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證二條、方六首)

關燈
頗異。

    不繁引于此。

    浸灰候酒盡一半。

    作以酒浸灰去灰取酒。

    似是。

    ) 【〔程〕】瘧母者。

    邪氣内搏于髒腑。

    血氣羁留而不行息而成積。

    故内結瘕。

    而外作往來寒熱。

    内經曰。

    堅者削之。

    結者行之。

    以鼈甲。

    主瘕寒熱。

    故以為君。

    邪結于血分者。

    用大黃芍藥蟲桃仁赤硝牡丹鼠婦紫葳。

    攻逐血結為臣。

    邪結于氣分者。

    濃樸半夏石韋葶苈瞿麥烏羽蜂房蜣螂。

    下氣利小便。

    以為佐。

    調寒熱和陰陽。

    則有黃芩幹姜。

    通營衛。

    則有桂枝柴胡。

    和氣血。

    則有阿膠人參。

    六味又用之。

    以為使也。

    結得溫即行。

    竈灰之溫。

    清酒之熱。

    所以制鼈甲。

    同諸藥而逐瘕瘧母。

    内經曰。

    治有緩急。

    方有大小。

    此急治之大方也。

    案烏扇。

    即射幹。

    見本經。

    千金作烏羽。

    赤硝。

    活人書雲。

    硝石生于赤山。

    考本草。

    射幹。

    散結氣腹中邪逆。

    鼠婦。

    治月閉血瘕寒熱。

    石韋。

    治勞熱邪氣。

    利水道。

    紫葳。

    治瘕血閉寒熱。

    瞿麥。

    利小便。

    下閉血。

    蜂窠。

    治寒熱邪氣。

    蜣螂。

    治腹脹寒熱。

    利大小便。

    蟲。

    治血積瘕破堅。

    竈灰。

    即鐵竈中灰爾。

    亦主瘕堅積。

    此方合小柴胡桂枝。

    大承氣三湯。

    去甘草枳實。

    主以鼈甲。

    更用以上數品。

    以攻半表之邪。

    半裡之結。

    無所不至焉。

    然三因雲。

    古方雖有鼈甲煎等。

    不特服不見效。

    抑亦藥料難備。

    此說殆有理焉。

     【師曰。

    陰氣孤絕。

    陽氣獨發。

    則熱而少氣煩冤。

    手足熱而欲嘔。

    名曰瘅瘧。

    若但熱不寒者。

    邪氣内藏于心。

    外舍分肉之間。

    令人消铄肌肉。

    】(肌。

    趙本作脫。

    案素問瘧論曰。

    但熱而不寒。

    氣内藏于心。

    而外舍于分肉之間。

    令人消铄脫肉。

    則趙本為是。

    ) 【〔程〕】瘅。

    熱也。

    内經曰。

    瘅瘧者。

    肺素有熱。

    氣盛于身。

    厥逆上沖。

    中氣實而不外洩。

    因有所用力。

    腠理開。

    風寒客于皮膚之内。

    分肉之間而發。

    發則陽氣盛。

    陽氣盛而不衰。

    則病矣。

    其氣不及于陰。

    故但熱而不寒。

    此肺素有熱。

    而成瘅瘧也。

    今所雲陰氣孤絕者。

    以熱邪亢盛。

    熱盛則氣消。

    故煩冤少氣。

    表裡俱病。

    今手足熱而欲嘔。

    心陽髒也。

    心惡熱。

    邪氣内藏于心。

    外舍于分肉之間。

    内外燔灼。

    故令人消铄肌肉。

    此熱藏于心。

    而為瘅瘧也。

    然則瘅瘧之所舍。

    屬心肺兩經者欤。

     【溫瘧者。

    其脈如平。

    身無寒但熱。

    骨節疼煩。

    時嘔。

    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嘔下。

    千金有朝發暮解。

    暮發朝解名溫瘧十一字。

    ) 【〔程〕】内經曰。

    溫瘧得之冬中于風寒。

    氣藏于骨髓之中。

    至春則陽氣大發。

    邪氣不能自出。

    因遇大暑。

    腦髓爍肌肉消。

    腠理發洩。

    或有所用力。

    邪氣與汗皆出。

    此病藏之腎。

    其氣先從内出之外也。

    如是者。

    陰虛而陽盛。

    陽盛則熱矣。

    衰則氣複反入。

    入則陽虛。

    陽虛則寒矣。

    故先熱而後寒。

    名曰溫瘧。

    今但熱不寒。

    則與瘅瘧無異。

    意者内經。

    以先熱後寒為溫瘧。

    仲景以但熱不寒。

    為溫瘧也。

    脈如平。

    非平也。

    其氣不及于陰。

    故但熱無寒。

    邪氣内藏于心。

    故時嘔。

    外舍于肌肉。

    故骨節疼煩。

    今陽邪偏勝。

    但熱無寒。

    加桂枝于白虎湯中。

    引白虎辛寒。

    而出入營衛。

    制其陽邪之亢害。

     【〔尤〕】脈如平者。

    病非乍感。

    故脈如其平時也。

    骨節煩疼時嘔者。

    熱從腎出。

    外舍于其合。

    而上并于陽明也。

    白虎甘寒除熱。

    桂枝則因其勢。

    而達之耳。

     【白虎加桂枝湯方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案千金作六合據傷寒論作六合為是)桂(去皮三兩○俞本作桂枝是) 上锉每五錢。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

    汗出愈。

    】(俞本出下。

    有即字。

    案徐沈作上五味以水一鬥。

    煮米熟湯成。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雲。

    上锉每五錢。

    水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溫取。

    汗出愈。

    尤本根據前法。

    此蓋古之煎法其雲錢雲盞。

    系于宋人改定。

    千金雲。

    上四味咀。

    以水一鬥二升。

    煮米爛。

    去滓。

    加桂枝三兩。

    煎取三升。

    分三服。

    覆令汗。

    先寒發熱者愈。

    外台。

    引千金。

    方後。

    傷寒論雲。

    用粳米。

    不熟稻米是也。

    ) 案聖濟總錄。

    知母湯。

    治溫瘧骨節疼痛。

    時嘔朝發暮解。

    暮發朝解。

    (即本方。

    ) 【活人白虎加蒼術湯】治濕溫多汗。

    于白虎湯中。

    加蒼術三兩。

    (此方出傷寒微旨。

    亦仿金匮白虎加桂湯。

    ) 【瘧多寒者。

    名曰牡瘧。

    蜀漆散主之。

    】(程作牝瘧。

    金鑒同。

    ) 【〔尤〕】瘧多寒者。

    非真寒也。

    陽氣為痰飲所遏。

    不得外出肌表。

    而但内伏心間。

    心牡髒也。

    故名牡瘧。

    蜀漆吐瘧痰。

    痰去則陽伸。

    而寒愈。

    取雲母龍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