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會元卷上

關燈
勞施寸刃,談笑定乾坤。

     道沖而用之,太虛同體。

    或不盈。

    不自滿。

    淵乎似萬物之宗。

    不自見。

    挫其銳不露鋒釯。

    解其紛,不随世變。

    和其光,不自明。

    同其塵,不自是。

    湛兮似若存。

    常應常靜。

    吾不知誰之子,上無複祖。

    象帝之先。

    唯道為身。

     右四章 上雲為無為,故次之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謂不自滿也。

    不自滿者,必受益。

    挫銳解紛,虛中忘我之謂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超虛無之外也。

    頌曰:不識誰之子,焉知象帝先,為君明說破,太極未分前。

     天地不仁,無為。

    以萬物為刍狗刍,窗愈切。

    愛養萬物不為主。

    聖人不仁,效天。

    以百姓為刍狗。

    萬民歸之不為主。

    天地之間,虛中。

    其猶橐鑰乎?虛用。

    虛而不屈,無心。

    動而愈出。

    應變無窮。

    多言數窮,數,所各切。

    說不得。

    不如守中。

    虛中而已。

     右五章 天覆地載,化民育物,可謂至仁。

    言不仁者,忘其所自也。

    聖人愛民治國亦複如是,修身養命亦複如是,結上章道沖而用之之義也。

    頌曰:無底謂之橐,三孔謂之鑰,中間一竅子,無人摸得着。

    摸得着為君,吹出無聲樂。

     谷神不死,虛靈下昧。

    是謂玄牝。

    牝,婢忍切。

    一陰一陽。

    玄牝之門,一阖一辟。

    是謂天地根。

    生天生地。

    綿綿若存,無休無息。

    用之不勤。

    應用不窮。

     右六章 谷神不死,虛靈不昧也。

    接上章守中之義也。

    虛靈不昧,神變無方,陰陽不測,一阖一辟,往來不息,莫知其極。

    動靜不忒,不勞功力,生生化化而無窮。

    頌曰:阖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

    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天地長久無休無息。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無為。

    以其不自生,無心。

    故能長久。

    不遷不變。

    是以聖人仿天。

    後其身而身先,忘我。

    外其身而身存。

    忘形。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以其無我,故能成我。

     右七章 天不自天,地不自地,故生生不息。

    聖人不自聖,故與天地合德。

    接上章用之不勤之義也。

    頌曰:道本至虛,至虛無始,透得此虛,太虛同體。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上善若水,以柔處卑。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随方逐圓。

    處衆人之所惡,能容納穢惡。

    故幾於道。

    幾,平聲。

    合道。

    居善地,利物。

    心善淵,容物。

    與善仁,生物。

    言善信,應物。

    政善治,治,平聲。

    化物。

    事善能,成物。

    動善時。

    順物。

    夫惟不争,故無尤。

    物我如一。

     右八章 接上章後己先人。

    所謂水者,取柔和謙卑處下之義,利物無争,故無尤。

    頌曰:無争神寂靜,自足氣和平。

    放下這點子,黃河幾度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已,音以。

    天道虧盈而益謙。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揣,楚委切。

    地道變盈而流謙。

    金玉滿堂,莫知能守。

    鬼神害盈而福謙。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遺,去聲。

    咎,上聲。

    人道惡盈而好謙。

    功成,名遂,身退,收拾歸來。

    天之道。

    天地合德。

     右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接上章上善若水之義。

    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勸謙之義。

    頌曰:急走不離影,回來堕塹坑。

    隻今當腳住,陸地變平沉。

    若解轉身些子力,潛藏飛躍總由心。

     載營魄,不得亂走。

    抱一能無離。

    離,平聲。

    二物混成,如母攜嬰。

    專氣緻柔,能嬰兒。

    純一不雜,反樸還淳。

    滌除玄覽,能無疵。

    不見不聞,塵浄鑒明。

    愛民治國,能無為。

    治,音持。

    不動不搖,道泰時清。

    天門開阖,能為雌。

    出有入無,不伐不矜。

    明白四達,能無知。

    黜聰屏智,和光同塵。

    生之畜之,畜,兇入聲。

    斡旋四德,長養群情。

    生而不有,功成行滿,隐迹潛形。

    為而不恃,忘其所自,默默昏昏。

    長而不宰,長,上聲。

    退有餘地,一任天更。

    是謂玄德。

    道隆德備,脫體全真。

     右十章 載營魄,猶車載物之喻魄好運動,好馳騁,好剛銳,故曰營魄。

    魄屬陰,陰盛則害陽,情盛則役性。

    能制伏者,抱一無離。

    緻柔、無疵、無為、為雌、無知,使陰魄不能肆其情。

    至於魄伏陰消,則神靈性寂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忘其所自,不用拘束,自然不動,如獲寶滿載而歸,故曰載營魄。

    自抱一以下純是載營魄之義,接上章功成身退,而續下章三十輻共一毂有車之用也。

    頌曰:事向無心得,無心也太難。

    悟來彈指頃,迷後隔千山。

     三十輻共一毂,猶萬法同一心。

    當其無,數車無車。

    有車之用輻來辏毂,成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埏,扇,平聲。

    和土作器。

    當其無數器無器。

    有器之用水土假合,成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開戶鑿牖。

    當其無,數室無室。

    有室之用。

    戶牖通達,成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以有利無。

    無之以為用。

    以無用有。

     右十一章 以輻辏毂利車之用,即總萬法歸心,全神之妙也。

    輻不辏毂,何以名車;法不歸心,無以通神。

    毂虛其中,車所以運行;心虛其中,神所以通變。

    故虛為實利,實為虛用,虛實相通,去來無礙,即上章載營魄之義也。

    至於無物可載,毂輻兩忘,車複無也,猶心法雙忘,神歸虛也。

    器與室并同此義。

    頌曰:鐵壁千重,銀山萬座。

    撥轉機輪,蓦直透過。

    要知山下路,但問去來人。

     五色令人目盲眼被色眩。

    五音令人耳聾,耳被聲惑。

    五味令人口爽,口被味瞞。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心為情使。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行,去聲。

    意為物轉。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去聲。

    内境不出,外境不入。

    故去彼取此。

    去,羌呂切。

    收視返聽。

     右十二章上章發明虛用,虛其用則不為聲色眩。

    故次之以五色令人目盲,色聲味物皆是根塵。

    一切世人皆受盜,惟有道者不受他瞞,視聽言動,非禮勿為,則六賊化為六神通也,故去彼取此。

    頌曰:見色神無定,聞聲喪太和。

    掀翻無一事,赤手造彌羅。

     寵辱若驚,寵是辱先。

    貴大患若身。

    貴為患始。

    何謂寵辱若驚?谛聽下文。

    寵為上,辱為下,寵得也。

    故居上。

    得之若驚,無失。

    失之若驚,有得。

    是謂寵辱若驚。

    如是。

    何謂貴大患若身?設問。

    吾所以大患者,何哉。

    為吾有身,為,去聲,下同。

    有身便有患。

    及吾無身,忘形無累。

    吾有何患。

    忘貴無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外其身者,貴其身者也。

    若可寄天下;以此為天下,則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後其身者,愛其身者也。

    若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