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集解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是也。
右三章 河上名安民。
此章言忘貴尚,泯思慮,則複無為而合至理。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體沖虛,漠然無朕,而其用則無所不該。
雖天地之大,動植之繁,在於其中,亦莫盈其量矣。
蓋形有限而理無窮,此固道之大而無外,寶不盈也。
然而其細亦無内,故雖一物一事,亦莫不各具而毫發不遺,是又必近察乎此,而不可一向馳心空妙,以求其所謂大而不盈者,故雲或也。
或之者,疑之也。
又繼之曰淵兮似萬物之宗,蓋淵者虛澄深靜而不可測之稱。
此其所以為萬物之宗,本然不可定名,故雲似也。
蓋即萬物而觀,則必有以為之宗主者,而實未嘗有方體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物莫不有是道,而人獨能全之,故上聖教人修之以極其全也。
夫銳者,人之才智外形而有芒角者也。
紛者,事之節目繁會而盤錯者也。
挫則磨砻以去其圭角,而本然圓成者自若矣。
解則如庖丁之理解,而紛則其族也。
及乎磔然已解,而靜一不紊者自若矣。
此修於外,以養其中也。
和其光,則光矣而不耀。
同其塵,則磅磚萬物以為一。
此一於内以應其外也,及其至也,内外一如,而後渾然之全體在我,湛然常脊矣。
似或者,不敢正指也。
蓋道無定體,而執之則失矣。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者,天地萬物之母,故曰不知誰之子。
象者,有形之始。
帝者,有物之主。
曰先者,其未有形有物之前也。
右四章 河上名無源。
此章明妙本沖虛而其用不測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仁者生之本,愛之理,三才之大德也。
所謂不仁者,不滞於仁,猶上德不德之義也。
蓋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
所以不系累於當時,不留情於既往,如束刍為狗,祭祀之儀,适時而用,已事而棄,豈容心哉。
此無私之極,仁之至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
橐,他各切,鞴也。
鑰,音藥,管也。
能受氣鼓風之物也。
天地之間,二氣往來屈伸,猶此物之無心,虛而能受,應而不藏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陸、河上本皆釋屈作竭。
朱文公曰:有一物之不受,則虛而屈矣。
有一物之不應,是動而不能出矣。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數,音朔,屢也。
司馬溫公曰:能守中誠,不言而信也。
蘇文定公曰:見其動而愈出,不知其為虛中之報也,故告之雲雲。
右五章 河上名虛用。
此章先以天地聖人之事及遠取諸物,以明其無私無為。
虛中之體既立,則其用自然不息也。
不可徒徇於用,而不知反求其本之所以然,故教之讷言守中,,以為入德之門也。
夫中即道也,即其體則圓同太虛,卓然而無所偏倚之稱。
以其用則周流無間,在於事物,各無過不及之謂也。
守則學以求至者之事也,及乎功用純熟,則守底瞥地脫落,當體澄然,中斯立焉。
或雲中者,中宮黃庭、北極太淵也。
謂存神中宮,所以養胎元,襲氣母之要也。
此又就形器而言中,亦猶北極在天之中,居其所而為玄渾之樞紐,則所謂中者,於是乎有以寓而可見矣。
然樞紐之所以處,而元化之所以不息者,又實賴乎中而後能也。
若見得徹,則橫說堅說,皆在其中矣。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神者,謂其體之虛而無所不受,而其用則應而不可測也。
以其綱紀造化,流行古今,妙乎萬物而生生不息,故曰不死。
此即真一之精,陰陽之主,故曰玄牝。
此言理寓於氣,而玄陽也,牝陰也。
蓋陽變而玄妙莫測,陰合而生生不窮故也。
文公曰:至妙之理而有生生之意焉,程子所以取此說。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門猶衆妙之門,天地萬物皆從此出。
根猶草木之根,人所不可見,而實為生生之本。
謂陰陽之阖辟而為天地之本也,其在人身則元宮牝府,乃神炁之要會,天地同根者也。
曹道沖曰:玄者,杳冥而藏神。
牝者,沖和而藏炁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曹曰:綿者,沖和不絕之謂也。
道貴無進,謂之有則滞,謂之無則頑,故雲若存。
文定曰:綿綿,微而不絕也。
若存,存而不可見也。
能體此,雖終日用之而不勞矣。
右六章 河上名成象。
此章言道之體用,炁之陰陽,形之動靜,而人則體之也。
蓋因玄牝之生生不已,然後知谷神之不死。
因天地之動靜有常,然後識玄牝之所為。
而谷神以理言,玄牝以氣言,天地以形言。
蓋道之妙用,不外乎陰陽,而其所以然者,則未嘗倚於陰陽,乃宰制氣形而貫通無問者也。
或問:《靈樞經》雲:天谷元神,守之自真。
上玄下牝,子母相親。
及鼻為玄,吸炁而上通於天;口為牝,納津而下通於地。
今皆不取其說,何耶?曰:是則專局於人身而言也,此章乃直從萬化原頭說起。
蓋此道宰禦陰陽,生育天地,而即陰陽之宰,為人之性,即天地之炁,為人之體,故近取諸身,此理實同。
自口鼻之說,又轉而為丹訣,而後學因之,為說愈支離矣。
如張平叔雲:玄牝之門世罕知,隻憑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息,争得金烏搦兔兒。
薛道光雲:玄牝之門切要知,幾人下手幾人疑。
君還不信長生理,但去霜間看接黎。
朱真人雲:玄牝之門号金母,先天先地藏真土。
含元抱息乃生成,一炁虛無亘今古。
又雲:時人要識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
窮取生身受炁初,莫怪天機都漏盡。
呂純陽雲:玄牝之門不易言,從來此處會坤乾。
呼為玉室名通聖,号曰金坑理會玄。
用似日魂投月魄,來如海脈湧潮泉。
機關識破渾閑事,萬裡縱橫一少年一此雖於方術以為至妙,然宗旨之論,則序中巳發之矣。
《列子》曰:黃帝書雲雲,乃全載此一章。
蓋古有是書,老子述而不作也。
而葛仙公《内傳》又曰:黃帝時老君為廣成子,為帝說此經,故帝着書乃引此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不生者,生之本,故雲生生者,不生是也。
凡麗形數者,必有限量。
今雲天長地久者,特以人所見者言之耳。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此屈己而忘我,固非計私而為利,乃理勢之自然。
蓋牧謙而光,忘形而壽。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不與物競生,聖人不與人争得,所以大過人矣。
至公一理,不可磨滅,乃長久也。
右七章 河上名韬光。
此章明無我之
右三章 河上名安民。
此章言忘貴尚,泯思慮,則複無為而合至理。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體沖虛,漠然無朕,而其用則無所不該。
雖天地之大,動植之繁,在於其中,亦莫盈其量矣。
蓋形有限而理無窮,此固道之大而無外,寶不盈也。
然而其細亦無内,故雖一物一事,亦莫不各具而毫發不遺,是又必近察乎此,而不可一向馳心空妙,以求其所謂大而不盈者,故雲或也。
或之者,疑之也。
又繼之曰淵兮似萬物之宗,蓋淵者虛澄深靜而不可測之稱。
此其所以為萬物之宗,本然不可定名,故雲似也。
蓋即萬物而觀,則必有以為之宗主者,而實未嘗有方體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物莫不有是道,而人獨能全之,故上聖教人修之以極其全也。
夫銳者,人之才智外形而有芒角者也。
紛者,事之節目繁會而盤錯者也。
挫則磨砻以去其圭角,而本然圓成者自若矣。
解則如庖丁之理解,而紛則其族也。
及乎磔然已解,而靜一不紊者自若矣。
此修於外,以養其中也。
和其光,則光矣而不耀。
同其塵,則磅磚萬物以為一。
此一於内以應其外也,及其至也,内外一如,而後渾然之全體在我,湛然常脊矣。
似或者,不敢正指也。
蓋道無定體,而執之則失矣。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者,天地萬物之母,故曰不知誰之子。
象者,有形之始。
帝者,有物之主。
曰先者,其未有形有物之前也。
右四章 河上名無源。
此章明妙本沖虛而其用不測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仁者生之本,愛之理,三才之大德也。
所謂不仁者,不滞於仁,猶上德不德之義也。
蓋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
所以不系累於當時,不留情於既往,如束刍為狗,祭祀之儀,适時而用,已事而棄,豈容心哉。
此無私之極,仁之至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
橐,他各切,鞴也。
鑰,音藥,管也。
能受氣鼓風之物也。
天地之間,二氣往來屈伸,猶此物之無心,虛而能受,應而不藏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陸、河上本皆釋屈作竭。
朱文公曰:有一物之不受,則虛而屈矣。
有一物之不應,是動而不能出矣。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數,音朔,屢也。
司馬溫公曰:能守中誠,不言而信也。
蘇文定公曰:見其動而愈出,不知其為虛中之報也,故告之雲雲。
右五章 河上名虛用。
此章先以天地聖人之事及遠取諸物,以明其無私無為。
虛中之體既立,則其用自然不息也。
不可徒徇於用,而不知反求其本之所以然,故教之讷言守中,,以為入德之門也。
夫中即道也,即其體則圓同太虛,卓然而無所偏倚之稱。
以其用則周流無間,在於事物,各無過不及之謂也。
守則學以求至者之事也,及乎功用純熟,則守底瞥地脫落,當體澄然,中斯立焉。
或雲中者,中宮黃庭、北極太淵也。
謂存神中宮,所以養胎元,襲氣母之要也。
此又就形器而言中,亦猶北極在天之中,居其所而為玄渾之樞紐,則所謂中者,於是乎有以寓而可見矣。
然樞紐之所以處,而元化之所以不息者,又實賴乎中而後能也。
若見得徹,則橫說堅說,皆在其中矣。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神者,謂其體之虛而無所不受,而其用則應而不可測也。
以其綱紀造化,流行古今,妙乎萬物而生生不息,故曰不死。
此即真一之精,陰陽之主,故曰玄牝。
此言理寓於氣,而玄陽也,牝陰也。
蓋陽變而玄妙莫測,陰合而生生不窮故也。
文公曰:至妙之理而有生生之意焉,程子所以取此說。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門猶衆妙之門,天地萬物皆從此出。
根猶草木之根,人所不可見,而實為生生之本。
謂陰陽之阖辟而為天地之本也,其在人身則元宮牝府,乃神炁之要會,天地同根者也。
曹道沖曰:玄者,杳冥而藏神。
牝者,沖和而藏炁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曹曰:綿者,沖和不絕之謂也。
道貴無進,謂之有則滞,謂之無則頑,故雲若存。
文定曰:綿綿,微而不絕也。
若存,存而不可見也。
能體此,雖終日用之而不勞矣。
右六章 河上名成象。
此章言道之體用,炁之陰陽,形之動靜,而人則體之也。
蓋因玄牝之生生不已,然後知谷神之不死。
因天地之動靜有常,然後識玄牝之所為。
而谷神以理言,玄牝以氣言,天地以形言。
蓋道之妙用,不外乎陰陽,而其所以然者,則未嘗倚於陰陽,乃宰制氣形而貫通無問者也。
或問:《靈樞經》雲:天谷元神,守之自真。
上玄下牝,子母相親。
及鼻為玄,吸炁而上通於天;口為牝,納津而下通於地。
今皆不取其說,何耶?曰:是則專局於人身而言也,此章乃直從萬化原頭說起。
蓋此道宰禦陰陽,生育天地,而即陰陽之宰,為人之性,即天地之炁,為人之體,故近取諸身,此理實同。
自口鼻之說,又轉而為丹訣,而後學因之,為說愈支離矣。
如張平叔雲:玄牝之門世罕知,隻憑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息,争得金烏搦兔兒。
薛道光雲:玄牝之門切要知,幾人下手幾人疑。
君還不信長生理,但去霜間看接黎。
朱真人雲:玄牝之門号金母,先天先地藏真土。
含元抱息乃生成,一炁虛無亘今古。
又雲:時人要識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
窮取生身受炁初,莫怪天機都漏盡。
呂純陽雲:玄牝之門不易言,從來此處會坤乾。
呼為玉室名通聖,号曰金坑理會玄。
用似日魂投月魄,來如海脈湧潮泉。
機關識破渾閑事,萬裡縱橫一少年一此雖於方術以為至妙,然宗旨之論,則序中巳發之矣。
《列子》曰:黃帝書雲雲,乃全載此一章。
蓋古有是書,老子述而不作也。
而葛仙公《内傳》又曰:黃帝時老君為廣成子,為帝說此經,故帝着書乃引此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不生者,生之本,故雲生生者,不生是也。
凡麗形數者,必有限量。
今雲天長地久者,特以人所見者言之耳。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此屈己而忘我,固非計私而為利,乃理勢之自然。
蓋牧謙而光,忘形而壽。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不與物競生,聖人不與人争得,所以大過人矣。
至公一理,不可磨滅,乃長久也。
右七章 河上名韬光。
此章明無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