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雜療方第二十三(論一首、證一條、方二十二首)

關燈
返魂丹。

    治腸内一切卒暴百病。

    (同上) 全生指迷論雲。

    若寒熱如瘧。

    不以時度。

    腸滿膨。

    起則頭暈。

    大便不通。

    或時腹痛。

    胸膈痞悶。

    此由宿谷停留不化。

    結于腸間。

    氣道不舒。

    陰陽反亂。

    宜備急丸。

    (同上。

    出幼幼新書。

    瘧疾寒熱交作門。

    ) 本事方。

    治痼冷在腸胃間。

    連年腹痛洩瀉。

    休作無時。

    服諸熱藥不效。

    宜先取去。

    然後調治。

    易瘥。

    不可畏虛以養病也。

    宜溫脾湯。

    (即千金方。

    溫脾湯。

    去人參。

    加濃樸桂枝。

    )不要晚食。

    分三服。

    溫服自夜至曉。

    令盡。

    不快。

    食前更以幹姜丸佐之。

    即本方。

    加人參各等分。

    上煉蜜為丸。

    如梧子大。

    服前湯時。

    用湯吞下一丸。

    米飲亦得。

    禦藥院方。

    備急丸。

    治積聚頭痛。

    即本方。

    丸如豌豆大。

    米飲下一丸。

    羸人服半丸綠豆大。

    以大便利為度。

    澹寮集驗方雲。

    曾有婦人。

    熱而大便秘。

    脈實。

    子死腹中。

    已緻昏不知人。

    醫用備急丸。

    胎下人活。

    李氏脾胃論。

    備急丹。

    (主療分量。

    同千金等。

    )婦人有孕。

    不可服。

    如所傷飲食。

    在胸膈間。

    兀兀欲吐。

    反複悶亂。

    以物探吐去之。

    李氏辨惑論雲。

    易張先生。

    又名獨行丸。

    乃急劑也。

    又雲。

    名備急大黃丸。

    程氏醫學心悟雲。

    獨行丸。

    治中食至甚。

    胸高滿悶。

    吐法不效。

    須用此藥攻之。

    若昏暈不醒。

    四肢僵硬。

    但心頭溫者。

    抉齒灌之。

    (即本方。

    三味各一錢。

    )研細。

    姜汁為丸。

    如黃豆大。

    每服五七丸。

    用姜湯化下。

    若服後瀉不止者。

    用冷粥湯飲之。

    即止。

     【治傷寒令愈不複。

    】【紫石寒食散方】(〔原注〕見千金翼○案千金翼雲。

    張仲景紫石寒食散方。

    又巢源寒食散發候雲。

    仲景經有紫石英方。

    蓋指此方。

    )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研煉○趙研作碓)栝蒌根防風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一餘糧(十分燒)幹姜附子(炮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 上十三味。

    杵為散。

    酒服方寸匕。

    (千金翼。

    有人參一兩。

    為十四味。

    服下。

    有三字。

    ) 【〔鑒〕】方未詳。

    不釋。

     【救卒死方。

    】(肘後。

    冠張仲景諸要方六字。

    千金治卒魇死。

    )薤搗汁。

    灌鼻中。

    (千金。

    搗韭汁。

    灌鼻孔中。

    劇者灌兩耳。

    注。

    張仲景雲。

    灌口中。

    ) 【〔鑒〕】卒然昏死。

    皆屍蹶也。

    薤白。

    類蒜而小。

    北人謂之小根菜。

    南人謂之釣喬。

    是也。

    其味極辛。

    搗汁灌鼻。

    亦通竅噴嚏之意也。

    又方雄雞冠。

    割取血。

    管吹内鼻中。

    (肘後。

    雄上。

    有丹字。

    )豬脂。

    如雞子大。

    苦酒一升。

    煮沸灌喉中。

    雞肝。

    及血。

    塗面上。

    以灰圍四旁。

    立起。

    (肘後。

    肝。

    作冠。

    恐非。

    )大豆二七粒。

    以雞子白。

    并酒和。

    盡以吞之。

     【〔鑒〕】雄雞冠血。

    及肝。

    卵白。

    豬脂。

    大豆。

    酒醋等物。

    無非用陽物以勝陰祟也。

    管吹内鼻中。

    謂将雞冠血。

    或合熱酒。

    含在不病患口内。

    以葦管或筆管。

    插入病患鼻孔中。

    使氣連藥吹之。

    其藥自能下咽。

    氣通噤自開也。

    肘後雲。

    凡卒死中惡。

    及屍蹶。

    皆天地及人身自然陰陽之氣。

    忽有乖離痞隔。

    上下不通。

    偏竭所緻。

    故雖涉死境。

    猶可治而生。

    緣氣未都竭也。

    當爾之時。

    兼有鬼神于其間。

    故亦可以符術而獲濟者。

    巢源雲。

    卒死者。

    由三虛。

    而遇賊風所為也。

    三虛。

    謂乘年之衰一也。

    乘月之空二也。

    失時之和三也。

    人有此三虛。

    而為賊風所傷。

    使陰陽偏竭于内。

    則陽氣阻隔于外。

    二氣擁閉。

    故暴絕如死也。

    若腑髒氣未絕者。

    良久乃蘇。

    然亦有挾鬼神之氣。

    而卒死者。

    皆有頃邪退乃活也。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

    礬石半斤。

    以水一鬥半。

    煮消。

    以漬腳。

    令沒踝。

    】 【〔程〕】厥陽獨行。

    故卒死而壯熱。

    岐伯曰。

    血之與氣。

    并走于上。

    則為大厥。

    厥則暴死。

    礬石收澀藥也。

    以之浸足。

    而收斂其厥逆之氣。

     【救卒死而目閉方。

    】(肘後同。

    外台引備急。

    )騎牛臨面。

    搗薤汁灌耳中。

    吹皂莢末鼻中。

    立效。

     【〔程〕】按葛洪肘後方。

    治卒魇不寤。

    以青牛蹄或馬蹄。

    臨人頭上。

    即活。

    則騎牛臨面。

    系厭惡驅邪法也。

    目閉者。

    邪氣内着也。

    灌薤汁。

    以辟邪安魂。

    吹皂莢。

    以取嚏開竅。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

    】(肘後外台。

    口。

    引備急作目。

    )灸手足兩爪後。

    十四壯了。

    飲以五毒諸膏散。

    (〔原注〕有巴豆者。

    ○外台。

    爪下。

    有各字。

    注四字為原文。

    肘後同。

    ) 【〔程〕】灸手足兩爪後。

    當是灸兩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