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是二種。

    而今醫方家所用,亦不複能究其所來,但以未煉成塊,微青色者,為樸消。

    煉成盆中上有芒者,為芒消,亦謂之盆消,其芒消底澄凝者,為消石。

    樸消力緊,芒消次之,消石更緩,未知孰為真者。

    又按:蘇恭謂晉宋古方,多用消石,少用芒消。

    近代諸醫但用芒消,鮮言消石,是不然也。

    張仲景《傷寒方》承氣湯、陷胸丸之類,皆用芒消。

    葛洪《肘後方》傷寒、時氣、溫病亦多用芒消,惟治食鲙胸膈中不化,方用樸消。

    雲無樸消者,以芒消代皆可用也。

    又下生消條雲:生茂州西山岩石問,其形塊大小不常,色青白,鮮見用者。

    而今醫家又用一種甜消,彌更精好,或疑是此,乃雲出于英消。

    煉治之法未聞。

    又南方醫人論消或小異。

    有着其說雲:《本草》有樸消、消石、芒消,而無馬牙消,諸家所注本草三種,竟無堅訣,或言芒消、消石本是一物,不合重出。

    又言煎煉樸消,投于盆中經宿乃有細芒,既如是,自當為馬牙消。

    又雲:馬牙消亦名英消,自是一物,既以芒消為樸消,所出不應更有英消。

    今諸消之體各異,理亦易明,而至若此之惑也。

    樸消味苦而微鹹,《本經》言苦,《名醫别錄》以為辛,蓋誤謂消石也。

    出蜀郡者,瑩白如冰雪,内池#32者小黑,皆蘇脆易碎,風吹之則結霜,泯泯如粉,熬之烊沸,亦可镕鑄。

    以水合甘草,豬膽煮之減半,投之大盆中,又下凝水石屑同漬一宿,則凝結如白石英者,芒消也。

    掃地霜煎煉而成如解鹽,而味辛苦,燒之成焰都盡,則消石也。

    能化金石,又性畏火靥制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

    牙消則芒消是也。

    又有生消,不因煮煉而成,亦出蜀道,類樸消而小堅也。

    其論雖辯,然與古人所說殊别,亦未可全信也。

     陶隐居雲:今出益州北部故汶山郡、西川、蠶陵二縣界。

    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雜黑斑。

    俗人擇取白軟者,以當消石用之,當燒令汁沸出,狀如礬石也。

     《仙經》惟雲:消石能化他石。

    今此亦雲能化石,疑必相似,可試之。

     《唐本》注雲:此藥有二種,有縱理、缦理,用之無别。

    白軟者,樸消苗也』虛軟少力,煉為消石,所得不多,以當消石,功力大劣也。

     《日華子》雲:主通洩五髒百病及症結,治天行熱疾,消腫毒及頭痛,排膿,潤毛發。

    凡入飲藥,先安于盞内,攪熱藥澆服。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樸消,君,味苦,鹹,有小毒。

    能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

     《聖惠方》:治時氣頭痛不止。

    用樸消二兩,搗羅為散,用生油調,塗于頂上。

    又方:治乳石發動煩悶及諸風熱。

    用樸消煉成者半兩,細研如粉,每服以蜜水調下一錢匕。

    日三四服。

     《外台秘要》:療喉痹神驗。

    樸消一兩,細細含咽汁,頃刻立差。

     《簡要濟衆》:治小便不通,膀胱熱。

    白花散:樸消不以多少,研為末,每服二錢#33,溫茴香酒調下。

     《衍義》曰:樸消,是初采掃得,一煎而成者,未經再煉治,故曰樸消。

    其味酷澀,所以力堅急而不和,可以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有僞。

    葛洪治食繪不化,取此以蕩逐之。

    臘月中以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消二升,投湯中,攪散,挂北檐#34下,俟消滲出罐外,卻收之。

    以人乳汁調半錢,掃一切風熱毒氣攻注目睑外,及發于頭面、四肢腫痛,應手神驗。

     玄明粉 味辛、甘,冷,無毒。

    治心熱煩躁,并五髒宿滞、症結。

    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

    此即樸消煉成者。

     《仙經》雲:以樸消制伏為玄明粉。

    樸消是太陰之精華,水之子也。

    陰中有陽之藥。

    太陰号日玄明粉,内搜衆疾,功莫大焉。

    治一切熱毒風邪,令痃癖氣脹滿,五勞七傷,骨蒸傳屍,頭痛煩熱,搜除惡疾,五髒秘澀,大小腸不通,三焦熱淋,疰忤疾,咳嗽嘔逆,口苦幹澀,咽喉閉塞,心、肝、脾、肺髒胃積熱,驚悸,健忘,榮衛不調,中酒中脍,飲食過度,腰膝冷痛,手腳酸,久冷久熱,四肢壅塞,背膊拘急,眼昏目眩,久視無力,腸風痔病,血癖不調,婦人産後,小兒疳氣,陰毒傷寒,表裹疫疠等疾,并悉治之。

    久服令人身輕目明,駐顔延壽。

    急解毒藥,補益,妙。

     唐明皇帝聞說終南山有道士劉玄真服食此藥,遂诏而問曰:朕聞卿壽約三百歲,服食何藥,得住世問,充悅如此?玄真答曰:臣按《仙經》修煉樸消,号玄明粉,止服此藥,遂無病長生。

    其藥無滓,性溫,能除衆疾。

    生餌尚能救急難性命,何死修煉長服?益精壯氣,助陽證陰。

     馬牙消 味甘,大寒,無毒。

    能除五髒積熱伏氣。

    末篩點眼及點眼藥中用,甚去赤腫障翳澀淚痛。

     《圖經》曰:文具樸消條下。

     《經驗方》:治食物過飽不消,遂成痞鬲。

    馬牙消一兩,碎之,吳茱萸半斤陳者,煎取茱萸濃汁投消,乘熱服,良久未轉#35,更進一服,立愈。

    窦群在常州,此方得效。

    又方:退翳明目,白龍散:馬牙消光淨者,用厚紙裹,令按實,安在懷内着肉處。

    養一百二十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龍腦同研細,不計年歲深遠,眼内生翳膜,漸漸昏暗,遠視不明,但瞳人不破散并醫得,每點用藥末兩米許,點目中。

     《簡要濟衆方》:治小兒鵝口。

    細研馬牙消,于舌上摻大豆許,日三五度。

     《姚和衆方》:治小兒重舌。

    馬牙消塗舌下,日三度。

     太清伏煉靈砂法:馬牙消,陰極之精,能制伏陽精,消化火石之氣。

     生消 味苦,大寒,無毒。

    主風熱癫痫,小兒驚邪,瘈瘲,風眩頭痛,肺壅,耳聾,口瘡,喉痹咽塞,牙颔腫痛,目赤熱痛,多眵淚。

    生茂州西山岩石問。

    其形塊大小不定,色青白。

    采無時。

    惡麥句姜。

     《圖經》曰:文附樸消條下。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一竟 #1澈:原作『徹』,據晦明軒本改。

    下仿此。

     #2砂:原作『碎』,據晦明軒本改。

     #3小:晦明軒本作『水』。

     #4斷:晦明軒本作『辟』。

     #5洎:晦明軒本作『泊』。

     #6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以春服之:此十六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7珠:原作『母』,據晦明軒本改。

     #8名: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9底:此下原衍『卻漿在鍋底』五字,據晦明軒本删。

     #10棘:原作『煉』,據晦明軒本改。

     #11售:原作『集』,據晦明軒本改。

     #12紅:原作『經』,據晦明軒本改。

     #13屍:原作『口』,據晦明軒本改。

     #14澈:原作『徹』,據晦明軒本改。

    下仿此。

     #15入:晦明軒本作『主』。

     #16飛:晦明軒本作『形』。

     #17:原作『弩』,據晦明軒本改。

     #18一匕:晦明軒本作『二七』,屬下讀。

     #19搵:原作『溫』,據晦明軒本改。

     #20虛:原作『産』,據晦明軒本改。

     #21嵚:晦明軒本作『嵌』。

     #22多:晦明軒本作『作』,屬上讀。

     #23須求:晦明軒本作門頃來』。

     #24掘:晦明軒本作『握』。

     #25鬥:晦明軒本作『中』。

     #26呂:晦明軒本作『吳』。

     #27搨:原作『榻』,據晦明軒本改。

     #28亦:晦明軒本作『生』。

     #29勞淋: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30晦明軒本作『小』。

     #31搏:原作『博』,據晦明軒本改。

     #32池:晦明軒本作『地』。

     #33錢:晦明軒本『錢』下有『匕』字。

     #34檐:原作『薝』,據晦明軒本改。

     #35轉:原作『輔』,據晦明軒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