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潮熱
關燈
小
中
大
潮熱者,如潮水之有準,而不失其時。
但熱不寒,不若似瘧,先寒後熱,尚有表症者。
發作有時,不若發熱壯熱煩熱常熱不休者。
雜症潮熱,有實有虛。
外感潮熱,惟以陽明腸胃,積熱燥屎所緻。
故潮熱多用清、下二法,以裡症多也。
然又有分别,發于寅卯二時,先有微寒而熱者,此少陽潮熱。
無汗脈浮,柴胡防風湯;有汗脈弦,小柴胡湯;大便秘有下症者,大柴胡湯,虛人,柴胡引子。
發于巳午二時,或一日一發者,此太陽潮熱。
脈浮無汗,羌活沖和湯;熱結膀胱,導赤各半湯,重加羌活。
發于申未二時,或間日發作者,此是陽明腸胃積熱,宜川連枳殼湯;然脈浮無汗,尚宜幹葛解肌湯;有汗脈大,口渴,用葛根白虎湯;若胸前飽悶,右脈弦滑,保和散,重加消導;若大便結有下症者,大幹葛湯下之;若腹脹滿作痛,欲大便不得,便手足多汗,用三乙承氣湯。
潮熱不用發表之方者,以潮熱無表症耳。
若表邪未散者,仍用發散。
是以潮熱,亦有用雙解散、小柴胡湯和解而愈者。
未可徒恃清、下二法者。
總之,自汗脈沉數,無表邪之潮熱,宜清裡,不必解表。
無汗脈浮大,有表症之潮熱,宜解表。
即有裡邪,亦隻宜雙解表裡,未可單清裡熱,反礙表邪。
即表邪盡解,裡症潮熱,如無下症者,未可即下。
以上言有表有裡之潮熱也。
又有外不常熱,每至五更,即覺煩熱,至辰巳或午未申,則内火上沖,或嘔或脹,或作痛,或胸前脅肋一片,每至其時,發熱如火,一日一發,不愆其期,此積熱痰火,内伏作患,從裡發外之潮熱也。
宜升麻清胃湯合枳殼川連湯、栀連二陳湯,加海石、栝蒌,清積熱,化痰涎。
甚至腹作痛,有下症者,導痰湯加大黃、玄明粉下之。
若食滞未消,忌寒涼抑遏者,宜保和平胃散消食積。
若痰食皆消,惟存積熱不解,家秘用幹葛而熱從表解,川連同枳殼而洩大便,川連同木通而清小便,得内外分消之法。
此言裡有積熱之潮熱也。
又有熱病後,每至申酉,微有潮熱,此名日暮微煩,陽明腸胃積熱未清,二便未滑,又食谷太早。
仲景雲:損谷即愈。
此言戒谷食,并用寒涼,微下大腸,損其腹中之谷食,兼清其餘熱,宜用枳殼、木通、川連、大黃、黃芩、山栀以治之;或栀子豆豉湯加枳實、大黃,同食複主治亦可。
太陽病,重發汗,複下之,不大便,舌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大陷胸湯。
此條不治潮熱,但治結胸,故詳注結胸症。
陽明潮熱,大便硬,可與承氣湯。
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食。
此申明用承氣法,必以轉失臭氣為糞定硬。
若不轉臭氣,其糞初頭一段雖硬,後即是溏糞。
若誤攻,腹必脹滿不食。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矣。
手足汗出者,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
若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
如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
陽明病脈不浮大,而
但熱不寒,不若似瘧,先寒後熱,尚有表症者。
發作有時,不若發熱壯熱煩熱常熱不休者。
雜症潮熱,有實有虛。
外感潮熱,惟以陽明腸胃,積熱燥屎所緻。
故潮熱多用清、下二法,以裡症多也。
然又有分别,發于寅卯二時,先有微寒而熱者,此少陽潮熱。
無汗脈浮,柴胡防風湯;有汗脈弦,小柴胡湯;大便秘有下症者,大柴胡湯,虛人,柴胡引子。
發于巳午二時,或一日一發者,此太陽潮熱。
脈浮無汗,羌活沖和湯;熱結膀胱,導赤各半湯,重加羌活。
發于申未二時,或間日發作者,此是陽明腸胃積熱,宜川連枳殼湯;然脈浮無汗,尚宜幹葛解肌湯;有汗脈大,口渴,用葛根白虎湯;若胸前飽悶,右脈弦滑,保和散,重加消導;若大便結有下症者,大幹葛湯下之;若腹脹滿作痛,欲大便不得,便手足多汗,用三乙承氣湯。
潮熱不用發表之方者,以潮熱無表症耳。
若表邪未散者,仍用發散。
是以潮熱,亦有用雙解散、小柴胡湯和解而愈者。
未可徒恃清、下二法者。
總之,自汗脈沉數,無表邪之潮熱,宜清裡,不必解表。
無汗脈浮大,有表症之潮熱,宜解表。
即有裡邪,亦隻宜雙解表裡,未可單清裡熱,反礙表邪。
即表邪盡解,裡症潮熱,如無下症者,未可即下。
以上言有表有裡之潮熱也。
又有外不常熱,每至五更,即覺煩熱,至辰巳或午未申,則内火上沖,或嘔或脹,或作痛,或胸前脅肋一片,每至其時,發熱如火,一日一發,不愆其期,此積熱痰火,内伏作患,從裡發外之潮熱也。
宜升麻清胃湯合枳殼川連湯、栀連二陳湯,加海石、栝蒌,清積熱,化痰涎。
甚至腹作痛,有下症者,導痰湯加大黃、玄明粉下之。
若食滞未消,忌寒涼抑遏者,宜保和平胃散消食積。
若痰食皆消,惟存積熱不解,家秘用幹葛而熱從表解,川連同枳殼而洩大便,川連同木通而清小便,得内外分消之法。
此言裡有積熱之潮熱也。
又有熱病後,每至申酉,微有潮熱,此名日暮微煩,陽明腸胃積熱未清,二便未滑,又食谷太早。
仲景雲:損谷即愈。
此言戒谷食,并用寒涼,微下大腸,損其腹中之谷食,兼清其餘熱,宜用枳殼、木通、川連、大黃、黃芩、山栀以治之;或栀子豆豉湯加枳實、大黃,同食複主治亦可。
太陽病,重發汗,複下之,不大便,舌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大陷胸湯。
此條不治潮熱,但治結胸,故詳注結胸症。
陽明潮熱,大便硬,可與承氣湯。
若不轉失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食。
此申明用承氣法,必以轉失臭氣為糞定硬。
若不轉臭氣,其糞初頭一段雖硬,後即是溏糞。
若誤攻,腹必脹滿不食。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矣。
手足汗出者,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
若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
如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
陽明病脈不浮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