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内則》雲:人之養子,六年教之,數一到十,十至百千萬也,與方名,東西南北也。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於長者,教之讓也。
九年教之數日,朔望與 甲乙到壬癸,六甲也。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
十有三年,學舞勺誦詩,背文而讀曰誦也。
十五年成童舞象,學射禦。
先舞鑰,鑰似笛,執而文舞也。
後舞象,武舞也。
二十四而冠,始學禮。
三十有室,理男事,學無方。
四十而仕,出謀發慮。
五十服冠政是也。
三就日中為時者,言随時節氣,受業易入。
《王制》曰:春夏習詩雅言,春夏是陽,陽體清,詩樂是聲,聲以輕清故也。
秋冬習書禮,秋冬是陰,陰體重,書禮是事,事以重濁故也。
以輕清之時,習輕清之業,以重濁之時,習重濁之事,故其氣相感,皆易入也。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 動之死地十有三。
義曰:人之禀生,有三業十惡。
三業者,一身,二心,三口業也。
十惡者,身業有三惡,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
心業亦有三惡,一貪欲,二嗔怒,三愚癡。
口業有四,一兩舌,二惡口,一二妄言,四绮語。
此三業十惡,合為十有三矣。
制則生,縱則死矣,此十惡中各有四緣,皆為煩惱根。
何者?殺生罪中有四種緣,一實是衆生,二起衆生想,三有欲殺心,四令斷他命。
偷盜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他物,二起他物想,三有欲盜心,四使移本處。
邪淫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邪境,二起邪境想,三發邪淫心,四身受染樂事。
兩舌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聞人,二起前人想,三起離間情,四發分構語。
惡口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罵人,二起前人想,三起惡罵心,四發惡罵語。
妄言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欺人,二起前人想,三有欺妄心,四成虛違說。
绮語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詐人,二起前人想,三發绮語心,四吐非義語。
凡此十惡業,計五十三條。
陸行不遇兕虎。
義曰:潇水、湘水出九嶷、零陵,其地有犀兕焉。
昔晉人郭文,字文舉,栖於餘杭大滌山,與虎同處,每出城市虎必随之。
人或問之曰:先生有道乎,何摯獸之馴擾若是也?文舉曰:人無害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亦何術也。
虎無所措其爪。
義雲:《神仙傳》:劉剛,字伯鸾,與妻樊夫人俱得神仙之道,剛為上虞令,遊四明山,遇虎,虎見剛俯伏不敢起,以語夫人,夫人徑往,以繩系虎而歸,如家犬焉,蓋道德所攝也。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見小曰明。
疏:憂悔吝者,《易□系辭》也。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帶利劍。
義雲:武備者,《春秋》定十年夏,與齊景公會于夾谷,孔子攝行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備者,必有文備。
諸侯出疆,必具官從,請具左右司馬。
定公從之。
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已畢,齊使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曆階而進,不盡一等,以公退,曰:士兵之。
吾兩君為好,而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於#3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齊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頃,齊侯奏宮中之樂,倡優侏儒戲於公前,孔子趨進,曆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有司速加法焉。
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
齊侯懼,有慚色。
既盟諸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寡人得罪於魯君,乃歸所侵魯郓、讙、龜陰之田,此文事武備也。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疏:使儀刑作孚。
○義雲:《詩□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孚,信也。
文王以道垂化,萬邦歸信也。
修之家。
疏:《易》曰:積善之家。
○義雲:《易》坤卦文言也。
修之天下。
義雲:天子味道耽玄,敬天順地,凝心玄默,端己無為,書軌大同,梯航入貢,四夷款附,萬國來王,道無不被,其德周普矣。
廟堂者,天#4子政事之所也。
德施普者,《易》乾卦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以天下觀天下。
義雲:君不修則桀纣是也。
生人塗炭,寰海叛離,骨肉仇雠,肝腦塗地,雖有謀臣武士,不能用也。
雖有金城湯池,不能守也。
以萬乘之貴,希匹夫之生,不可得也。
君修之則堯舜是也,四海之内,比屋可封,慈惠浃於殊庭,正朔頒於萬寓,雖有水旱之災,年不害也。
雖有征伐之師,人不怨也。
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三竟 #1此二字疑為衍文。
#2玉趾:原作『王珪』,此據《左傳》改。
#3依《左傳》,此『於』字當為衍文。
#4天:本作『父』,據文義改。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於長者,教之讓也。
九年教之數日,朔望與 甲乙到壬癸,六甲也。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
十有三年,學舞勺誦詩,背文而讀曰誦也。
十五年成童舞象,學射禦。
先舞鑰,鑰似笛,執而文舞也。
後舞象,武舞也。
二十四而冠,始學禮。
三十有室,理男事,學無方。
四十而仕,出謀發慮。
五十服冠政是也。
三就日中為時者,言随時節氣,受業易入。
《王制》曰:春夏習詩雅言,春夏是陽,陽體清,詩樂是聲,聲以輕清故也。
秋冬習書禮,秋冬是陰,陰體重,書禮是事,事以重濁故也。
以輕清之時,習輕清之業,以重濁之時,習重濁之事,故其氣相感,皆易入也。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 動之死地十有三。
義曰:人之禀生,有三業十惡。
三業者,一身,二心,三口業也。
十惡者,身業有三惡,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
心業亦有三惡,一貪欲,二嗔怒,三愚癡。
口業有四,一兩舌,二惡口,一二妄言,四绮語。
此三業十惡,合為十有三矣。
制則生,縱則死矣,此十惡中各有四緣,皆為煩惱根。
何者?殺生罪中有四種緣,一實是衆生,二起衆生想,三有欲殺心,四令斷他命。
偷盜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他物,二起他物想,三有欲盜心,四使移本處。
邪淫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邪境,二起邪境想,三發邪淫心,四身受染樂事。
兩舌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聞人,二起前人想,三起離間情,四發分構語。
惡口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罵人,二起前人想,三起惡罵心,四發惡罵語。
妄言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欺人,二起前人想,三有欺妄心,四成虛違說。
绮語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詐人,二起前人想,三發绮語心,四吐非義語。
凡此十惡業,計五十三條。
陸行不遇兕虎。
義曰:潇水、湘水出九嶷、零陵,其地有犀兕焉。
昔晉人郭文,字文舉,栖於餘杭大滌山,與虎同處,每出城市虎必随之。
人或問之曰:先生有道乎,何摯獸之馴擾若是也?文舉曰:人無害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亦何術也。
虎無所措其爪。
義雲:《神仙傳》:劉剛,字伯鸾,與妻樊夫人俱得神仙之道,剛為上虞令,遊四明山,遇虎,虎見剛俯伏不敢起,以語夫人,夫人徑往,以繩系虎而歸,如家犬焉,蓋道德所攝也。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見小曰明。
疏:憂悔吝者,《易□系辭》也。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帶利劍。
義雲:武備者,《春秋》定十年夏,與齊景公會于夾谷,孔子攝行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備者,必有文備。
諸侯出疆,必具官從,請具左右司馬。
定公從之。
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已畢,齊使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曆階而進,不盡一等,以公退,曰:士兵之。
吾兩君為好,而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於#3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齊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頃,齊侯奏宮中之樂,倡優侏儒戲於公前,孔子趨進,曆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有司速加法焉。
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
齊侯懼,有慚色。
既盟諸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寡人得罪於魯君,乃歸所侵魯郓、讙、龜陰之田,此文事武備也。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疏:使儀刑作孚。
○義雲:《詩□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孚,信也。
文王以道垂化,萬邦歸信也。
修之家。
疏:《易》曰:積善之家。
○義雲:《易》坤卦文言也。
修之天下。
義雲:天子味道耽玄,敬天順地,凝心玄默,端己無為,書軌大同,梯航入貢,四夷款附,萬國來王,道無不被,其德周普矣。
廟堂者,天#4子政事之所也。
德施普者,《易》乾卦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以天下觀天下。
義雲:君不修則桀纣是也。
生人塗炭,寰海叛離,骨肉仇雠,肝腦塗地,雖有謀臣武士,不能用也。
雖有金城湯池,不能守也。
以萬乘之貴,希匹夫之生,不可得也。
君修之則堯舜是也,四海之内,比屋可封,慈惠浃於殊庭,正朔頒於萬寓,雖有水旱之災,年不害也。
雖有征伐之師,人不怨也。
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三竟 #1此二字疑為衍文。
#2玉趾:原作『王珪』,此據《左傳》改。
#3依《左傳》,此『於』字當為衍文。
#4天:本作『父』,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