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惡寒

關燈
太陽脈,又見無汗而喘,太陽寒傷營之症,故重申發汗散表之治也。

     本太陽病,初得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以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

     此太陽病,因發汗出不徹,以緻轉入陽明。

    若汗雖多,尚微發熱惡寒,外邪未解,且未見潮熱,未可用承氣湯。

    若腹大滿,又見大便不通,亦止可以小承氣湯,略微和胃氣,勿令其大洩,以起初汗不透徹故耳。

     陽明中風,口苦咽幹,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口苦咽幹,腹滿陽明症也。

    但微喘發熱惡寒,又見浮緊太陽脈,則不可下,若誤下,則表邪内陷,腹滿而小便不利。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複有裡也,可與小柴胡湯。

     傷寒五六日,少陽時也。

    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少陽症也。

    大便硬,陽明結也。

    但脈細,此少陽微結,非陽明實結,故用小柴胡湯。

     少陰病,下利。

    若利自止,惡寒蜷卧。

    手足溫者,可治。

     此條以下,皆中寒陰症也。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

     同一背惡寒,若口幹而渴,以别陽明,口中和而不渴,以别少陰。

     【麻黃湯】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仲景治北方冬令,太陽經惡寒發熱,頭痛,脈浮,無汗之症,以麻黃、桂枝發營衛之邪,從皮毛外出。

    又恐肺得風寒而閉郁,故用杏仁潤肺以開洩皮毛。

    然未可概治江浙溫熱之地,三時溫熱之時,故陶氏有加減法:裡有熱,加石膏、黃芩;少陽見症,加柴胡;陽明見症,加幹葛;小便不利,加木通、車前子。

    夏秋用羌活、獨活,易去麻黃、桂枝。

     【加減羌活湯】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柴胡幹葛廣皮甘草 北方、長沙等地,冬月允宜麻黃湯。

    若南方溫熱之時,則麻、桂辛熱,故家秘用此方,臨症加減。

    裡有熱或火令,加黃芩、石膏、知母;胸前飽悶,加枳殼、濃樸、桔梗;脅肋刺痛,加青皮、山栀、木通、蘇梗;嘔吐,加半夏;食滞,加山楂、麥芽、萊菔子;頭痛,加川芎。

     【十味芎蘇散】 川芎紫蘇幹葛柴胡枳殼桔梗半夏茯苓廣皮甘草 少陽陽明,惡寒發熱,兼胸次不寬,用此方散二經表邪,解在裡凝滞。

    惡寒無汗,脈浮,加羌活、防風;口渴消水,加知母、石膏;裡有積熱,加栀連;唇焦口燥,去川芎、半夏,加天花粉、知母。

     【桂枝湯】 桂枝白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傷寒無汗,發熱惡寒,仲景已立麻黃湯。

    今有汗發熱惡風症,立桂枝湯。

    以症輕于前症,方亦輕于前,故不用麻黃、杏仁開毛竅,而用白芍藥斂津血,姜棗調中氣,惟以桂枝一味,以治汗出邪不解之症。

    然治南方熱令,亦犯辛溫,故立加減于後:春加石膏、黃芩; 熱令用防風易桂枝;裡有熱者,不用此方;惡寒身痛,加羌活;足冷,加獨活;時寒時熱,加柴胡;陽明有邪,加幹葛。

     【加減防風湯】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北方冬令,發熱有汗,脈浮緩,用桂枝湯。

    若南方溫熱之時,或内有積熱之人,家秘化立此方代之。

    因陶氏加減沖和湯,未合仲景之旨耳。

    症兼陽明,加幹葛;兼少陽,加柴胡; 口渴消水,加石膏知母;裡有積熱,加栀連;胸前飽滿,加枳殼廣皮。

     【葛根湯】 葛根麻黃桂枝白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太陽無汗惡寒,未郁熱者,北方冬月用麻黃湯。

    陽明無汗惡寒,北方用此方。

    三時南方人,或裡有熱者,以羌活、獨活易麻、桂;無汗而喘,脈浮而緊,以杏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