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四

關燈


    随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矣。

    三時者,春耕夏種秋收,農之三時也。

     夫惟啬。

     注:何以聚人曰财。

    ○義雲:《易□下系》雲: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财所以資生者也。

     可以有國。

     疏:《易》曰:王假有廟有家是也。

    ○義雲:有國者,車軌所及,書文所同,人服其德,遠懷其化,可以謂之有國矣。

    或以武威所制,詭道所臨,苟有其邦,人所未服,或承平統曆,嗣位守國,厥德有愆,恩化不浃者,皆非謂其國矣。

    王假有廟有家者,《易》萃卦雲:王假有廟,緻孝享也。

    假,聚也。

    王以聚人,至於有廟,有廟乃以能緻其孝享,故曰利見大人。

    聚以正也,觀其所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天下崩離,則民怨,雖有享祀,與無廟同。

    王至大聚之時,孝德乃洽,始可謂之有廟矣。

    王假有家者,《易》家人卦九五辭雲:王假有家,勿恤。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王能有家道,在下莫不化之,天下既化,六親和睦,故曰交相愛也。

    渙卦亦有王假有廟,其義同也。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義雲:人君以道德養生靈,以儉啬理天下,豐财則國富,積德則祚隆,遠近歸心,華戎率服。

    又能母養萬物,子愛群生,根深則祚曆無疆,蒂固則子孫延永,長生久視,奕葉重光。

     治大國章第六十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

     疏:《春秋》曰:其氣焰以取之。

    ○義雲:《春秋》莊十四年夏,鄭厲公自栎侵鄭,及大陵,獲大夫傅瑕。

    瑕曰:苟合我,我請納君。

    與之盟而赦之。

    六月甲子,傅瑕殺鄭子儀及其二子而納厲公。

    初,鄭有祆焉,内蛇與外蛇鬥南門之中,内蛇死。

    六年而厲公入。

    公聞之,問於申繻曰:猶有祆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

    言若火焰,焰未成而進退之時,以喻人心不堅正也。

    妖由人興,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厲公入遂殺傅瑕,使謂原繁曰:傅瑕貳,周有常刑,既伏其罪。

    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

    吾願與伯父圖之。

    且寡人出,伯父無裡言,入,又不念寡人,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寡人憾焉。

    對曰:先君桓公命我宗人典司宗佑石,廟主也,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貳如之?苟主社稷,國内之民,其誰不為臣?臣無二心,天之制也。

    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二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 有官爵,行路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臣聞命矣,乃缢而死。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疏:人為神主。

    ○義雲:《春秋》僖十九年,宋桓公使邾文公用鄫音缯子於次睢之社,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祭祀所以為人也,夫人,神之主也,用人,其誰享之?齊桓公存三亡國者,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君一會而虐二國之君,言執滕子、用鄫子也。

    又用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為幸,恐其亡國也。

    子魚,宋公子目夷也。

    睢水自汴入泗,而有祆神,東夷殺人以祭之焉。

    六畜不相為用者,如祭馬祖不可用馬,況用人乎。

    今聖人以道育之,鬼神交福,兩不相害,可謂玄德乎。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義雲:《春秋》昭三十年,鄭遊吉對晉大夫士景伯曰:小國事大,在恭其時命。

    大國字小,在恤其所無,先王之制也。

    取備而已,所以交其好也。

    此固大國切於用謙,不在乎以大制小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義雲:《春秋》襄十四年,大國能安撫小國,如晉為盟主,而衛國逐其君而立剽,晉欲讨其罪,晉侯問故於中行獻子,偃對曰:不如因而定之,伐之未必得志,而勤諸侯。

    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

    仲虺有言曰:亡者撫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

    君其定衛,以待時乎。

    冬,會于戚,以謀衛。

    此所謂大國之撫小國也。

    又大國之聚小國者,謂群方朝會,無代無之,故夏啟有鈞台之享,在河南也。

    商湯有景亳之命,在偃師也。

    周武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搜,康王有酆官之朝,在鄂杜也。

    穆王有塗山之會,在壽春也。

    齊桓有邵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皆以大國恤下,小國事上,各得其所也。

    大國不能撫小國者,文十七年,如晉侯不能字育諸侯,強令於鄭,鄭子家與趙宣子書曰: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又曰:鹿死不擇音。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不德則其鹿也。

    铤而走險,急何能擇。

    此言晉若虐命於鄭,鄭将庇於楚矣。

    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将悉弊賦以待於修音叔,晉之境也,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

    此由大國不能撫懷于小,将緻其叛,故大國之于小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