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制道德真經疏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緻虛極章第十六
緻虛極,守靜笃。
疏曰:水流濕,火就燥者,《易》乾卦九五爻辭也,《春秋》緻師之義也。
義曰:《春秋》宣公十二年,楚莊王圍鄭,旬有七日,鄭人蔔行成,不吉,國人大臨。
楚莊王退師,鄭人修城,複圍之三月,克之。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楚王,既而許之平。
潘尪又盟,子良出質。
夏六月,晉師救鄭,及敖鄗之間,楚莊乃求成於晉。
盟有日矣,楚許伯禦樂伯,攝叔為右,欲單但挑戰,示不欲和,以緻晉師。
許伯曰:吾聞緻師者,禦靡旌麾壘而還。
樂伯曰:政師者,左射之菆,代禦執辔,禦下,兩馬掉鞅而還。
攝叔曰:緻師者,右入壘,折馘斬俘而還。
皆行其所聞而複,晉人逐之。
樂伯左射馬,右射人,逐不能進。
時魏锜、趙旃有憾於晉,請使於楚,皆欲晉敗,彘子又不設備,戰于邲,晉師敗績焉,以此緻師,師必緻敵。
吾以觀其複。
疏:《易》曰:雷在地中,複。
義曰:《易》複卦象曰:雷在地中複者,雷是動物,複卦以動息為主,故曰雷在地中,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皆取動息之義以複其本也。
不知常。
注:不恒其德者,《易》恒卦九三辭也。
大上章第十七 其畏之侮之。
疏:三王五霸。
義曰:三王者,夏、殷、周也。
五霸者,夏有昆吾,黃帝之後也。
殷之霸者,有大彭、豕韋,堯之後也。
周之霸者,齊桓公,僖公之庶子,名曰小白,周惠王、襄王之時也。
晉文公者,獻公之子,名重耳,以僖公二十二年立,文公以僖四年避骊姬之禍。
信不足,有不信。
義曰:《春秋》宣十一年,楚子伐鄭及栎,鄭大夫子良曰:楚晉不務德,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
夏,及楚子盟于辰陵,陳、鄭服也,此乃信不足,有不信焉。
大道廢章第十八 疏:數米炊,簡發栉。
義曰:《淮南子》曰:數米簡發,煩而不察,有為之甚也,何異乎以膝搔背,以踵解結矣。
六親不和,有孝慈。
疏:扇枕溫席者。
義曰:宋有郅苞,字孝嘗,三歲而孤,其伯父悛等皆顯貴,苞見之常泣,母陳氏疑其畏憚而怒之,苞曰:自悲早不識父,今見諸父相似,心中悲耳,因歔欷。
母亦悲恸。
苞奉其母,夏則扇枕,冬則溫席焉。
國家昏亂,有忠臣。
義曰:谠正曰忠,阿谄曰佞,不明于理曰昏,上下不理曰亂。
疏:斯皇多士,盡是夔、龍,彜倫所叙,無非作乂理也。
義曰:《詩》雲:濟濟多士,文王以甯。
多士,衆臣夔、龍,舜佐臣也。
《書》雲:夔作典樂,八音克諧,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箫韶九成,鳳凰來儀。
龍為納言,出納王命,彜倫攸叙。
言舜得良臣典法,不失其政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巧棄利。
疏:《列子》說第八篇。
義曰:衛人之刻棗猴,宋人之琢楮葉也,可絕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荒兮其未央哉。
疏:《詩》曰:夜未央。
義曰:《詩□小雅□庭燎》篇文也。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義曰:六印垂腰,五府交辟,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繁華忽其滿志,富貴樂其當年,五鼎列食,厭太牢之盈味,衆芳悅性,喜春台之縱目,至有燕姝洛豔,楚舞吳歌,八音聩其聰,五色熏其鑿,樂則樂矣,終複如何?《禮器》雲:太牢而祭,不必有餘言,稱性之大小也。
又雲:諸侯七牢,大夫五牢,故《春秋》吳征魯之百牢是矣。
夫牛羊豕三牲,通謂之牢。
牛者祭之牢也,天子以犧牛,謂全色也。
諸侯以肥羊,大夫以牽牛,求得即用,無所擇也。
牛謂一元,大武将祭,必系於牢。
刍之三月,所養必有其式,以備不常。
如《左傳》鼷鼠食郊牛角,乃改蔔牲也。
羊者,天子釁廟開冰告朔皆用之,謂之柔毛,孟春食麥與羊是也。
豕者,天子之祭皆用之,以備三牲。
則牛曰大牢,羊曰中牢,豕曰少牢,曰剛鬣是也。
禮: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犬彘,謂其皆祭禮所用,非祭而殺,是謂無故也。
牢者取其四固以養犧牲,通謂之牢矣。
疏:春日遲遲,采繁祁祁。
義雲:采繁,生蠶之時繁皤蒿也。
祁祁,衆多也。
如嬰兒之未孩。
疏:不至于孩而始誰。
義雲:《莊子□天運》十四篇文也。
《家語□本命》篇雲:人生三月而微眴,然後目能見。
八月生齒,然後能食。
期而生膑,然後能行。
三年間合,然後能言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枉則直。
疏:《春秋》曰:正曲曰直。
義雲:廉頗、相如是也。
義曰:《春秋》襄七年冬十月,晉卿韓獻子厥告老,其子穆子無忌有廢疾,将立之,辭曰:《詩》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又曰:弗躬弗親,庶人弗信。
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
與田蘇遊,而曰好仁。
《詩》曰: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恤民為德,正直為正,正己心也。
正曲為直,正人曲也。
三和為七
疏曰:水流濕,火就燥者,《易》乾卦九五爻辭也,《春秋》緻師之義也。
義曰:《春秋》宣公十二年,楚莊王圍鄭,旬有七日,鄭人蔔行成,不吉,國人大臨。
楚莊王退師,鄭人修城,複圍之三月,克之。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楚王,既而許之平。
潘尪又盟,子良出質。
夏六月,晉師救鄭,及敖鄗之間,楚莊乃求成於晉。
盟有日矣,楚許伯禦樂伯,攝叔為右,欲單但挑戰,示不欲和,以緻晉師。
許伯曰:吾聞緻師者,禦靡旌麾壘而還。
樂伯曰:政師者,左射之菆,代禦執辔,禦下,兩馬掉鞅而還。
攝叔曰:緻師者,右入壘,折馘斬俘而還。
皆行其所聞而複,晉人逐之。
樂伯左射馬,右射人,逐不能進。
時魏锜、趙旃有憾於晉,請使於楚,皆欲晉敗,彘子又不設備,戰于邲,晉師敗績焉,以此緻師,師必緻敵。
吾以觀其複。
疏:《易》曰:雷在地中,複。
義曰:《易》複卦象曰:雷在地中複者,雷是動物,複卦以動息為主,故曰雷在地中,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皆取動息之義以複其本也。
不知常。
注:不恒其德者,《易》恒卦九三辭也。
大上章第十七 其畏之侮之。
疏:三王五霸。
義曰:三王者,夏、殷、周也。
五霸者,夏有昆吾,黃帝之後也。
殷之霸者,有大彭、豕韋,堯之後也。
周之霸者,齊桓公,僖公之庶子,名曰小白,周惠王、襄王之時也。
晉文公者,獻公之子,名重耳,以僖公二十二年立,文公以僖四年避骊姬之禍。
信不足,有不信。
義曰:《春秋》宣十一年,楚子伐鄭及栎,鄭大夫子良曰:楚晉不務德,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
夏,及楚子盟于辰陵,陳、鄭服也,此乃信不足,有不信焉。
大道廢章第十八 疏:數米炊,簡發栉。
義曰:《淮南子》曰:數米簡發,煩而不察,有為之甚也,何異乎以膝搔背,以踵解結矣。
六親不和,有孝慈。
疏:扇枕溫席者。
義曰:宋有郅苞,字孝嘗,三歲而孤,其伯父悛等皆顯貴,苞見之常泣,母陳氏疑其畏憚而怒之,苞曰:自悲早不識父,今見諸父相似,心中悲耳,因歔欷。
母亦悲恸。
苞奉其母,夏則扇枕,冬則溫席焉。
國家昏亂,有忠臣。
義曰:谠正曰忠,阿谄曰佞,不明于理曰昏,上下不理曰亂。
疏:斯皇多士,盡是夔、龍,彜倫所叙,無非作乂理也。
義曰:《詩》雲:濟濟多士,文王以甯。
多士,衆臣夔、龍,舜佐臣也。
《書》雲:夔作典樂,八音克諧,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箫韶九成,鳳凰來儀。
龍為納言,出納王命,彜倫攸叙。
言舜得良臣典法,不失其政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巧棄利。
疏:《列子》說第八篇。
義曰:衛人之刻棗猴,宋人之琢楮葉也,可絕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荒兮其未央哉。
疏:《詩》曰:夜未央。
義曰:《詩□小雅□庭燎》篇文也。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義曰:六印垂腰,五府交辟,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繁華忽其滿志,富貴樂其當年,五鼎列食,厭太牢之盈味,衆芳悅性,喜春台之縱目,至有燕姝洛豔,楚舞吳歌,八音聩其聰,五色熏其鑿,樂則樂矣,終複如何?《禮器》雲:太牢而祭,不必有餘言,稱性之大小也。
又雲:諸侯七牢,大夫五牢,故《春秋》吳征魯之百牢是矣。
夫牛羊豕三牲,通謂之牢。
牛者祭之牢也,天子以犧牛,謂全色也。
諸侯以肥羊,大夫以牽牛,求得即用,無所擇也。
牛謂一元,大武将祭,必系於牢。
刍之三月,所養必有其式,以備不常。
如《左傳》鼷鼠食郊牛角,乃改蔔牲也。
羊者,天子釁廟開冰告朔皆用之,謂之柔毛,孟春食麥與羊是也。
豕者,天子之祭皆用之,以備三牲。
則牛曰大牢,羊曰中牢,豕曰少牢,曰剛鬣是也。
禮: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犬彘,謂其皆祭禮所用,非祭而殺,是謂無故也。
牢者取其四固以養犧牲,通謂之牢矣。
疏:春日遲遲,采繁祁祁。
義雲:采繁,生蠶之時繁皤蒿也。
祁祁,衆多也。
如嬰兒之未孩。
疏:不至于孩而始誰。
義雲:《莊子□天運》十四篇文也。
《家語□本命》篇雲:人生三月而微眴,然後目能見。
八月生齒,然後能食。
期而生膑,然後能行。
三年間合,然後能言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枉則直。
疏:《春秋》曰:正曲曰直。
義雲:廉頗、相如是也。
義曰:《春秋》襄七年冬十月,晉卿韓獻子厥告老,其子穆子無忌有廢疾,将立之,辭曰:《詩》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又曰:弗躬弗親,庶人弗信。
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
與田蘇遊,而曰好仁。
《詩》曰: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恤民為德,正直為正,正己心也。
正曲為直,正人曲也。
三和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