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德、正、直,三者備為人也。
如是則明神聽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
庚戌,使韓起朝獻子,遂請老。
晉侯謂韓無忌仁,使為公族大夫焉。
抱一為天下式。
義曰:一國三公,自然難理。
十羊九牧,讵可化一。
亡羊者難乎多岐,喪生者由其多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同於道者,至失亦得之。
義曰:故彈宮則宮應,彈角則角應者,聲相感也。
枯桑動而天風,暑雨降而礎潤,氣相感也。
龍吟雲起,虎嘯風生,有情感無情也。
銅山崩而鐘應,類相感也。
葭灰缺而暈虧,事相感也。
鶴鳴子和,性相感也。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行相感也。
同舟共濟,胡越不患於異心,勢相感也。
流濕就燥,無情感於無情也,君子千裡同風,小人隔陌異俗。
疏曰:方諸陽燧者。
義雲:東海方諸之間有巨蚌焉,長尺有二寸者,因名方諸,取其殼以柔帛拭之良久,以月照之,以器承之,則得水焉。
陽燧,火鏡也,以取火也。
古之祭法尚潔,以方諸引水,陽燧火用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伐者無功。
義曰:《春秋》襄二十九年,齊放其大夫高止于北燕,傳曰:高止好以事自為功且專,故及於難也。
《春秋》哀二年,趙簡子與鄭戰,為鄭人所擊掊於車中,失其蜂旗。
公孫龍率徒五百人助之,宵攻鄭師,取蜂旗,鄭師大敗。
既戰,簡子曰:吾伏弢位區切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
衛太子劇贖為右,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
禦者卸良曰:我兩鞃胡薨切,轼中範也。
陣将絕,吾能止之,我禦之上也。
此言簡子不讓,故其下皆自伐其功,故不克和矣。
餘食贅行。
疏:《春秋》曰:人将不食吾餘者。
義曰:《春秋》莊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飨之。
祁侯之三甥,雕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祁侯不許。
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若噬臍,其及圖之乎。
圖之,此為時矣。
祁侯曰:人将不食吾餘。
言自害其甥,必為人所賤也。
對曰:不從三臣之言,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
伐申,還遂伐鄧。
十六年,複伐鄧,滅之,即莊公十六年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吾不知其名。
義雲:凡物先名而後字者,禮,男子生三日,以桑弧一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以示男子有事於四方也。
既三月,妻以子見其夫,入門升自阼階,妻抱子出自升階,父執之右手,孩而名之,撫其首焉。
二十而冠,謂之成人。
冠适音的子於阼階,以着代也着,音注也。
。
醮於客位,有成人之道也。
三加其冠,始以缁布,次以皮弁,次以爵弁,言益尊之。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之。
故冠禮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此則先名而後字,取自小而成大也,人倫之道,始則有終,故自小而成大,自大而複終也。
《春秋》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
以德命為義,文王昌武王發是也。
以類命為象,若孔子像尼丘之山是也。
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
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
不以國,以國則廢名。
不以官,以官則廢職。
不以山川,以山川則廢主。
不以畜牲,以畜牲則廢社。
不以器币,以器币則廢禮。
不以隐,故名終将諱之。
故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功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具山、敖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氏族者,《春秋》隐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谥與族,公問族於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
諸侯以其王父字,或以谥,因以為族。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
公命自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
天道也先字而後名,言道無所始亦無所終也。
大曰逝。
疏:《莊子》曰:夫道於大不終,《天運》十四。
而王居其一焉。
義曰:王若有道則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甘露降,醴泉出,河不滿溢,海不揚波,景星見,卿雲生,神龍遊其沼,麟鳳來其庭,四氣調和,而為玉燭,萬物遂性,而洽太平也。
人君若無道,則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沴氣咎征,時見於上,物妖形怪,忽見於下,星亡日鬥,冬雷夏霜,天裂石實,川竭山崩,事興於人而氣感於天,是天地蒙其害也。
人法地至自然。
疏:塞源拔本者。
義曰:《春秋》昭九年,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穎,以周甘人與晉闫嘉争闫田故也。
周景王使大夫詹桓伯辭於晉曰:我自夏以後稷,魏、馳、芮、歧、畢,吾西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藩屏周,亦其廢墜是為,豈如弁旄,因而以蔽之。
先王居禱杌于四裔,以禦魑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之以來,
如是則明神聽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
庚戌,使韓起朝獻子,遂請老。
晉侯謂韓無忌仁,使為公族大夫焉。
抱一為天下式。
義曰:一國三公,自然難理。
十羊九牧,讵可化一。
亡羊者難乎多岐,喪生者由其多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同於道者,至失亦得之。
義曰:故彈宮則宮應,彈角則角應者,聲相感也。
枯桑動而天風,暑雨降而礎潤,氣相感也。
龍吟雲起,虎嘯風生,有情感無情也。
銅山崩而鐘應,類相感也。
葭灰缺而暈虧,事相感也。
鶴鳴子和,性相感也。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行相感也。
同舟共濟,胡越不患於異心,勢相感也。
流濕就燥,無情感於無情也,君子千裡同風,小人隔陌異俗。
疏曰:方諸陽燧者。
義雲:東海方諸之間有巨蚌焉,長尺有二寸者,因名方諸,取其殼以柔帛拭之良久,以月照之,以器承之,則得水焉。
陽燧,火鏡也,以取火也。
古之祭法尚潔,以方諸引水,陽燧火用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伐者無功。
義曰:《春秋》襄二十九年,齊放其大夫高止于北燕,傳曰:高止好以事自為功且專,故及於難也。
《春秋》哀二年,趙簡子與鄭戰,為鄭人所擊掊於車中,失其蜂旗。
公孫龍率徒五百人助之,宵攻鄭師,取蜂旗,鄭師大敗。
既戰,簡子曰:吾伏弢位區切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
衛太子劇贖為右,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
禦者卸良曰:我兩鞃胡薨切,轼中範也。
陣将絕,吾能止之,我禦之上也。
此言簡子不讓,故其下皆自伐其功,故不克和矣。
餘食贅行。
疏:《春秋》曰:人将不食吾餘者。
義曰:《春秋》莊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飨之。
祁侯之三甥,雕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祁侯不許。
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若噬臍,其及圖之乎。
圖之,此為時矣。
祁侯曰:人将不食吾餘。
言自害其甥,必為人所賤也。
對曰:不從三臣之言,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
伐申,還遂伐鄧。
十六年,複伐鄧,滅之,即莊公十六年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吾不知其名。
義雲:凡物先名而後字者,禮,男子生三日,以桑弧一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以示男子有事於四方也。
既三月,妻以子見其夫,入門升自阼階,妻抱子出自升階,父執之右手,孩而名之,撫其首焉。
二十而冠,謂之成人。
冠适音的子於阼階,以着代也着,音注也。
。
醮於客位,有成人之道也。
三加其冠,始以缁布,次以皮弁,次以爵弁,言益尊之。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之。
故冠禮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此則先名而後字,取自小而成大也,人倫之道,始則有終,故自小而成大,自大而複終也。
《春秋》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
以德命為義,文王昌武王發是也。
以類命為象,若孔子像尼丘之山是也。
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
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
不以國,以國則廢名。
不以官,以官則廢職。
不以山川,以山川則廢主。
不以畜牲,以畜牲則廢社。
不以器币,以器币則廢禮。
不以隐,故名終将諱之。
故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功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具山、敖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氏族者,《春秋》隐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谥與族,公問族於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
諸侯以其王父字,或以谥,因以為族。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
公命自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
天道也先字而後名,言道無所始亦無所終也。
大曰逝。
疏:《莊子》曰:夫道於大不終,《天運》十四。
而王居其一焉。
義曰:王若有道則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甘露降,醴泉出,河不滿溢,海不揚波,景星見,卿雲生,神龍遊其沼,麟鳳來其庭,四氣調和,而為玉燭,萬物遂性,而洽太平也。
人君若無道,則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沴氣咎征,時見於上,物妖形怪,忽見於下,星亡日鬥,冬雷夏霜,天裂石實,川竭山崩,事興於人而氣感於天,是天地蒙其害也。
人法地至自然。
疏:塞源拔本者。
義曰:《春秋》昭九年,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穎,以周甘人與晉闫嘉争闫田故也。
周景王使大夫詹桓伯辭於晉曰:我自夏以後稷,魏、馳、芮、歧、畢,吾西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藩屏周,亦其廢墜是為,豈如弁旄,因而以蔽之。
先王居禱杌于四裔,以禦魑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之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