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黃膽病脈證并治第十五(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關燈
小
中
大
。
去栀子。
加黃芩枳實。
蜜丸。
又必效茵陳湯。
及丸。
療一切黃。
蔣九處得其父遠使得黃。
服此極效。
于本方加黃芩。
千金茵陳湯。
主黃膽酒疸酒癖。
身體面目盡黃方。
(按外台雲。
太醫校尉史脫處。
) 于本方。
加黃芩黃連人參甘草。
又治發黃。
身面目悉黃如金色。
小便如濃煮柏汁。
于本方。
加黃芩柴胡升麻龍膽。
又治發黃方。
于本方。
加黃柏黃連。
丸方更加黃芩。
【黃家日晡所發熱。
而反惡寒。
此為女勞得之。
膀胱急少腹滿。
身盡黃。
額上黑。
足下熱。
因作黑疸。
其腹脹如水狀。
大便必黑。
時溏。
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腹滿者難治。
硝石礬石散主之。
】(之病。
千金。
作疸一字。
) 【〔鑒〕】此詳申女勞疸之為病。
黃膽日晡所發熱。
乃陽明熱症。
當不惡寒也。
而反惡寒者。
非陽明熱症。
此或為女勞得之也。
女勞得之疸證。
雖膀胱急少腹滿。
而小便自利。
身雖盡黃。
而額上則黑。
雖發熱惟足下甚。
此少陰熱。
因作黑疸也。
故腹脹如水狀。
而大便必黑時溏。
知非水脹病。
乃為女勞得之疸脹病也。
時溏黑色者。
亦髒病及血之征也。
血病者顔必變。
豈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
女勞疸腹滿者。
為難治。
以其脾胃兩敗也。
以硝石入血消堅。
礬石入氣勝濕。
然此方治标固宜。
非圖本之治。
世久書訛。
姑辨其理也。
【〔尤〕】黃家日晡所。
本當發熱。
乃不發熱。
而反惡寒者。
此為女勞。
腎熱所緻。
與酒疸谷疸不同。
酒疸谷疸。
熱在胃。
女勞疸熱在腎。
胃淺而腎深。
熱深則外反惡寒也。
膀胱急。
額上黑。
足下熱。
大便黑。
皆腎熱之征。
雖少腹滿脹。
有如水狀。
而實為腎熱。
而氣内蓄。
非脾濕而水不行也。
【硝石礬石散方(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雲。
肘後。
短劇。
崔氏。
文仲。
千金。
範汪深師并同。
) 硝石礬石(燒等分○硝石下外台尤本有熬黃二字) 上二味。
為散。
以大麥粥汁。
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病随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大便正黑。
是候也。
】(候上。
徐沈尤。
有其字。
○外台雲。
大麥則須是無皮麥者。
) 【〔程〕】内經曰。
中滿者洩之于内。
潤下作鹹。
硝石之苦鹹。
礬石之酸鹹。
皆所以洩中滿。
而潤下。
使其小便黃。
而大便黑也。
然硝石。
主胃脹閉。
滌蓄結。
礬石主熱在骨髓。
而經言勞者溫之。
是方得無太峻欤。
然所服者。
方寸匕耳。
和以大麥粥汁。
正所以寬胃而益脾也。
(案硝石。
即火硝。
時珍辨之。
詳矣。
下大黃硝石湯同。
) 喻氏法律雲。
硝石礬石散。
從來不解用硝石之義。
方書俱改為滑石礬石散。
且并改大黃硝石湯。
為大黃滑石湯。
醫學之陋。
一至此乎。
夫男子血化為精。
精動則一身之血俱動。
以女勞而碩其精。
血必繼之。
故因女勞而尿血者。
其血尚行。
猶易治也。
因女勞而成疸者。
血瘀不行。
為難治矣。
甚者血瘀之久。
大腹盡滿。
而成血蠱。
尤為極重。
而難治矣。
味仲景之文。
及制方之意。
女勞疸。
非亟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
萬無生路。
在傷寒熱瘀膀胱之證。
其人下血乃愈。
血不下者。
用抵當湯下之。
亦因其血之暫結。
可峻攻也。
此女勞疸。
蓄積之血。
必匪朝夕。
峻攻無益。
但取石藥之悍。
得以疾趨。
而下達病所。
硝石。
鹹寒走血。
可消逐其熱瘀之血。
故以為君。
礬石。
本草。
謂其能除痼熱在骨髓。
用以清腎及膀胱髒腑之熱。
并建消瘀除濁之功。
此方之極妙者也。
以陳無擇之賢。
模棱兩可。
其說謂無發熱惡寒。
脈滑者用此湯。
若發熱惡寒。
其脈浮緊。
則以滑石石膏治之。
青天白日。
夢語喃喃。
況其他乎。
世豈有血蓄下焦。
反見浮滑且緊之脈者乎。
妄矣妄矣。
何氏醫碥雲。
傷寒陽明證。
發熱者。
必不惡寒。
乃濕與熱瘀痹于内。
表陽不宣。
故惡寒也。
此乃辨證之法。
額最高。
火氣之所熏。
故黑。
先則額黑。
後則周身皆黑。
故作黑疸。
硝石。
鹹寒除熱。
礬石。
除痼熱在骨髓。
大麥粥調服。
恐傷胃也。
然此方難用。
肘後方雲。
女勞疸。
身目皆黃。
發熱惡寒。
小腹滿急。
小便難。
由大勞大熱交接後入水所緻。
治之方。
(即本方。
) 又治交接勞複。
陰卵腫。
或縮入腹。
腹中絞痛。
或便絕。
(即本方。
) 千金雲。
濕疸之為病。
始得之一身盡疼。
發熱面色黑黃。
七八日後壯熱。
熱在裡。
有血當下。
去之如豚肝狀。
其小腹滿者。
急下之。
亦治一身盡黃。
目黃腹滿。
小便不利方。
于本方。
硝石。
代滑石。
(王氏準繩。
載滑石散。
治女勞疸。
即此方。
注雲。
按此即前硝石方。
硝與滑字形相近。
未知孰是。
兩存之。
) 又黃膽之為病。
日晡所發熱惡寒。
小腹急。
身體黃額黑。
大便溏黑。
足下熱。
此為女勞。
腹滿者難治。
治之方。
滑石石膏(各等分)服法與本方同(外台。
引千金翼雲。
短劇。
千金。
備急。
文仲并同。
) 千金翼。
瀉腎散。
主男女諸虛不足。
腎氣之方。
即本方。
不用大麥粥。
用粳米粥。
【酒黃膽。
心中懊。
或熱痛。
栀子大黃湯主之。
】 【〔徐〕】前酒疸正條。
尚有不能食欲吐。
後各變證。
如小便不利。
足下熱。
腹滿不一。
此獨舉心中懊。
為酒疸第一的據也。
【〔魏〕】為實熱之邪立法也。
栀子大黃。
大苦寒之品。
以洩之。
枳實以開破之。
香豉以升散之。
酒家積郁成熱。
非此不當其施也。
喻氏法律雲。
此治酒熱内結。
昏惑懊之劑。
然傷寒證中有雲。
陽明病。
無汗。
小便不利。
心中懊者。
身必發黃。
是則諸凡熱甚于内者。
皆足緻此。
非獨酒也。
【栀子大黃湯方(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雲。
肘後。
千金同。
名栀子枳實豉大黃湯。
千金翼。
名栀子湯。
) 栀子(十四枚)大
去栀子。
加黃芩枳實。
蜜丸。
又必效茵陳湯。
及丸。
療一切黃。
蔣九處得其父遠使得黃。
服此極效。
于本方加黃芩。
千金茵陳湯。
主黃膽酒疸酒癖。
身體面目盡黃方。
(按外台雲。
太醫校尉史脫處。
) 于本方。
加黃芩黃連人參甘草。
又治發黃。
身面目悉黃如金色。
小便如濃煮柏汁。
于本方。
加黃芩柴胡升麻龍膽。
又治發黃方。
于本方。
加黃柏黃連。
丸方更加黃芩。
【黃家日晡所發熱。
而反惡寒。
此為女勞得之。
膀胱急少腹滿。
身盡黃。
額上黑。
足下熱。
因作黑疸。
其腹脹如水狀。
大便必黑。
時溏。
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腹滿者難治。
硝石礬石散主之。
】(之病。
千金。
作疸一字。
) 【〔鑒〕】此詳申女勞疸之為病。
黃膽日晡所發熱。
乃陽明熱症。
當不惡寒也。
而反惡寒者。
非陽明熱症。
此或為女勞得之也。
女勞得之疸證。
雖膀胱急少腹滿。
而小便自利。
身雖盡黃。
而額上則黑。
雖發熱惟足下甚。
此少陰熱。
因作黑疸也。
故腹脹如水狀。
而大便必黑時溏。
知非水脹病。
乃為女勞得之疸脹病也。
時溏黑色者。
亦髒病及血之征也。
血病者顔必變。
豈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
女勞疸腹滿者。
為難治。
以其脾胃兩敗也。
以硝石入血消堅。
礬石入氣勝濕。
然此方治标固宜。
非圖本之治。
世久書訛。
姑辨其理也。
【〔尤〕】黃家日晡所。
本當發熱。
乃不發熱。
而反惡寒者。
此為女勞。
腎熱所緻。
與酒疸谷疸不同。
酒疸谷疸。
熱在胃。
女勞疸熱在腎。
胃淺而腎深。
熱深則外反惡寒也。
膀胱急。
額上黑。
足下熱。
大便黑。
皆腎熱之征。
雖少腹滿脹。
有如水狀。
而實為腎熱。
而氣内蓄。
非脾濕而水不行也。
【硝石礬石散方(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雲。
肘後。
短劇。
崔氏。
文仲。
千金。
範汪深師并同。
) 硝石礬石(燒等分○硝石下外台尤本有熬黃二字) 上二味。
為散。
以大麥粥汁。
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病随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大便正黑。
是候也。
】(候上。
徐沈尤。
有其字。
○外台雲。
大麥則須是無皮麥者。
) 【〔程〕】内經曰。
中滿者洩之于内。
潤下作鹹。
硝石之苦鹹。
礬石之酸鹹。
皆所以洩中滿。
而潤下。
使其小便黃。
而大便黑也。
然硝石。
主胃脹閉。
滌蓄結。
礬石主熱在骨髓。
而經言勞者溫之。
是方得無太峻欤。
然所服者。
方寸匕耳。
和以大麥粥汁。
正所以寬胃而益脾也。
(案硝石。
即火硝。
時珍辨之。
詳矣。
下大黃硝石湯同。
) 喻氏法律雲。
硝石礬石散。
從來不解用硝石之義。
方書俱改為滑石礬石散。
且并改大黃硝石湯。
為大黃滑石湯。
醫學之陋。
一至此乎。
夫男子血化為精。
精動則一身之血俱動。
以女勞而碩其精。
血必繼之。
故因女勞而尿血者。
其血尚行。
猶易治也。
因女勞而成疸者。
血瘀不行。
為難治矣。
甚者血瘀之久。
大腹盡滿。
而成血蠱。
尤為極重。
而難治矣。
味仲景之文。
及制方之意。
女勞疸。
非亟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
萬無生路。
在傷寒熱瘀膀胱之證。
其人下血乃愈。
血不下者。
用抵當湯下之。
亦因其血之暫結。
可峻攻也。
此女勞疸。
蓄積之血。
必匪朝夕。
峻攻無益。
但取石藥之悍。
得以疾趨。
而下達病所。
硝石。
鹹寒走血。
可消逐其熱瘀之血。
故以為君。
礬石。
本草。
謂其能除痼熱在骨髓。
用以清腎及膀胱髒腑之熱。
并建消瘀除濁之功。
此方之極妙者也。
以陳無擇之賢。
模棱兩可。
其說謂無發熱惡寒。
脈滑者用此湯。
若發熱惡寒。
其脈浮緊。
則以滑石石膏治之。
青天白日。
夢語喃喃。
況其他乎。
世豈有血蓄下焦。
反見浮滑且緊之脈者乎。
妄矣妄矣。
何氏醫碥雲。
傷寒陽明證。
發熱者。
必不惡寒。
乃濕與熱瘀痹于内。
表陽不宣。
故惡寒也。
此乃辨證之法。
額最高。
火氣之所熏。
故黑。
先則額黑。
後則周身皆黑。
故作黑疸。
硝石。
鹹寒除熱。
礬石。
除痼熱在骨髓。
大麥粥調服。
恐傷胃也。
然此方難用。
肘後方雲。
女勞疸。
身目皆黃。
發熱惡寒。
小腹滿急。
小便難。
由大勞大熱交接後入水所緻。
治之方。
(即本方。
) 又治交接勞複。
陰卵腫。
或縮入腹。
腹中絞痛。
或便絕。
(即本方。
) 千金雲。
濕疸之為病。
始得之一身盡疼。
發熱面色黑黃。
七八日後壯熱。
熱在裡。
有血當下。
去之如豚肝狀。
其小腹滿者。
急下之。
亦治一身盡黃。
目黃腹滿。
小便不利方。
于本方。
硝石。
代滑石。
(王氏準繩。
載滑石散。
治女勞疸。
即此方。
注雲。
按此即前硝石方。
硝與滑字形相近。
未知孰是。
兩存之。
) 又黃膽之為病。
日晡所發熱惡寒。
小腹急。
身體黃額黑。
大便溏黑。
足下熱。
此為女勞。
腹滿者難治。
治之方。
滑石石膏(各等分)服法與本方同(外台。
引千金翼雲。
短劇。
千金。
備急。
文仲并同。
) 千金翼。
瀉腎散。
主男女諸虛不足。
腎氣之方。
即本方。
不用大麥粥。
用粳米粥。
【酒黃膽。
心中懊。
或熱痛。
栀子大黃湯主之。
】 【〔徐〕】前酒疸正條。
尚有不能食欲吐。
後各變證。
如小便不利。
足下熱。
腹滿不一。
此獨舉心中懊。
為酒疸第一的據也。
【〔魏〕】為實熱之邪立法也。
栀子大黃。
大苦寒之品。
以洩之。
枳實以開破之。
香豉以升散之。
酒家積郁成熱。
非此不當其施也。
喻氏法律雲。
此治酒熱内結。
昏惑懊之劑。
然傷寒證中有雲。
陽明病。
無汗。
小便不利。
心中懊者。
身必發黃。
是則諸凡熱甚于内者。
皆足緻此。
非獨酒也。
【栀子大黃湯方(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雲。
肘後。
千金同。
名栀子枳實豉大黃湯。
千金翼。
名栀子湯。
) 栀子(十四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