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頭痛

關燈
白芷;少陽見症,加柴胡;有火者,加黃芩,即合選奇湯。

     【柴胡防風湯】即小柴胡湯加防風。

     此治少陽風邪頭痛之方。

     【小柴胡湯】加減詳寒熱門。

     【二白幹葛湯】 蔥白白芷幹葛升麻 此陽明表邪頭痛之方。

    症兼太陽者,加羌活、防風、川芎。

    症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 胸前嘔惡,合二陳平胃散;有火者,加栀連。

     【白虎葛根湯】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此陽明裡熱頭痛之方。

    若帶太陽表邪,加羌活、防風,症兼少陽,加柴胡、川芎,小便黃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症者,加酒煮大黃。

     【大葛根湯】 幹葛石膏枳殼大黃廣皮甘草知母 此治陽明表邪未盡,大便秘結,積熱上沖頭痛之方。

    若帶惡寒表熱,症兼太陽者,即不可用。

     【芎蘇瀉白散】 川芎紫蘇防風桑白皮地骨皮荊芥甘草 此治風傷肺氣,咳嗽寒熱頭痛之方。

    若症兼太陽,加羌活,兼陽明,加幹葛、白芷,兼少陽,加柴胡。

     【防風散】 防風桔梗濃樸甘草石膏幹葛 此治肺胃二經,風熱上沖頭痛之方。

    防風散風,石膏清熱,與桔梗同用,清肺也;與幹葛同用,清胃也。

    濃樸、甘草和胃氣以升降浮沉也。

    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薄荷、荊芥。

     【防風神術湯】 防風蒼術甘草石膏 此治風濕熱三氣頭痛之方。

    風氣勝者,倍防風加羌活,濕氣勝者,倍蒼術加白芷,熱氣勝者,倍石膏加黃柏;太陽見症,加本;陽明見症,加升麻;少陽見症,加柴胡。

    通加川芎少許,上行頭角。

     【羌活選奇湯】 羌活防風黃芩甘草 此治太陽風熱頭痛之方。

    若少陽見症,加柴胡、川芎;陽明見症,加升麻、白芷。

    風熱甚,加薄荷、荊芥、本;裡有積熱,加栀、連;若時常痛發,俗名頭風痛者,加蔓荊子、本;冒寒即痛,加細辛、川芎。

     【星石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膽星石菖蒲。

     此治痰飲凝結中脘,上沖頭額,時常作痛之方。

    兼風者,加防風、荊芥;兼火者,加栀、連;兼寒者、加細辛、川芎;發熱惡寒,加羌活;頭額作痛,痛連于目,加幹葛、白芷、升麻;往來寒熱,痛連頭角,下連耳之前後,加柴胡、川芎。

     【平胃二陳湯】即二陳湯和平胃散。

     時常頭痛,俗名頭風痛。

    本于内伏痰積,外冒風寒,是以頭痛之症。

    若兼惡心飽悶者,必痰積作患。

    餘嘗以此方合保和散,重加豆蔻、石菖蒲、萊菔子,除去在胃之病根,則痛不發。

     【導痰湯】見似瘧。

     頭痛症,兼嘔吐惡心者,則以此方治痰飲。

    若外冒寒者,加羌活、細辛、蔓荊子、川芎、本;冒風者,加防風、荊芥;冒暑熱者,加黃連、滑石;冒風濕者,加防風、蒼術、白芷、石菖蒲。

     【控涎丹】 甘遂大戟白芥子 痰飲伏于脅下作痛,名懸飲支飲,用十棗湯。

    痰伏胃家,上攻頭額作痛,則用控涎丹。

    同用甘遂、大戟,彼以芫花易白芥子,此以白芥子易芫花。

    同一痰飲病,一痛于脅,一痛于頭,故有上散下行之不同。

     【二陳栀連膽星湯】即二陳湯加栀、連、膽星。

     上條皆是痰飲,此乃痰火上沖。

    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藥,先去外邪。

     【四物知柏湯】即四物湯加知母、黃柏。

     此方本治内傷陰火,内沖頭痛。

    立此互考,相得益彰。

     【十棗湯】見脅痛。

     【竹葉石膏湯】見口渴。

     【調胃承氣湯】見大便結。

     外感頭痛,禁用下行。

    今以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故以此方微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