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論一首、證一首、方十首)
關燈
小
中
大
【師曰。
失脈當取太過不及。
陽微陰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陰弦故也。
】(過不間。
脈經。
有與字。
) 【〔鑒〕】脈太過則病。
不及亦病。
故脈當取太過不及。
而候病也。
陽微。
寸口脈微也。
陽得陰脈。
為陽不及。
上焦陽虛也。
陰弦。
尺中脈弦也。
陰得陰脈。
為陰太過。
下焦陰實也。
凡陰實之邪。
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
所以病胸痹心痛。
胸痹之病。
輕者。
即今之胸滿。
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李曰。
内經雲。
胃脈平者。
不可見太過不及。
則病見矣。
寸脈為陽。
以候上焦。
正應胸中部分。
若陽脈不及。
而微則為陽虛。
主病上焦。
故受病胸痹。
尺脈太過。
而弦則為陰盛。
知在下焦。
故上逆而為痛也。
【〔尤〕】陽主開陰主閉。
陽虛而陰幹之。
即胸痹而痛。
痹者閉也。
案靈本藏篇雲。
肺大則多飲。
善病胸痹喉痹逆氣。
巢源雲。
胸痹之候。
胸中如滿。
噎塞不利。
習習如癢。
喉裡澀唾燥。
甚者心裡強否急痛。
肌肉苦痹。
絞急如刺。
不得俯仰。
胸前皮皆痛。
手不能犯。
胸滿短氣。
咳唾引痛。
煩悶白汗出。
或徹背膂。
其脈浮而微者是也。
不治數日殺人。
三因。
作胸痞。
【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
實也。
】(平。
趙本。
作凡。
) 【〔尤〕】平人。
素無疾之人也。
無寒熱。
無新邪也。
而仍短氣不足以息。
當是裡氣暴實。
或痰或食或飲。
礙其升降之氣而然。
蓋短氣有從素虛宿疾而來者。
有從新邪暴遏而得者。
二端并否。
其為裡實無疑。
此審因察病之法也。
【〔鑒〕】平人。
無病之人也。
無寒熱。
無表邪也。
平人無故。
而有短氣不足以息之證。
不可責其虛也。
此必邪在胸中。
痹而不通。
阻礙呼吸。
當責其實也。
李曰。
上節雲責其極虛。
此又雲實。
何也。
經雲。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留而不去。
其病為實是也。
明理論雲。
短氣者。
呼吸雖數。
而不能相續。
似喘不搖肩。
似呻吟。
而無痛者是也。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 【〔程〕】内經曰。
肺痹者。
煩滿喘而嘔。
心痹者。
脈不通。
煩則心下鼓。
暴上氣而喘。
胸中者。
心肺之分。
故作喘息咳唾也。
諸陽受氣于胸。
而轉行于背。
氣痹不行。
則胸背為痛。
而氣為短也。
寸脈沉遲。
關脈小緊。
皆寒客上焦之脈。
數字誤。
案沈雲。
遲字下。
當有一若字。
蓋此論當以寸口脈沉而遲。
為虛寒之證。
關上小緊數。
栝蒌薤白白酒湯。
為寒實之證。
另作一節解。
否則豈有遲數二脈同見之理哉。
此說似有理。
然不如程之為誤文之義長矣。
張氏醫通雲。
寸口脈沉遲者。
陽氣衰微也。
關上小緊者。
胃以上有陰寒結聚。
所以胸中喘息咳唾。
胸背痛而短氣。
栝蒌性潤。
專以滌垢膩之痰。
薤白臭穢。
用以通穢濁之氣。
同氣相求也。
白酒熟谷之液。
色白上通于胸中。
使佐藥力。
上行極而下耳。
案張不注及數脈。
其意蓋與程同。
【栝蒌薤白白酒湯方 栝蒌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
同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 案薤白。
本草。
辛苦溫。
别錄雲。
溫中散結氣。
杜甫薤詩雲。
衰年關膈冷。
味暖并無憂。
可見其以辛溫。
而散胸膈中之結氣也。
白酒。
注家無解。
似指為酒之白者。
然靈經筋篇。
以白酒和桂雲雲。
且飲美酒。
由此觀之。
白酒非常酒。
千金方。
用白漿一鬥。
外台亦引仲景傷寒論載本條雲。
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而方中。
則用白酒。
程敬通雲。
音再。
酢漿也。
知白酒。
即是酢漿。
今用米醋極驗。
【千金栝蒌湯】主療與本文同。
栝蒌實(一枚)半夏(半升)薤白(一斤)枳實(二兩)生姜(四兩) 上五味咀。
以白漿一鬥。
煮取四升。
服一升。
日二。
仲景肘後。
不用生姜枳實半夏。
(外台。
引千金同。
) 【胸痹不得卧。
心痛徹背者。
栝蒌薤白半夏湯主之。
】(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
半夏下。
有白漿三字。
) 【〔尤〕】胸痹不得卧。
是肺氣上而不下也。
心痛徹背。
是心氣塞而不和也。
其痹為尤甚矣。
所以然者。
有痰飲以為之援也。
故于胸痹藥中。
加半夏。
以逐痰飲。
張氏醫通雲。
心痛徹背者。
胸中痰垢積滿。
失脈當取太過不及。
陽微陰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陰弦故也。
】(過不間。
脈經。
有與字。
) 【〔鑒〕】脈太過則病。
不及亦病。
故脈當取太過不及。
而候病也。
陽微。
寸口脈微也。
陽得陰脈。
為陽不及。
上焦陽虛也。
陰弦。
尺中脈弦也。
陰得陰脈。
為陰太過。
下焦陰實也。
凡陰實之邪。
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
所以病胸痹心痛。
胸痹之病。
輕者。
即今之胸滿。
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李曰。
内經雲。
胃脈平者。
不可見太過不及。
則病見矣。
寸脈為陽。
以候上焦。
正應胸中部分。
若陽脈不及。
而微則為陽虛。
主病上焦。
故受病胸痹。
尺脈太過。
而弦則為陰盛。
知在下焦。
故上逆而為痛也。
【〔尤〕】陽主開陰主閉。
陽虛而陰幹之。
即胸痹而痛。
痹者閉也。
案靈本藏篇雲。
肺大則多飲。
善病胸痹喉痹逆氣。
巢源雲。
胸痹之候。
胸中如滿。
噎塞不利。
習習如癢。
喉裡澀唾燥。
甚者心裡強否急痛。
肌肉苦痹。
絞急如刺。
不得俯仰。
胸前皮皆痛。
手不能犯。
胸滿短氣。
咳唾引痛。
煩悶白汗出。
或徹背膂。
其脈浮而微者是也。
不治數日殺人。
三因。
作胸痞。
【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
實也。
】(平。
趙本。
作凡。
) 【〔尤〕】平人。
素無疾之人也。
無寒熱。
無新邪也。
而仍短氣不足以息。
當是裡氣暴實。
或痰或食或飲。
礙其升降之氣而然。
蓋短氣有從素虛宿疾而來者。
有從新邪暴遏而得者。
二端并否。
其為裡實無疑。
此審因察病之法也。
【〔鑒〕】平人。
無病之人也。
無寒熱。
無表邪也。
平人無故。
而有短氣不足以息之證。
不可責其虛也。
此必邪在胸中。
痹而不通。
阻礙呼吸。
當責其實也。
李曰。
上節雲責其極虛。
此又雲實。
何也。
經雲。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留而不去。
其病為實是也。
明理論雲。
短氣者。
呼吸雖數。
而不能相續。
似喘不搖肩。
似呻吟。
而無痛者是也。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 【〔程〕】内經曰。
肺痹者。
煩滿喘而嘔。
心痹者。
脈不通。
煩則心下鼓。
暴上氣而喘。
胸中者。
心肺之分。
故作喘息咳唾也。
諸陽受氣于胸。
而轉行于背。
氣痹不行。
則胸背為痛。
而氣為短也。
寸脈沉遲。
關脈小緊。
皆寒客上焦之脈。
數字誤。
案沈雲。
遲字下。
當有一若字。
蓋此論當以寸口脈沉而遲。
為虛寒之證。
關上小緊數。
栝蒌薤白白酒湯。
為寒實之證。
另作一節解。
否則豈有遲數二脈同見之理哉。
此說似有理。
然不如程之為誤文之義長矣。
張氏醫通雲。
寸口脈沉遲者。
陽氣衰微也。
關上小緊者。
胃以上有陰寒結聚。
所以胸中喘息咳唾。
胸背痛而短氣。
栝蒌性潤。
專以滌垢膩之痰。
薤白臭穢。
用以通穢濁之氣。
同氣相求也。
白酒熟谷之液。
色白上通于胸中。
使佐藥力。
上行極而下耳。
案張不注及數脈。
其意蓋與程同。
【栝蒌薤白白酒湯方 栝蒌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
同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 案薤白。
本草。
辛苦溫。
别錄雲。
溫中散結氣。
杜甫薤詩雲。
衰年關膈冷。
味暖并無憂。
可見其以辛溫。
而散胸膈中之結氣也。
白酒。
注家無解。
似指為酒之白者。
然靈經筋篇。
以白酒和桂雲雲。
且飲美酒。
由此觀之。
白酒非常酒。
千金方。
用白漿一鬥。
外台亦引仲景傷寒論載本條雲。
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而方中。
則用白酒。
程敬通雲。
音再。
酢漿也。
知白酒。
即是酢漿。
今用米醋極驗。
【千金栝蒌湯】主療與本文同。
栝蒌實(一枚)半夏(半升)薤白(一斤)枳實(二兩)生姜(四兩) 上五味咀。
以白漿一鬥。
煮取四升。
服一升。
日二。
仲景肘後。
不用生姜枳實半夏。
(外台。
引千金同。
) 【胸痹不得卧。
心痛徹背者。
栝蒌薤白半夏湯主之。
】(外台。
引仲景傷寒論。
半夏下。
有白漿三字。
) 【〔尤〕】胸痹不得卧。
是肺氣上而不下也。
心痛徹背。
是心氣塞而不和也。
其痹為尤甚矣。
所以然者。
有痰飲以為之援也。
故于胸痹藥中。
加半夏。
以逐痰飲。
張氏醫通雲。
心痛徹背者。
胸中痰垢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