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於一隅,不膠於一曲,次諸東方則東流,次諸西方則西流,因物而動,動而不括,宜在随時而已。
夫惟不争,故無尤矣。
徽宗注曰:聖人體道則治身,惟長久之存。
兼善則利物,處不争之地。
莊子曰:有而為其易耶?易之者悍天不宜。
夫無為而寡過者,易;有為而無息者,難。
既利物而有為,則其於無尤也難矣。
上善利物,若水之性,雖利物而不擇所利,不與物争,而物莫能與之争,故無尤矣。
故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
疏義曰:聖人應世,其自為則體道以在己,故治身惟長久之存,所以與天地并。
其為人則兼善天下,故利物。
處不争之地,所以其動若水焉。
莊子曰:有而為其易耶?易之者皡天不宜。
蓋君子将有為,又先齋戒以神明其德,則有為不可易也。
夫無為則入而與物辨,欲寡過則易;有為則出而與物交,欲無息則難。
既以利物為事,是未免有為也,則其於無尤難矣。
蓋又宜右上而左乙,宜左屈而右#5,皆所以為尤。
惟上善利物,若水之性,上下屈伸,無左右之偏,雖利物不擇所利,不與物争而莫能與之争,萬變常一,物無得以勝之,故無尤矣。
經所謂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同義。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徽宗注曰:盈則溢矣,銳則挫矣,萬物之理,盈必有虧,不知持後以處先,執虛之馭滿,而湛溺滿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不如其已。
物之變無窮,吾之智有盡,前識者道之華,愚之始也。
揣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智有時而困,可長保乎? 疏義曰:物有常量,故盈者斯溢,亦有常勢,故銳者斯挫,則盈叉有虧,萬物之理也。
苟不知行巽之權,持後以處先,用謙之柄,執虛以馭滿,消長代謝,與時俱化,而湛溺滿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傳》曰:得道者能持盈而不傾。
蓋異此矣。
以一身對群動,以一心膺萬務,将蟬聰明,竭思慮以應之,則終籍膠錯,曰投其前,雖有至智,或不足以周事情,以物之變無窮而人之智有盡故也。
蓋敝精神而妄億度,是為前識。
前識則徇末而忘本,心勞而日拙,所謂道之華,愚之始也。
以智為鑿,揣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智有時而困,雖得之必失之,可長保乎?《傳》曰:體道者逸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
此之謂欤?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徽宗注曰:金玉富貴,非性命之理也,外物之不可恃而有者也。
寶金玉者,累於物。
累於物者,能勿失乎?故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則害於德。
害於德者,能免於息乎?故自遺其咎。
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以為己處顯,夫豈金玉以為寶,富貴之足累乎?故至富國财并焉,至貴國爵并焉,其貴無敵,其富無倫,而道不渝。
疏義曰:自券之内無适非真,自券之外無适非僞,金玉富貴皆券外之物,非性命之理也。
外物不可必,得與失常相仍,則不可恃而有者也。
蓋所寶在我,則無往而不存;所寶在物,則随得而随失。
寶金玉者累於物,物之去不可止,能無失乎?故莫之能守。
富貴體恭者,君子之德。
驕淫矜誇者,将由惡終。
富貴而驕則害於德,害於德,人所違也,能無患乎?故自遺其咎。
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共利之之為悅;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樂道而忘勢。
夫豈貴難得之貨,金玉以為寶,以名利為心,富貴之足累乎?故有萬不同皆備於我,至富國财并焉。
彼晉楚之富,非此所謂富也。
宰制萬物,世莫能先,至貴國爵并焉。
彼趙孟之貴,非此所謂貴也。
其貴無敵,其富無倫,亘古今而常自若也,是以道不渝。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徽宗注曰:功成者環,名成者虧,日中則反,月盈則食,物之理也。
聖人睹成壞之相因,識盈虛之有數,超然自得,不累於物,無驕盈之患,非知。
天者,孰能與此?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之道。
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能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疏義曰:功累之至於高功之成也,然有時而集焉。
名修之至於全名之成也,然有時而虧焉。
仰觀諸天,日為陽之主,月為陰之宗,日月運行,猶有虧缺,況傥來之功名乎?聖人達萬物之理,知成已俄壞,睹成壞之相因,知盈極叉虛,識盈虛之有數,非得人之得而超然自得,能不累於物而不物於物,謙沖持滿,無複驕盈之息,消息盈虛,與時偕行,視富貴如陰影集身,蚊蟲過前,曾何以為累哉?非知天者孰能與此?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今夫戊出則丁藏,甲旺則癸廢,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之道。
苟知進不知退,進退不已;知存不知亡,保其存而不變;知得不知喪,既得而患失,能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蓋有居則有去,功成名遂身退,則功成不居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執臣之道者,可不念茲。
道德真經疏義卷之二 #1偏争:疑作『偏乎』。
#2搏而之不得:疑作『而搏之不得」。
#3物為一曲:『物』前疑脫『在』。
#4冬夏不寺:疑為『冬夏不争』。
#5左屈而右:『右』後疑脫『伸』。
夫惟不争,故無尤矣。
徽宗注曰:聖人體道則治身,惟長久之存。
兼善則利物,處不争之地。
莊子曰:有而為其易耶?易之者悍天不宜。
夫無為而寡過者,易;有為而無息者,難。
既利物而有為,則其於無尤也難矣。
上善利物,若水之性,雖利物而不擇所利,不與物争,而物莫能與之争,故無尤矣。
故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
疏義曰:聖人應世,其自為則體道以在己,故治身惟長久之存,所以與天地并。
其為人則兼善天下,故利物。
處不争之地,所以其動若水焉。
莊子曰:有而為其易耶?易之者皡天不宜。
蓋君子将有為,又先齋戒以神明其德,則有為不可易也。
夫無為則入而與物辨,欲寡過則易;有為則出而與物交,欲無息則難。
既以利物為事,是未免有為也,則其於無尤難矣。
蓋又宜右上而左乙,宜左屈而右#5,皆所以為尤。
惟上善利物,若水之性,上下屈伸,無左右之偏,雖利物不擇所利,不與物争而莫能與之争,萬變常一,物無得以勝之,故無尤矣。
經所謂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同義。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徽宗注曰:盈則溢矣,銳則挫矣,萬物之理,盈必有虧,不知持後以處先,執虛之馭滿,而湛溺滿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不如其已。
物之變無窮,吾之智有盡,前識者道之華,愚之始也。
揣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智有時而困,可長保乎? 疏義曰:物有常量,故盈者斯溢,亦有常勢,故銳者斯挫,則盈叉有虧,萬物之理也。
苟不知行巽之權,持後以處先,用謙之柄,執虛以馭滿,消長代謝,與時俱化,而湛溺滿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傳》曰:得道者能持盈而不傾。
蓋異此矣。
以一身對群動,以一心膺萬務,将蟬聰明,竭思慮以應之,則終籍膠錯,曰投其前,雖有至智,或不足以周事情,以物之變無窮而人之智有盡故也。
蓋敝精神而妄億度,是為前識。
前識則徇末而忘本,心勞而日拙,所謂道之華,愚之始也。
以智為鑿,揣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智有時而困,雖得之必失之,可長保乎?《傳》曰:體道者逸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
此之謂欤?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徽宗注曰:金玉富貴,非性命之理也,外物之不可恃而有者也。
寶金玉者,累於物。
累於物者,能勿失乎?故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則害於德。
害於德者,能免於息乎?故自遺其咎。
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以為己處顯,夫豈金玉以為寶,富貴之足累乎?故至富國财并焉,至貴國爵并焉,其貴無敵,其富無倫,而道不渝。
疏義曰:自券之内無适非真,自券之外無适非僞,金玉富貴皆券外之物,非性命之理也。
外物不可必,得與失常相仍,則不可恃而有者也。
蓋所寶在我,則無往而不存;所寶在物,則随得而随失。
寶金玉者累於物,物之去不可止,能無失乎?故莫之能守。
富貴體恭者,君子之德。
驕淫矜誇者,将由惡終。
富貴而驕則害於德,害於德,人所違也,能無患乎?故自遺其咎。
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共利之之為悅;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樂道而忘勢。
夫豈貴難得之貨,金玉以為寶,以名利為心,富貴之足累乎?故有萬不同皆備於我,至富國财并焉。
彼晉楚之富,非此所謂富也。
宰制萬物,世莫能先,至貴國爵并焉。
彼趙孟之貴,非此所謂貴也。
其貴無敵,其富無倫,亘古今而常自若也,是以道不渝。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徽宗注曰:功成者環,名成者虧,日中則反,月盈則食,物之理也。
聖人睹成壞之相因,識盈虛之有數,超然自得,不累於物,無驕盈之患,非知。
天者,孰能與此?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之道。
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能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疏義曰:功累之至於高功之成也,然有時而集焉。
名修之至於全名之成也,然有時而虧焉。
仰觀諸天,日為陽之主,月為陰之宗,日月運行,猶有虧缺,況傥來之功名乎?聖人達萬物之理,知成已俄壞,睹成壞之相因,知盈極叉虛,識盈虛之有數,非得人之得而超然自得,能不累於物而不物於物,謙沖持滿,無複驕盈之息,消息盈虛,與時偕行,視富貴如陰影集身,蚊蟲過前,曾何以為累哉?非知天者孰能與此?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今夫戊出則丁藏,甲旺則癸廢,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之道。
苟知進不知退,進退不已;知存不知亡,保其存而不變;知得不知喪,既得而患失,能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蓋有居則有去,功成名遂身退,則功成不居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執臣之道者,可不念茲。
道德真經疏義卷之二 #1偏争:疑作『偏乎』。
#2搏而之不得:疑作『而搏之不得」。
#3物為一曲:『物』前疑脫『在』。
#4冬夏不寺:疑為『冬夏不争』。
#5左屈而右:『右』後疑脫『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