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論一首、證三條、方十二首)

關燈


    當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

    煎取一升。

    去滓。

    納雞子黃。

    攪勻。

    煎五分溫服。

    】 【百合病。

    不經吐下發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黃湯主之。

    】 【〔鑒〕】百合一病。

    不經吐下發汗。

    病形如初者。

    是謂其病遷延日久。

    而不增減。

    形證如首章之初也。

    以百合地黃湯。

    通其百脈。

    涼其百脈。

     【〔尤〕】此則百合病正治之法也。

    蓋肺主行身之陽。

    腎主行身之陰。

    百合色白入肺。

    而清氣中之熱。

    地黃色黑入腎。

    而除血中之熱。

    氣血既治。

    百脈俱清。

    雖有邪氣。

    亦必自下。

    服後大便如漆則熱除之驗也。

    外台雲。

    大盒飯出黑沫。

     【百合地黃湯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

    漬一宿。

    當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

    煎取一升。

    去滓。

    納地黃汁。

    煎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常如漆。

    】(常。

    趙本作當是。

    徐沈尤并同。

    ) 【〔程〕】如漆。

    地黃汁也。

    案程注親驗之說。

    今從之。

    地黃汁。

    服之必瀉利。

    故雲中病勿更服。

     【百合病。

    一月不解。

    變成渴者。

    百合洗方主之。

    】 【〔尤〕】病久不解。

    而變成渴。

    邪熱留聚在肺也。

    單用百合。

    漬水外洗者。

    以皮毛為肺之合。

    其氣相通故也。

    洗已。

    食煮餅。

    按外台雲。

    洗身訖。

    食白湯餅。

    今也。

    本草。

    粳米小麥。

    并除熱止渴。

    勿以鹹豉者。

    恐鹹味耗水而增渴也。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

    以水一鬥。

    漬之一宿。

    以洗身。

    洗已食煮餅。

    勿以鹽豉也。

    】 總病論雲。

    煮餅。

    是切面條。

    湯煮水淘過。

    熱湯漬食之。

    活人書注雲。

    煮餅。

    即淡熟面條也。

    張師正倦遊錄雲。

    凡以面為食煮之。

    皆謂湯餅。

     【百合病。

    渴不瘥者。

    栝蒌牡蛎散主之。

    】 【〔尤〕】病變成渴。

    與百合洗方。

    而不瘥者。

    熱盛而津傷也。

    栝蒌根。

    苦寒。

    生津止渴。

    牡蛎。

    鹹寒。

    引熱下行。

    不使上爍也。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 上為細末。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 【百合病。

    變發熱者。

    (〔原注〕一作發寒熱。

    )百合滑石散主之。

    】 【〔鑒〕】百合病。

    如寒無寒。

    如熱無熱。

    本不發熱。

    今變發熱者。

    其内熱可知也。

    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

    熱從小便而除矣。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 上為散。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當微利者止服。

    熱則除。

    】 千金。

    一本雲。

    治百合病。

    小便赤澀。

    臍下堅急。

    外台同。

    郭白雲雲。

    仲景以藥之百合。

    治百合病。

    與神農經主治不相當。

    千古難曉其義。

    是以孫真人言。

    傷寒雜病。

    自古有之。

    前古名賢。

    多所防禦。

    至于仲景。

    時有神功。

    尋思旨趣。

    莫測其緻。

    所以醫人不能鑽仰萬一也。

    然百合之為物。

    豈因治百合之病。

    而後得名哉。

    或者病須百合可治。

    因名曰百合乎。

    少時見先生言。

    以百合湯。

    治一仆病得愈。

    餘是時未甚留意。

    不解仔細詳看。

    雖見其似寒似熱。

    似饑似飽。

    欲行欲卧。

    如百合之證。

    又自呼其姓名。

    有終夕不絕聲。

    至醒問之。

    皆雲不知。

    豈所謂如有神靈者耶。

     【百合病。

    見于陰者。

    以陽法救之。

    見于陽者。

    以陰法救之。

    見陽攻陰。

    複發其汗。

    此為逆。

    見陰攻陽。

    乃複下之。

    此亦為逆。

    】(脈經。

    陽法作陰法。

    陰法作陽法。

    ) 【〔沈〕】此治百合病之要法也。

    微邪伏于營衛。

    流行而病表裡。

    當分陰陽。

    以施救治可也。

     【〔鑒〕】百合一病。

    難分陰陽表裡。

    故以百合等湯主之。

    若病見于陰者。

    以溫養陽之法救之。

    見于陽者。

    以涼養陰之法救之。

    即下文見陽攻陰。

    或攻陰之後。

    表仍不解。

    複發其汗者。

    此為逆。

    見陰攻陽。

    或攻陽之後。

    裡仍不解。

    乃複下之者。

    此亦為逆也。

     【〔徐〕】内經。

    所謂用陰和陽。

    用陽和陰。

    即是此義。

    故諸治法皆以百合為主。

    至病見于陽。

    加一二味。

    以和其陰。

    病見于陰。

    加一二味。

    以和其陽。

    案千金雲。

    百合病。

    見在于陰。

    而攻其陽。

    則陰不得解也。

    複發其汗。

    為逆也。

    見在于陽。

    而攻其陰。

    則陽不能解也。

    複下之。

    其病不愈。

    文異意同。

     【狐惑之為病。

    狀如傷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卧起不安。

    蝕于喉為惑。

    蝕于陰為狐。

    不欲飲食。

    惡聞食臭。

    其面乍赤乍黑乍白。

    蝕于上部。

    則聲喝。

    (〔原注〕一作嗄。

    )甘草瀉心湯主之。

    】(巢源。

    作目攣不得閉。

    外台。

    作目瞑不得眠。

    為狐之下。

    巢源外台。

    有狐惑之病并五字。

    其面目。

    外台無目字。

    脈經。

    千金外台。

    并無甘草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