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結胸
關燈
小
中
大
《傷寒論》雲: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滿,此千古疑句也。
觀仲景以大小陷胸湯重方治結胸,以諸瀉心湯輕方治痞滿,則知發于陽、發于陰,乃言病之輕重。
舊注以發熱惡寒,發于陽;無熱惡寒,發于陰。
不知無熱惡寒者,陰症也,反下之,即死矣,焉能成痞滿?仲景豈用黃連瀉心寒藥,治誤下後之陰症乎!又雲:太陽病風傷于衛,當用桂枝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作結胸。
太陽病,寒傷于營,當用麻黃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成痞滿。
餘細玩之,亦不拘太陽一經以緻病。
下文雲: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症具,而以他藥下之。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若但滿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瀉心湯。
可見少陽經誤下,亦有結胸痞滿之症。
又以心下硬痛者,為結胸,以心下但滿而不痛者,為痞滿,可見結胸痞滿但以痛不痛分别病之輕重命名。
總之,三陽表邪未解而重,下早而變心下硬痛,名曰結胸;三陽表邪未解而輕,下早變心下但滿不痛,名曰痞滿。
仲景未曾盡拘太陽一經,亦未必以風寒傷衛傷營分别。
觀其用方主治,則以大陷胸湯丸,治心下直至小腹硬痛大結胸症;用小陷胸湯丸,但治心下痛小結胸症;以諸瀉心湯,但治心下滿不痛之痞氣。
細玩寒傷營發于陰,無汗之表邪症,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何故誤下反不成結胸反成不痛之痞滿,反用瀉心湯輕方,按此明明以症之輕重,命名立方。
其以陷胸瀉心立名者,以其病在心胸博位耳。
若熱邪内陷陽明大腸下部,則不得謂之結胸而為陽明腹痛下症,不用陷胸而用承氣湯下之矣。
又如表症未解,而誤下之,表邪内陷,系在太陰脾家陰經,而見下症者不用承氣,而用桂枝大黃湯。
以大黃下穢腐,以桂枝散内陷之表邪,且制大黃不傷太陰髒氣,不比結胸在上之陽經症,可用陷胸湯者;不比熱結在下之陽明症,可用承氣湯者。
外另有水結胸症,用生姜半夏湯者;有痰火結胸而用川連半夏湯者。
今餘又推展邪氣食氣,互相膠結,用平胃保和散者,凡此皆後世類結胸症也。
太陽篇雲: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滿。
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此條申明表熱未解,失汗誤下,成結胸痞滿之由。
言病發于陽,表熱之重者,下早表熱内陷而成結胸;發于陰,表熱之輕者,若下早成痞滿。
舊注風傷衛為陽,寒傷營為陰。
不知寒傷營無汗身痛,發熱之表邪,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
豈誤下反變痞滿之輕病?必是以表熱之輕重而分陰陽也。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内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燥煩,心下懊,陽氣内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浮而動數,表脈也。
頭痛發熱,盜汗惡寒,表症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結胸脈也。
膈内拒痛,懊,心下因硬,結胸症也,故用大陷湯。
設若不結胸,頭有汗遍身無汗,小便不利,則淤熱無從發洩,身發黃矣。
太陽病,重發汗而複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表症失汗,懼下有成結胸痞滿。
今重發汗,複下之,亦成結胸。
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故用大陷胸湯。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湯。
結胸而至頸項亦強,胸邪十分緊實,用大陷胸湯,恐過而不留;陷胸
觀仲景以大小陷胸湯重方治結胸,以諸瀉心湯輕方治痞滿,則知發于陽、發于陰,乃言病之輕重。
舊注以發熱惡寒,發于陽;無熱惡寒,發于陰。
不知無熱惡寒者,陰症也,反下之,即死矣,焉能成痞滿?仲景豈用黃連瀉心寒藥,治誤下後之陰症乎!又雲:太陽病風傷于衛,當用桂枝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作結胸。
太陽病,寒傷于營,當用麻黃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成痞滿。
餘細玩之,亦不拘太陽一經以緻病。
下文雲: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症具,而以他藥下之。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若但滿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瀉心湯。
可見少陽經誤下,亦有結胸痞滿之症。
又以心下硬痛者,為結胸,以心下但滿而不痛者,為痞滿,可見結胸痞滿但以痛不痛分别病之輕重命名。
總之,三陽表邪未解而重,下早而變心下硬痛,名曰結胸;三陽表邪未解而輕,下早變心下但滿不痛,名曰痞滿。
仲景未曾盡拘太陽一經,亦未必以風寒傷衛傷營分别。
觀其用方主治,則以大陷胸湯丸,治心下直至小腹硬痛大結胸症;用小陷胸湯丸,但治心下痛小結胸症;以諸瀉心湯,但治心下滿不痛之痞氣。
細玩寒傷營發于陰,無汗之表邪症,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何故誤下反不成結胸反成不痛之痞滿,反用瀉心湯輕方,按此明明以症之輕重,命名立方。
其以陷胸瀉心立名者,以其病在心胸博位耳。
若熱邪内陷陽明大腸下部,則不得謂之結胸而為陽明腹痛下症,不用陷胸而用承氣湯下之矣。
又如表症未解,而誤下之,表邪内陷,系在太陰脾家陰經,而見下症者不用承氣,而用桂枝大黃湯。
以大黃下穢腐,以桂枝散内陷之表邪,且制大黃不傷太陰髒氣,不比結胸在上之陽經症,可用陷胸湯者;不比熱結在下之陽明症,可用承氣湯者。
外另有水結胸症,用生姜半夏湯者;有痰火結胸而用川連半夏湯者。
今餘又推展邪氣食氣,互相膠結,用平胃保和散者,凡此皆後世類結胸症也。
太陽篇雲: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滿。
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此條申明表熱未解,失汗誤下,成結胸痞滿之由。
言病發于陽,表熱之重者,下早表熱内陷而成結胸;發于陰,表熱之輕者,若下早成痞滿。
舊注風傷衛為陽,寒傷營為陰。
不知寒傷營無汗身痛,發熱之表邪,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
豈誤下反變痞滿之輕病?必是以表熱之輕重而分陰陽也。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内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燥煩,心下懊,陽氣内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浮而動數,表脈也。
頭痛發熱,盜汗惡寒,表症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結胸脈也。
膈内拒痛,懊,心下因硬,結胸症也,故用大陷湯。
設若不結胸,頭有汗遍身無汗,小便不利,則淤熱無從發洩,身發黃矣。
太陽病,重發汗而複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表症失汗,懼下有成結胸痞滿。
今重發汗,複下之,亦成結胸。
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故用大陷胸湯。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湯。
結胸而至頸項亦強,胸邪十分緊實,用大陷胸湯,恐過而不留;陷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