石涅,一名石墨。
出穎川陽城。
采無時。
陶隐居雲:此五石脂如《本經》,療體亦相似,《别錄》各條,所以具載,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爾。
《日華子》雲:五色石脂,并溫,無毒。
畏黃苓、大黃。
白青 味甘、鹹、酸,平,無毒。
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
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
可消為銅劍,辟五兵。
生豫章山谷。
采無時。
陶隐居雲:此醫方不複用,市人亦無賣者,惟《仙經》三十六水方中時有須處。
銅劍之法,具在《九元子衛》中。
《唐本》注雲:陶所雲,今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
研之色有如碧色,謂之碧青,不入畫用。
無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
今出簡州、梓州者好。
菩薩石 平,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