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阙,遊宴玉京也。

     師曰:此是道君授經於靈寶淨明天尊之時,具說此經有薦拔祖考,超出幽夜之功用。

    於說戒之後雲:此乃為弟子燒草人券,追資億劫種親。

     右自道言凡誦是經,至玉京也,續雲:吾今授汝秘法,為汝奉依明科,薦拔先亡億劫春屬。

    汝得法之後,切冀榮華,敷揚教風,上報道君之恩。

    乃為弟子存念燒草人。

    事見本章具載。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屍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

    一切天人,莫不受度。

    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師曰:此是道君傳經與靈寶淨明天尊之時,受記保舉之詞。

    於拔度弟子先祖魂魄之後,再伸此言,加補弟子仙職,出給文牒。

     右燒草人文券了,師就坐說上文。

    自上學之士,至生死蒙惠,續雲:吾今授汝秘法,說超汝玄祖。

    今更依科,祈叩上聖高尊,保舉汝姓名書注玄譜,遙補仙階,汝慎無忽。

    所有度補劄牒文,付弟子,乃以下文勑勵神将度印。

     上天所寶,不傳下士,至士資金寶,效心盟天而傳。

    輕洩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師曰:此是道君授經之時,差玉童玉女護度弟子,因作是語,今為定格。

    右補職弟子了,念上天所寶,至受經者身,續雲:凡受仙官,必有将佐,汝宜修檢。

     次念勑勵官将咒,勑曰:洞神有約,元帥帝君。

    司惡司善,史史精勤。

    玉童玉女,保衛侍經。

    一切佐治,不得違盟。

     右以左手掐中指玉皇文,一發而出面中山,取炁一口吹弟子。

    次付法書劍印,付弟子畢,再念下文。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箓白簡,削死上生。

    十月長齋,誦詠是經,與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

    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

     師曰:此是道君傳度之後,重伸勸戒靈寶淨明天尊之詞。

    謝恩畢,以示叮咛委曲之意。

     師曰:凡傳度,随力建醮行科,三獻宣詞訖,就六位前,左設香案坐,法師存神戴遠遊冠,衣绛绫文袍,青巾單皂,赤舄,衣朱裳,手執玉珪、銅佩,如洞神下教仙卿。

    先拜祖師衆真畢,就傍立,為弟子說戒,弟子各長跪。

    法師先祝香,皈依三寶,為君王師資禱福。

    次自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至德難可勝,續雲#2;吾今得此秘法,用以度汝等,汝等宜克心勉勵,慎守戒科。

    弟子法帥就坐,演說十戒。

     一者,無忘八極。

     忠者欽之極,孝都順之極,康者清之極,馑者戒之極,寬者廣之極,裕者樂之極,容者和之極,忍者智之極。

    天以鬥為極,地以嶽為極。

    天以有極,則能聚衆炁。

    地以有極,則能聚衆形。

    屋以有極,則能聚衆木。

    人之有八極,亦如是也,故能集善。

    善立則道備,道備則所聞所見自然廓開,所應所修自然順适。

    此得靈寶淨明飛仙度人之基也。

     二者,無忘鑒水。

     镒者喻心,水者喻性。

    心明則萬法皆照,性淨則五濁不歸。

    道之在人圓通,非蒙蔽可了,非操動可達。

    托镒水而悟心性,此得靈寶淨明飛仙之體也。

     三者,無忘日錄。

     日錄者,所以修檢善惡之處。

    世患不能自知,患不能聞,不能聽言,則無所益。

    今以日錄,錄日所為,不可下筆處,皆己非也,改之為貴。

    則日錄者,不教之師也,不說之友也,不诏之君父,不約之法度,不可忘之。

    此得靈寶淨明飛仙之相也。

     四者,無忘追度安鎮。

     人之所親,不過父母,所尊不過君王。

    上知君王、父祖之德,而思必報者,追度安鎮是也。

    追者,謂誦經行符,上為父祖六親之過去者,以資冥路。

    度者,謂誦經行符,上為父祖六親之存者,以資福算。

    安鎮者,謂誦經行符,上祝國王帝主聖壽,安鎮四方。

    召龍行雨,驅妖誠毒,保護民物,禳度星辰,皆其一也。

    或在家行祖父之志,在官分君主之職,種種利益,有可報稱,皆即為之。

    凡木之葉落,尚自糞其本根,複命之義也。

    人之報本,不可不勉。

    此得靈寶淨明飛仙度人之宜也。

     五者,無忘救治。

     救治之衛,慈憫為先。

    凡有病者,為其誦經行符,至誠禳卻,如己父母。

    男女凡有方便,種種惠澤,皆盡其心。

    隻如往官行法,務布陰功。

    寬平設法,思久而有弊,三省而行。

    智勇用兵,思進而有敗,三省而動。

    其或修治橋梁,當塗種植,有益於世者,皆力行之。

    夫人之有慈念,如木之有本根。

    人而不仁,不逮於禽獸。

    故昔有猩猩活象,義鹘搏蛇。

    救難除害,有如此者,可不思之。

    此得靈寶淨明飛仙度人之由也。

     六者,無忘服煉。

     服煉之衛,參同天地,效法陰陽,念念正真,存存不缺,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