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四

關燈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骨弱筋柔而握固。

     義雲:《春秋》:鄖音雲人伐楚,屈瑕患之,鬥廉對屈瑕曰:師克在和,不在衆,商周之不敵,君所聞也。

    屈瑕欲蔔之,曰:蔔以決疑,不疑何蔔。

    敗鄖師於蒲騷。

     以政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奇用兵。

     疏:兵猶火也。

    ○義雲:《春秋》隐四年春,衛公子州籲弒其君完,初,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為賦《碩人》之詩。

    娶于陳,曰厲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音龜,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籲,璧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谏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不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矣。

    将立州籲,乃早定之。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淩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将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石碏之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

    桓公立,碏乃老。

    二月戊申,州籲弒桓公而自立。

    将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來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弊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

    宋人許之。

    於是陳、蔡将睦於衛,故宋與陳、蔡衛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

    宋公乞師於魯,魯辭之。

    隐公問於衆仲曰:州籲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理亂。

    理亂猶理絲而棼之也,夫州籲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也。

    州籲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為可。

    曰:何以得觐?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

    厚從州籲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

    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陳人執之而請莅於衛。

    九月,衛人使右宰醜#1籲于濮,石碏使其宰孺乃侯切羊肩殺石厚于陳。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預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所謂子從殺君之賊,國之大逆,不可不除,故雲大義滅親。

    明小義則兼愛其子也。

     人多伎巧。

     義雲:《春秋》丹桓宮之楹,刻桓宮之桷角,椽也,書而譏之,臧文仲山節藻稅也。

     法令滋彰。

     義雲:《禮運》曰:大道既隐,天下為家,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理,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春秋》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殷有亂政而有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具,皆叔世也。

    民是以亂,免而無恥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義雲:齊有仲孫之難而桓公興,遂霸其國。

    晉有裡克之難而文公作,而把諸侯,是二國因禍而昌也。

    衛方甯靜,狄人滅之,邢方晏安,衛人滅之,是二國無禍而喪也,故伏藏因倚,莫知其極。

    故《春秋》雲:有禍而啟其疆土,無禍而喪其守宇,不可知也。

     其無正邪? 義雲:側身修德,雊雉不足以贻災。

    坦慮忘懷,失馬未必以為禍。

    悔吝無準,召之由人焉。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

     疏:粢盛豐備。

    ○義雲:《春秋》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其大夫薳音葦章求成焉,軍於随之瑕地以待之。

    随人使少師董成,鬥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

    我張五三二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矣。

    而和協以謀我,故難問也。

    漢東之國,以随為大,随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

    少師侈,請赢師以張之。

    熊率音律且子餘切比曰:随賢臣季良在,何益?鬥伯比曰:以為後圖。

    季良谏,不過一見從,少師得其君心,行少師之計。

    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

    随侯将許之,季良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師,誘我也。

    君何急焉。

    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者,忠於民而信於神。

    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詞,信也。

    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随侯曰:吾牲牷肥腯音突,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緻力於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瘀音族蠡力果切也,謂其備物鹹有也。

    奉粢盛而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

    所謂馨香無讒慝也。

    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緻其裡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