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關燈
秋冬者陰時也。

    陰虛之病稍瘥。

    火盛于上。

    則必陽衰于下。

    邪火熾于上焦。

    邪寒凝于下焦。

    陰寒即内迫。

    陽精自外出。

    為白濁。

    為遺精。

    為鬼交。

    皆上盛下虛之必緻也。

    精既出奪。

    必益虛寒。

    腿腳酸軟。

    肌肉瘦削。

    遂不可行立。

    而骨痿不能起于床矣。

    案陰寒。

    程雲。

    寒字作虛字看。

    金鑒直以為傳寫之訛。

    誤甚矣。

    陰寒者。

    陰冷也。

    乃七傷之一。

    巢源雲。

    腎主精。

    髓開竅于陰。

    今陰虛陽弱。

    血氣不能相榮。

    故使陰冷也。

    久不已。

    則陰痿弱。

    是也。

    魏為陰寒之氣。

    亦非。

    酸削。

    巢源作。

    周禮。

    首疾。

    注雲。

    。

    酸削也。

    疏雲。

    人患頭痛。

    則有酸嘶而痛。

    千金婦人門。

    酸恍惚。

    不能起居。

    劉熙釋名雲。

    酸。

    遜也。

    遜遁在後也。

    言腳疼力少。

    行遁在後。

    以遜遁者也。

    消。

    弱也。

    如見割消。

    筋力弱也。

    即酸削。

    。

    酸嘶。

    酸。

    與酸削同。

    朱氏格緻餘論雲。

    内經冬不藏精者。

    春必病溫。

    若于此時。

    縱嗜欲。

    至春升之際。

    必有溫熱病。

    今人多春末夏初。

    患頭痛腳軟。

    食少體熱。

    仲景謂春夏劇秋冬瘥。

    正俗所謂注夏病也。

    案本條所說。

    與注夏病不相幹。

    此恐非也。

     【男子。

    脈浮弱而澀。

    為無子。

    精氣清冷。

    】(〔原注〕一作泠○浮。

    脈經巢源。

    作微。

    案泠。

    水名。

    作泠為是。

    ) 【〔沈〕】此以脈斷無子也。

    男精女血。

    盛而成胎。

    然精盛脈亦當盛。

    若浮弱而澀者。

    浮乃陰虛。

    弱為真陽不足。

    澀為精衰。

    陰陽精氣皆為不足。

    故為精氣清冷。

    則知不能成胎。

    謂無子也。

    蓋有生而不育者。

    亦是精氣清冷所緻。

    乏嗣者可不知之而守養精氣者乎。

     【〔尤〕】精氣交虧。

    而清冷不溫。

    此得之天禀薄弱。

    故當無子。

    巢源。

    虛勞無子候雲。

    丈夫無子者。

    其精清如水。

    冷如冰鐵。

    皆為無子之候。

     【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陰頭寒。

    目眩。

    】(〔原注〕一作目眶痛。

    )【發落。

    脈極虛芤遲。

    清谷亡血失精。

    】(目眩。

    脈經。

    作目眶痛。

    案此條原本。

    連下桂枝龍蛎湯。

    今根據程本。

    分作二條。

    ) 【〔魏〕】失精家。

    腎陽大洩。

    陰寒凝閉。

    小腹必急。

    小腹中之筋。

    必如弦之緊。

    而不能和緩。

    陰頭必寒。

    下真寒如是。

    上假熱可征矣。

    火浮則目眩。

    血枯則發落。

    診其脈必極虛。

    或浮大。

    或弱澀。

    不待言矣。

    更兼芤遲。

    芤則中虛。

    胃陽不治。

    遲則裡寒。

    腎陽無根。

    或便清谷。

    中焦無陽也。

    或吐衄亡血。

    上焦浮熱也。

    或夢交遺精。

    下焦無陽也。

    此虛勞之所以成而精失血亡。

    陰陽俱盡也。

    巢源虛勞失精候雲。

    腎氣虛損。

    不能藏精。

    故精漏失。

    其病小腹弦急。

    陰頭寒。

    目眶痛。

    發落。

    令其脈數而散者。

    失精脈也。

    凡脈芤動微緊。

    男子失精也。

     【脈得諸芤動微緊。

    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

    桂枝龍骨牡蛎湯主之。

    】(脈經。

    桂枝下。

    有加字。

    ) 【〔尤〕】脈得諸芤動微緊者。

    陰陽并乖。

    而傷及其神與精也。

    故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

    沈氏所謂勞傷心氣。

    火浮不斂。

    則為心腎不交。

    陽泛于上。

    精孤于下。

    火不攝水不交自洩。

    故病失精。

    或精虛心相内浮。

    擾精而出。

    則成夢交者是也。

    徐氏曰。

    桂枝湯。

    外證得之。

    能解肌去邪氣。

    内證得之。

    能補虛調陰陽。

    加龍骨牡蛎者。

    以失精夢交。

    為神情間病。

    非此不足以收斂其浮越也。

     【桂枝加龍骨牡蛎湯方。

    (〔原注〕短劇雲。

    虛弱浮熱汗出者。

    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

    故曰二加龍骨湯。

    ) 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蛎(各三兩) 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 案短劇之文。

    出于外台虛勞夢洩精門雲。

    短劇龍骨湯。

    療夢失精。

    諸脈浮動心悸少急。

    隐處寒。

    目眶疼。

    頭發脫者。

    常七日許一劑。

    至良。

    方同。

    煮法後雲。

    虛羸浮熱汗出雲雲。

    又深師桂心湯。

    療虛喜夢與女邪交接。

    精為自出方。

    一名喜湯。

    亦與本方同。

    (本草。

    白薇。

    益陰清熱。

    ) 【天雄散方(程氏金鑒。

    并删此方。

    ) 天雄(三兩炮)白術(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半錢匕。

    日三服。

    不知。

    稍增之。

    】 【〔徐〕】恐失精家。

    有中焦陽虛。

    變上方。

    而加天雄白術。

     【〔尤〕】案此疑亦後人所附。

    為補陽攝陰之用也。

    案外台。

    載範汪療男子虛失精。

    三物天雄散。

    即本方。

    無龍骨。

    雲。

    張仲景方。

    有龍骨。

    文仲同。

    知是非宋人所附也。

    案天雄。

    本草大明雲。

    助陽道暖水髒。

    補腰膝益精。

     【男子平人。

    脈虛弱細微者。

    喜盜汗也。

    】(喜。

    趙本。

    作善。

    汗下。

    脈經。

    有出字。

    ) 【〔魏〕】男子平人。

    為形若無病者言也。

    其形雖不病。

    而其脈之虛而弱。

    則陽已損也。

    細而微。

    則陰已消也。

    陽損必馴至于失精。

    陰耗必馴至于亡血也。

    驗其外證。

    必喜盜汗。

    陽損斯表不固。

    陰損而熱自發。

    皆盜汗之由。

    而即虛勞之由也。

    巢源。

    虛勞盜汗候雲。

    盜汗者。

    因眠睡而身體流汗也。

    此由陽虛所緻。

    久不已。

    令人羸瘠枯瘦。

    心氣不足。

    亡津液故也。

    診其脈。

    男子平人。

    脈虛弱微細。

    皆為盜汗脈也。

    案金鑒雲。

    此節脈證不合。

    必有脫簡。

    未知其意如何。

    蓋虛勞盜汗。

    脈多虛數。

    故有此說乎。

     【人年五六十。

    其病脈大者。

    痹挾背行。

    若腸鳴。

    馬刀俠瘿者。

    皆為勞得之。

    】(脈下。

    程有浮字。

    若。

    趙作苦。

    ) 【〔尤〕】人年五六十。

    精氣衰矣。

    而病脈反大者。

    是其人當有風氣也。

    痹俠背行。

    痹之俠背者。

    由陽氣不足。

    而邪氣從之也。

    若腸鳴。

    馬刀俠瘿者。

    陽氣以勞而外張。

    火熱以勞而上逆。

    陽外張。

    則寒動于中。

    而為腸鳴。

    火上逆。

    則與痰相搏。

    而為馬刀俠瘿。

    李氏曰。

    瘿生乳腋下。

    曰馬刀。

    又夾生頸之兩旁者為俠瘿。

    俠者挾也。

    馬刀。

    蛎蛤之屬。

    瘡形似之。

    故名馬刀。

    瘿一作纓。

    發于結纓之處。

    二瘡一在頸。

    一在腋下。

    常相聯系。

    故俗名串。

    案金鑒雲。

    若腸鳴三字。

    與上下文不屬。

    必是錯簡。

    俠瘿之瘿字。

    當是瘰字。

    每經此證。

    先勞後瘰。

    先瘰後勞者有之。

    從未見勞瘿先後病也。

    必是傳寫之訛。

    此一偏之見。

    不可憑也。

    靈經脈篇。

    少陽所生病雲。

    腋下腫馬刀俠瘿。

    而癰疽篇雲。

    其癰堅而不潰者。

    為馬刀俠纓。

    潘氏醫燈續焰釋之雲。

    馬刀蛤蛎之屬。

    癰形似之。

    俠纓者。

    發于結纓之處。

    大迎之下頸側也。

    二癰一在腋。

    一在頸。

    常相聯系。

    故俗名串。

    義尤明顯。

    知是瘿當根據癰疽篇而作纓。

    馬刀俠瘿。

    即靈寒熱篇。

    所謂寒熱瘰。

    及鼠寒熱之證。

    張氏注雲。

    結核連續者為瘰。

    形長如蚬蛤者為馬刀。

    又張氏六要雲。

    馬刀。

    小蚬也。

    圓者為瘰。

    長者為馬刀。

    皆少陽經郁結所緻。

    久成勞是也。

    蓋瘰者。

    未潰之稱。

    已潰漏而不愈者為鼠。

    其所由出于虛勞。

    瘿者考巢源等。

    瘤之生于頸下。

    而皮寬不急。

    垂捶捶然者。

    故說文雲。

    瘿。

    頸瘤也。

    與瘰迥别。

    瘿乃纓之訛無疑矣。

    又案痹挾背行。

    若腸鳴。

    馬刀俠瘿。

    各是一證。

    非必三證悉見也。

    故以皆字而斷之。

     【脈沉小遲。

    名脫氣。

    其人疾行則喘喝。

    手足逆寒。

    腹滿甚則溏洩。

    食不消化也。

    】(案沈雲。

    喝。

    當作急。

    非也。

    靈經脈篇。

    喝喝而喘。

    ) 【〔鑒〕】脈沉細遲。

    則陽大虛。

    故名脫氣。

    脫氣者。

    謂胸中大氣虛少。

    不充氣息所用。

    故疾行喘喝也。

    陽虛則寒。

    寒盛于外。

    四末不溫。

    故手足逆冷也。

    寒盛于中。

    故腹滿溏洩。

    食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