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關燈
建中湯】治虛勞。

    寒飲在脅下。

    決決有聲。

    飲已如從一邊下。

    決決然也。

    有頭并沖皮起。

    引兩乳内痛。

    裡急善夢。

    失精氣短。

    目KTKT惚惚多忘。

    蜀椒(二合)半夏(一升)生姜(一斤)甘草(二兩)人參(三兩)饴糖(八兩) 上六味咀。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去滓内糖。

    溫服七合。

    裡急拘引。

    加芍藥桂心各三兩。

    手足厥。

    腰背冷。

    加附子一枚。

    勞者加黃一兩。

     【脅下偏痛發熱。

    其脈緊弦。

    此寒也。

    以溫藥下之。

    宜大黃附子湯。

    】(脈經。

    無發熱二字。

    ) 【〔尤〕】脅下偏痛。

    而脈緊弦。

    陰寒成聚。

    偏着一處。

    雖有發熱。

    亦是陽氣被郁所緻。

    是以非溫不能已其寒。

    非下不能去其結。

    故曰宜以溫藥下之。

    程氏曰。

    大黃苦寒。

    走而不守。

    得附子細辛之大熱。

    則寒性散。

    而走洩之性存是也。

     【〔魏〕】此發熱。

    或有形之物。

    積于腸胃。

    而皮膚熱作。

    故在可下之例。

    未必為假熱症。

     【〔徐〕】附子細辛與大黃。

    今用并行。

    而不倍。

    此即傷寒論大黃附子瀉心湯之法也。

    千金衍義雲。

    少陰病始得之。

    反發熱脈沉。

    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以治太陽少陰之兩感。

    此治脅下偏痛。

    發熱脈緊。

    變表法為下法。

    立大黃附子湯。

    以治寒從下上之瘕積。

    賴附子把守真陽。

    不随汗下亡脫。

    設無發熱外證。

    豈不可變大黃附子甘草之治乎。

    況治食已則吐之大黃甘草湯。

    具有成法。

    始知權變之方。

    不在規矩之外也。

    張氏醫通雲。

    色瘅者。

    身黃額上微黃。

    小便利。

    大便黑。

    此因房事過傷。

    血蓄小腹。

    而發黃。

    故小腹連腰下痛。

    大黃附子湯。

    去細辛。

    加肉桂。

    案篇首第一條雲。

    不滿者。

    必便難兩疼痛。

    此虛寒從下上也。

    當以溫藥服之。

    大黃附子湯。

    蓋其方也。

    金鑒。

    改偏痛。

    作滿痛。

    不可從。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若強人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服後如人行四五裡。

    進一服。

    】(外台。

    引短劇雲。

    仲景同。

    ) 【寒氣厥逆。

    赤丸主之。

    】(此條。

    脈經無。

    ) 【〔鑒〕】此條之文之方。

    必有簡脫。

    難以為後世法。

    不釋。

     【〔程〕】溫經散寒。

    無非辛熱之劑。

    四逆湯輩。

    可選用之。

    不必拘泥。

     【赤丸方[(千金。

    載痼冷積熱門。

    主療同。

    ) 茯苓(四兩)半夏(四兩洗一方用桂○案千金用桂枝不用半夏)烏頭(二兩炮)細辛(一兩千金作人參○案今考千金用細辛不用人參更有附子二兩射罔一兩凡六味) 上四味。

    末之。

    内真朱為色。

    煉蜜丸。

    如麻子大。

    先食。

    酒飲下三丸。

    日再夜一服。

    不知。

    稍增之。

    以知為度。

    /b](四味。

    原本作六味。

    今根據趙本改之。

    ) 【〔徐〕】真朱。

    即朱砂也。

    案千金傷寒神丹丸。

    治傷寒敕澀。

    惡寒發熱體疼者。

    即本方。

    用人參。

    不用細辛。

    更有附子。

    并朱砂凡六味。

    徐釋本條雲。

    此即傷寒論。

    直中之類也。

    蓋據于千金與。

     【腹痛脈弦而緊。

    弦則衛氣不行。

    即惡寒。

    緊不欲食。

    邪正相搏。

    即為寒疝。

    寒疝繞臍痛。

    若發則白汗出。

    手足厥逆。

    其脈沉緊者。

    大烏頭煎主之。

    】(腹痛。

    脈經千金作寸口。

    至即為寒疝。

    為别條。

    外台不載腹痛以下二十八字。

    即為寒疝下。

    脈經有跗陽脈浮而遲。

    浮則為風虛。

    遲則為寒疝十六字。

    明是寒疝繞臍以下。

    為别作矣。

    原本。

    若發。

    作苦發。

    白汗。

    作白津。

    今根據程本及千金外台。

    改定。

    其脈沉緊。

    趙本脈經千金外台。

    程徐諸本。

    作其脈沉弦。

    ) 【〔尤〕】弦緊脈皆陰也。

    而弦之陰從内生。

    緊之陰從外得。

    弦則衛氣不行。

    而惡寒者。

    陰出而痹其外之陽也。

    緊則不欲食者。

    陰入而痹其胃之陽也。

    衛陽與胃陽并衰。

    而外寒與内寒交盛。

    由是陰反無畏而上沖。

    陽反不治而下伏。

    所謂邪正相搏。

    即為寒疝者也。

     【〔鑒〕】疝病犯寒即發。

    故謂之寒疝也。

     【〔魏〕】平素陽虛陰盛。

    積寒在裡。

    以召外寒。

    夾雜于表裡。

    而為患者也。

    表裡之寒邪既盛。

    而正陽與之相搏。

    寒邪從下起。

    結聚于至陰之分。

    而寒疝成矣。

    寒疝既成。

    伏于少腹。

    繞臍痛。

    發止有時。

    發則白津出。

    此汗本下部虛寒。

    陰邪逼迫外越故也。

    及陰寒積久而發。

    四肢厥冷。

    脈得沉緊。

    何非寒厥之氣為害也耶。

    案素長刺節論雲。

    病在少腹。

    腹痛不得大小便。

    病名曰疝。

    得之寒。

    王氏注大奇論雲。

    疝者。

    寒氣結聚之所為也。

    急就篇。

    顔師古注雲。

    疝。

    腹中氣疾。

    上下引也。

    樓氏綱目雲。

    疝名雖七。

    寒疝即疝之總名也。

    巢源雲。

    疝者。

    痛也。

    此由陰氣積于内。

    寒氣結搏而不散。

    腑髒虛弱。

    風冷邪氣相擊。

    則腹痛裡急。

    故雲寒疝腹痛也。

    案陰陽别論。

    白汗王氏釋為流汗。

    淮南修務訓雲。

    奉一爵酒。

    不知于色。

    挈一石之尊。

    則白汗交流。

    此雲白汗出者。

    蓋不堪痛苦之甚。

    而汗出也。

    程雲。

    冷汗也。

    徐沈尤魏仍原文。

    作白津。

    而解之。

    趙本作自汗。

    并非。

     【烏頭煎方(千金注雲。

    仲景名二物烏頭煎。

    三因。

    名大烏頭湯。

    ) 烏頭(大者五枚。

    熬去皮。

    不咀。

    ○千金。

    作十五枚。

    外台引仲景傷寒論。

    亦作十五枚。

    千金。

    熬下。

    有黑字。

    三因雲。

    大烏頭。

    五個。

    洗淨。

    細沙炒令黑。

    不咀。

    ) 上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内蜜二升。

    煎令水氣盡。

    取二升。

    強人服七合。

    弱人服五合。

    不瘥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

    】(二升。

    千金外台。

    作二斤。

    ) 【〔程〕】烏頭。

    大熱大毒。

    破積聚寒熱。

    治臍間痛不可俯仰。

    故用之以治繞臍寒疝痛苦。

    治下焦之藥味。

    不宜多。

    多則氣不專。

    此沉寒痼冷。

    故以一味單行。

    則其力大而濃。

    甘能解藥毒。

    故内蜜以制烏頭之大熱大毒。

    王冰至真要注雲。

    夫大寒内結。

    聚疝瘕。

    以熱攻除。

    寒格熱反縱。

    反縱之則痛發尤甚。

    攻之則熱不得前。

    方以蜜煎烏頭。

    佐之以熱蜜。

    多其藥服。

    已便消。

    是則張公從此。

    而以熱因寒用也。

     【寒疝腹中痛。

    及脅痛裡急者。

    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 外台。

    仲景傷寒論。

    作腹中痛。

    引脅痛及腹裡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