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爽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村許洪校正 玉石部上品 滑石 味甘,寒、大寒,無毒。

    主身熱、洩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人利中。

    久服輕身,耐饑,長年。

    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脫石,一名番石。

    生赭陽山谷及太山之陰,或掖北白山,或卷羌權切山。

    采無時。

    石韋為之使,惡曾青。

     《圖經》曰:滑石,生赭陽山谷及太山之陰,或掖北白山、或卷山,今道、永、萊、濠州皆有之。

    此有二種,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

    《南越志》雲:營城縣出營石,營石即滑石也?土人以為燒器,用以烹魚是也。

    萊、濠州出者,理粗質青,有白黑點,亦謂之斑石。

    二種皆可作器用,甚精好。

    初出軟爛如泥,久漸堅強,彼人皆就穴中乘其軟時制作,用力殊少,不然堅強費功。

    《本經》、所載土地,皆是北方,而今醫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來。

    又按《雷斅炮炙方》滑石有五色,當用白色如方解石者。

    其綠色者,性寒有毒,不入藥。

    又雲:滑石似冰,白青色,畫石上有白膩文者為真。

    如此說,則與今南中來者又皆相類,用之無疑矣。

    然雷斅雖名隋人,觀其書乃有言唐以後藥名者,或是後人增損之欤。

     陶隐居雲:滑石,色正白,《仙經》用之以為泥。

    又有冷石,小青黃,性并冷利,亦能熨油污衣物。

    今出湘州、始安郡諸處。

    初取軟如泥,久漸堅強,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并散熱人用之,不正入方藥。

    赭陽縣先屬南陽,漢哀帝置,明《本經》所注郡縣,必是後漢時也。

    掖縣,屬青州東萊;卷縣,屬司州榮陽。

     陳藏器雲:按始安及掖縣所出二石,形質既異,所用又殊。

    陶雲不知今北方有之否,當陶之時北方阻絕,不知之者,曷足怪焉?蘇恭引為一物,深可嗟訝。

    其始安者,軟滑而白,是滑石。

    東萊者,硬澀而清,乃作器石也。

     《唐本》注曰:此石所在皆有。

    嶺南始安出者,白如凝脂,極軟滑。

    其出掖縣者,理粗質青,白黑點,惟可為器,不堪入藥。

    齊州南山神通寺南谷亦大有,色青白不佳,至于滑膩,猶勝掖縣者。

     《日華子》雲:滑石治乳癰,利津液。

     雷公雲:凡使,有多般,勿誤使之。

    有白滑石、綠滑石、烏滑石、冷滑石、黃滑石。

    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白,于石上畫有白膩文,方使得。

    滑石綠者,性寒,有毒,不入藥中用。

    烏滑石似黳色#1畫石上有青黑色者,勿用,殺人。

    冷滑石青蒼色,畫石上作白膩文,亦勿用。

    若滑石色似冰,白青色,畫石上有白膩文者,真也。

    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卻用東流水淘過,于日中曬幹方用。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滑石,臣。

    一名夕冷。

    能療五淋,主難産。

    服其末,又末與丹參、蜜#2、豬脂為膏,入其月即空心酒下彈丸大,臨産倍服,令滑胎易生。

    除煩熱心躁,偏主石淋。

     《聖惠方》:治乳石發動,躁熱煩渴不止。

    滑石半兩,細研如粉,以水一中盞,絞如白飲,頓服之,未差再服。

    又方:治婦人過忍小便緻胞轉。

    滑石末,蔥湯調下二錢#3。

     《外台秘要》:療妊娠不得小便,滑石末水和,泥臍下二寸。

     《楊氏産乳》雲:療小便不通。

    滑石末,以車前汁和塗臍四畔,方四寸,熱即易之,水和亦得。

     《丹房鏡源》雲:滑石能制雄、雌黃為外匮。

     《廣利方》: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兼痛。

    以滑石八分,研如面,水五大合和,頓服。

     《衍義》曰:滑石,今謂之畫石,以其軟滑可寫畫,淋家多用。

    若暴得吐逆不下食,以生細末二錢匕,溫水服。

    仍急以熱面半盞,壓定。

     石膽 石膽味酸、辛,寒,有毒。

    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痫痙巨郢切,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令人有子,散症積,咳逆上氣,及鼠瘘惡瘡。

    煉餌服之,不老,久服增壽神仙。

    能化鐵為銅,成金銀。

    一名畢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銅勒。

    生羌道山谷、羌裡句青山。

    二月庚子、辛醜日采。

    水英為之使,畏牡丹#4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陶隐居雲:《仙經》有用此處,俗方甚少,此藥殆絕。

    今人時有采者,其色青綠,狀如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

    梁州、信都無複有,俗用乃以青色礬石當之,殊無仿佛。

    《仙經》一名立制石。

     《圖經》曰#5:石膽,生羌道山谷羌裡句青山,今惟信州鉛山縣有之。

    生于銅坑中,采得煎煉而成。

    又有自内生者,尤為珍貴。

    并深碧色。

    入吐風痰藥用最快。

    二月庚子、辛醜日采。

    蘇恭雲:真者,出蒲州虞鄉縣東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塊如雞卵者為真。

    今南方醫人多使之。

     禹錫按:吳氏雲:石膽,神農:酸,小寒。

    季氏:大寒。

    桐君:辛,有毒。

    扁鵲:苦,無毒。

    《藥性論》雲:石膽,君,有大毒。

    破熱毒,陸英為使。

     《外台秘要》:療齒痛及落盡。

    細研石膽,以人乳汁和如膏,搽所痛齒上或孔中,日三四度。

    止痛,複生齒,百日複生齒。

    每日以新汲水漱令淨。

     《梅師方》:治甲疽。

    以石膽一兩,于火上燒令煙盡,碎研末,傅瘡上。

    不過四五度立差。

     《勝金方》:治一切毒。

    以膽子礬為末,用糯米糊丸如雞頭實大,以朱砂衣,常以朱砂養之,冷水化一丸,亦#6差。

     《譚氏小兒方》治初中風癰緩。

    一日内細研膽礬如面,每使一字,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

     空青 味甘、酸,寒、大寒,無毒。

    主青盲,耳聾,明目,利九竅,通血脈,養精神,益肝氣,療目赤痛,去膚翳止淚出,利水道,下乳汁,通關節,破堅積。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令人不忘,志高神仙。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

    生益州山谷及越隽山有銅處。

    銅精黑則生空青,其腹中空。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