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論辨二首、合九十法、方二十一首)
關燈
小
中
大
【龜肉。
不可合酒果子食之。
】(外台。
引肘後雲。
不可合瓜。
及飲酒。
) 【〔程〕】仲景以龜肉忌酒果子。
而蘇恭以龜肉釀酒。
治大風。
陶弘景曰。
龜多神靈。
人不可輕殺。
更不可輕啖也。
果子。
亦不知何果。
【鼈目凹陷者。
及厭下有王字形者。
不可食之。
】(凹。
趙作回。
非。
厭。
趙及外台。
引肘後。
作壓。
程金鑒。
作腹。
) 【〔程〕】淮南子曰。
鼈無耳。
以目為聽。
目凹陷則曆年多。
而神内守。
故名曰神守。
若有王字。
則物已靈異矣。
食之有害。
案厭壓。
并與厣同。
唐韻。
厣于琰反。
腹下厣。
【其肉不得合雞鴨子食之。
】(外台。
引肘後。
趙其上。
有又字。
) 【〔程〕】鼈肉令人患水。
雞子令人動風。
鴨子令人氣短。
不可合食。
【龜鼈肉。
不可合苋菜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龜鼈肉。
皆反苋菜。
食之成鼈瘕。
陶弘景雲。
昔有人。
锉鼈。
以赤苋同包。
置濕地。
經旬皆成生鼈。
【蝦無須。
及腹中通黑。
煮之反白者。
不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無須。
失蝦之形。
腹黑。
必蝦之毒。
色白反蝦之色。
物既反常。
必不可食。
【食脍。
飲乳酪。
令人腹中生蟲為瘕。
】 【〔程〕】。
乃生魚所作。
非胃弱所宜。
乳酪之性。
粘滞。
合而食之。
則停留于胃。
為瘕為蟲也。
【食之。
在心胸間不化。
吐複不出。
速下除之。
久成病。
治之方。
橘皮(一兩)樸硝(二兩)大黃(二兩○肘後千金用三兩)】 【上三味。
以水一大升。
煮至小升。
頓服即消。
】(案據千金。
大升。
當二升。
小升。
當一升。
) 【〔程〕】橘皮。
能解魚毒。
硝黃。
能下瘕。
千金。
治食魚。
及生肉。
在胸膈中不化。
吐之不出。
便成瘕。
方。
濃樸(三兩)大黃(二兩) 上二味。
咀。
以酒二升。
煮取一升。
盡服立消。
人強者。
倍大黃。
用酒三升。
煮取二升。
再服之。
又治食魚不消方。
大黃(三兩切)樸硝(二兩) 上二味。
以酒二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注雲。
仲景方。
有橘皮一兩。
肘後。
食豬肉。
遇冷不消。
必成蟲。
下之方。
大黃。
樸硝。
各一兩。
芒硝亦佳。
煮取一升。
盡服之。
若不消。
并皮研杏子。
湯三升和。
三服。
吐出。
神驗。
【食多不消。
結為病。
治之方。
】(外台。
引肘後。
作療食過多。
冷不消。
不療必成蟲瘕。
) 【馬鞭草上一味。
搗汁飲之。
○或以姜葉汁。
飲之一升。
亦消。
○又可服吐藥吐之。
】(外台。
引肘後。
作馬鞭草。
搗絞取汁。
飲一升。
即消去。
亦宜服諸吐藥吐之。
千金同。
雲生姜亦良。
) 【〔程〕】馬鞭草。
味苦寒。
下瘕破血。
姜葉。
亦能解魚毒。
【食魚後。
食毒。
兩種煩亂。
治之方。
】(千金注。
引肘後雲。
治食魚中毒。
面腫煩亂者。
今本。
面腫以下無。
) 【橘皮濃煎汁。
服之。
即解。
】(千金雲。
煮橘皮。
停極冷凍飲料。
立驗。
) 【〔程〕】神農經曰。
橘皮。
主胸中瘕熱逆氣。
通神明。
魚毒食毒。
俱可解。
【食魚。
中毒方。
】(徐沈無字。
非。
) 【蘆根煮汁服之。
即解。
】(肘後雲。
食鲈魚肝。
及魚。
中毒。
锉蘆根。
煮汁飲一二升。
良。
) 【〔鑒〕】。
即河豚魚。
味美。
其腹。
呼為西施乳。
頭無鰓。
身無鱗。
其肝毒血殺人。
脂令舌麻。
子令腹脹。
眼令目花。
惟蘆根汁能解之。
【〔程〕】河豚。
畏蘆根。
故其汁可解其毒。
巢源雲。
此魚肝。
及腹内子。
有大毒。
不可食。
食之往往緻死。
【蟹目相向。
足斑。
目赤者。
不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蟹骨眼而相背。
相向者其蟹異。
足斑目赤者。
其蟹毒。
故不可食。
【食蟹。
中毒治之方。
紫蘇煮汁。
飲之三升。
○紫蘇子。
搗汁飲之。
亦良。
】(徐沈。
脫子字。
) 外台。
引肘後。
療食蟹。
及諸肴膳中毒方。
濃煮香蘇。
飲汁一升解。
本仲景方。
證類本草。
引金匮方。
三升下雲。
以子汁飲之。
亦治凡蟹未經霜多毒。
【又方冬瓜汁。
飲二升。
食冬瓜。
亦可。
】 【〔程〕】紫蘇。
冬瓜。
并解魚蟹毒。
傅肱蟹譜雲。
不可與柿子同食。
發霍亂。
孟诜雲。
大黃紫蘇冬瓜汁。
解之即瘥。
【凡蟹。
未遇霜多毒。
其熟者乃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者。
作煮。
) 【〔程〕】未遇霜者。
霜降節前也。
節前食水莨菪。
故有毒。
霜降節後。
食稻将蟄。
則熟而味美。
乃可食也。
莨菪。
生水濱。
有大毒。
巢源雲。
此蟹食水莨。
水莨有大毒。
故蟹亦有毒。
則悶亂欲死。
若經霜以後。
遇毒。
即不能害人。
未被霜蟹。
煮食之。
則多有中毒令人悶亂。
精神不安。
肘後雲。
是水莨所為。
蟛蜞亦有毒。
蔡谟食之幾死。
本草雲。
未被霜。
甚有毒。
食水莨菪所緻。
人中之多死。
霜後将蟄。
故味美。
乃可食之。
案熟字。
外台巢源為熟煮之義。
然蟹非可生食物。
則其不熟煮者。
人亦不食。
因疑熟。
或者蟄之訛。
【蜘蛛。
落食中。
有毒勿食之。
】 【〔程〕】蜘蛛有毒。
落食中。
或有尿。
有絲。
粘食上。
故不可食。
【凡蜂蠅蟲蟻等。
多集食上。
食之緻。
】 【〔程〕】蜂蠅蟲蟻。
禀濕熱而有毒。
集食上而人食之。
濕熱之毒。
傳于肌肉。
緻生瘡。
案巢源。
有蜂蠅蟻。
皆由飲食内有蜂蠅等。
因誤食之。
毒入于五髒。
流出經絡。
變生諸。
證證各異。
今不繁引。
不可合酒果子食之。
】(外台。
引肘後雲。
不可合瓜。
及飲酒。
) 【〔程〕】仲景以龜肉忌酒果子。
而蘇恭以龜肉釀酒。
治大風。
陶弘景曰。
龜多神靈。
人不可輕殺。
更不可輕啖也。
果子。
亦不知何果。
【鼈目凹陷者。
及厭下有王字形者。
不可食之。
】(凹。
趙作回。
非。
厭。
趙及外台。
引肘後。
作壓。
程金鑒。
作腹。
) 【〔程〕】淮南子曰。
鼈無耳。
以目為聽。
目凹陷則曆年多。
而神内守。
故名曰神守。
若有王字。
則物已靈異矣。
食之有害。
案厭壓。
并與厣同。
唐韻。
厣于琰反。
腹下厣。
【其肉不得合雞鴨子食之。
】(外台。
引肘後。
趙其上。
有又字。
) 【〔程〕】鼈肉令人患水。
雞子令人動風。
鴨子令人氣短。
不可合食。
【龜鼈肉。
不可合苋菜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龜鼈肉。
皆反苋菜。
食之成鼈瘕。
陶弘景雲。
昔有人。
锉鼈。
以赤苋同包。
置濕地。
經旬皆成生鼈。
【蝦無須。
及腹中通黑。
煮之反白者。
不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無須。
失蝦之形。
腹黑。
必蝦之毒。
色白反蝦之色。
物既反常。
必不可食。
【食脍。
飲乳酪。
令人腹中生蟲為瘕。
】 【〔程〕】。
乃生魚所作。
非胃弱所宜。
乳酪之性。
粘滞。
合而食之。
則停留于胃。
為瘕為蟲也。
【食之。
在心胸間不化。
吐複不出。
速下除之。
久成病。
治之方。
橘皮(一兩)樸硝(二兩)大黃(二兩○肘後千金用三兩)】 【上三味。
以水一大升。
煮至小升。
頓服即消。
】(案據千金。
大升。
當二升。
小升。
當一升。
) 【〔程〕】橘皮。
能解魚毒。
硝黃。
能下瘕。
千金。
治食魚。
及生肉。
在胸膈中不化。
吐之不出。
便成瘕。
方。
濃樸(三兩)大黃(二兩) 上二味。
咀。
以酒二升。
煮取一升。
盡服立消。
人強者。
倍大黃。
用酒三升。
煮取二升。
再服之。
又治食魚不消方。
大黃(三兩切)樸硝(二兩) 上二味。
以酒二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注雲。
仲景方。
有橘皮一兩。
肘後。
食豬肉。
遇冷不消。
必成蟲。
下之方。
大黃。
樸硝。
各一兩。
芒硝亦佳。
煮取一升。
盡服之。
若不消。
并皮研杏子。
湯三升和。
三服。
吐出。
神驗。
【食多不消。
結為病。
治之方。
】(外台。
引肘後。
作療食過多。
冷不消。
不療必成蟲瘕。
) 【馬鞭草上一味。
搗汁飲之。
○或以姜葉汁。
飲之一升。
亦消。
○又可服吐藥吐之。
】(外台。
引肘後。
作馬鞭草。
搗絞取汁。
飲一升。
即消去。
亦宜服諸吐藥吐之。
千金同。
雲生姜亦良。
) 【〔程〕】馬鞭草。
味苦寒。
下瘕破血。
姜葉。
亦能解魚毒。
【食魚後。
食毒。
兩種煩亂。
治之方。
】(千金注。
引肘後雲。
治食魚中毒。
面腫煩亂者。
今本。
面腫以下無。
) 【橘皮濃煎汁。
服之。
即解。
】(千金雲。
煮橘皮。
停極冷凍飲料。
立驗。
) 【〔程〕】神農經曰。
橘皮。
主胸中瘕熱逆氣。
通神明。
魚毒食毒。
俱可解。
【食魚。
中毒方。
】(徐沈無字。
非。
) 【蘆根煮汁服之。
即解。
】(肘後雲。
食鲈魚肝。
及魚。
中毒。
锉蘆根。
煮汁飲一二升。
良。
) 【〔鑒〕】。
即河豚魚。
味美。
其腹。
呼為西施乳。
頭無鰓。
身無鱗。
其肝毒血殺人。
脂令舌麻。
子令腹脹。
眼令目花。
惟蘆根汁能解之。
【〔程〕】河豚。
畏蘆根。
故其汁可解其毒。
巢源雲。
此魚肝。
及腹内子。
有大毒。
不可食。
食之往往緻死。
【蟹目相向。
足斑。
目赤者。
不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 【〔程〕】蟹骨眼而相背。
相向者其蟹異。
足斑目赤者。
其蟹毒。
故不可食。
【食蟹。
中毒治之方。
紫蘇煮汁。
飲之三升。
○紫蘇子。
搗汁飲之。
亦良。
】(徐沈。
脫子字。
) 外台。
引肘後。
療食蟹。
及諸肴膳中毒方。
濃煮香蘇。
飲汁一升解。
本仲景方。
證類本草。
引金匮方。
三升下雲。
以子汁飲之。
亦治凡蟹未經霜多毒。
【又方冬瓜汁。
飲二升。
食冬瓜。
亦可。
】 【〔程〕】紫蘇。
冬瓜。
并解魚蟹毒。
傅肱蟹譜雲。
不可與柿子同食。
發霍亂。
孟诜雲。
大黃紫蘇冬瓜汁。
解之即瘥。
【凡蟹。
未遇霜多毒。
其熟者乃可食之。
】(外台。
引肘後。
者。
作煮。
) 【〔程〕】未遇霜者。
霜降節前也。
節前食水莨菪。
故有毒。
霜降節後。
食稻将蟄。
則熟而味美。
乃可食也。
莨菪。
生水濱。
有大毒。
巢源雲。
此蟹食水莨。
水莨有大毒。
故蟹亦有毒。
則悶亂欲死。
若經霜以後。
遇毒。
即不能害人。
未被霜蟹。
煮食之。
則多有中毒令人悶亂。
精神不安。
肘後雲。
是水莨所為。
蟛蜞亦有毒。
蔡谟食之幾死。
本草雲。
未被霜。
甚有毒。
食水莨菪所緻。
人中之多死。
霜後将蟄。
故味美。
乃可食之。
案熟字。
外台巢源為熟煮之義。
然蟹非可生食物。
則其不熟煮者。
人亦不食。
因疑熟。
或者蟄之訛。
【蜘蛛。
落食中。
有毒勿食之。
】 【〔程〕】蜘蛛有毒。
落食中。
或有尿。
有絲。
粘食上。
故不可食。
【凡蜂蠅蟲蟻等。
多集食上。
食之緻。
】 【〔程〕】蜂蠅蟲蟻。
禀濕熱而有毒。
集食上而人食之。
濕熱之毒。
傳于肌肉。
緻生瘡。
案巢源。
有蜂蠅蟻。
皆由飲食内有蜂蠅等。
因誤食之。
毒入于五髒。
流出經絡。
變生諸。
證證各異。
今不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