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狀态,自己又能應付裕如了。
6點30分,凱茨把車開進警察局的車庫。
今天她紮起了頭發,穿一件棉制藍色襯衫,腰紮一條棕色皮帶,腋下夾着夾克,看起來神清氣爽。
湯姆·麥金尼斯已經到了15分鐘,穆爾警官10分鐘前就進了辦公室。
新來的頭兒諾曼·布萊克賽,則不到6點就來了。
不到7點一刻,人聚集了。
會議室搬到了樓上。
一縷陽光從窗外透過來,照在講台前穆爾的臉上。
靠牆放着三塊闆,上面釘着三個被害人的死亡現場照片,分别寫着喬治叫B恩利,吉姆·格林,還有新近被謀殺的彼得·菲利浦,比奇曼的名字。
旁邊還有兩塊刺眼的白闆,上面什麼都沒寫。
穆爾解釋說,這是新頭兒的新做法,要大家把案情盡早弄個水落石出。
這時布萊克賽走進會議室,大家頓時靜下來。
布萊克賽身材魁梧,膚色較黑,長着一頭濃密的頭發,看上去頗有威嚴。
他曾經憑着這副身闆在橄榄球賽場上馳騁過10個年頭。
從美國回來,他曬黑了許多。
談起在洛杉矶的經曆,他總是笑笑說“不值一提”。
他的頭發又黑又亮,給人的感覺就像一位技盔戴甲,騎着白馬的武士。
隻見他大步登上講台,坐到中間的座位上。
布萊克賽掃視着台下等着大家安靜下來。
他擡了擡肩,表示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
台下的嗡嗡聲霎時消失了,凱茨隻聽見高自己不遠的地方好像有人在竊竊私語。
布萊克賽還是沒有開口,他順手拿起一疊卡片在桌上“咚咚”敲了幾下。
這一下連竊竊私語也聽不見了。
大家靜靜地等了一小會兒,等确定沒有人開小差時,他才開了口。
那聲音聽起來渾厚而且威嚴: “我——”他頓了一下,“我是總督察諾曼·布萊克賽。
老實說,我并不想上這鬼地方來。
”他又掃視了一遍屋子, “……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在12月底之前抓到這個家夥。
”台下傳來挪動椅子的聲音,咳嗽聲。
“我要求在72小時之内,把三個被害人的情況了解個徹底。
我不管你們他媽的采用什麼手段,但這個要求必須做到。
你們的成績将被記錄在案,作為以後升降職的參考證明。
怎麼樣?有沒有疑問?”底下沒人應聲,布萊克賽不動聲色。
“有沒有問題?”他又問了一遍,這回有人發問了。
“呃,先生。
”聽聲音,提問的是聖,凱茨很想回頭看,可還是忍住了,隻聽他說:“我叫聖,先生。
關于比奇曼,現在有确切消息嗎?” “穆爾警察官,你回答他!” 穆爾站起來,走到離麥克風很遠的地方,幾乎聽不見他在說什麼。
他的臉微微紅了一下,把麥克風朝自己的方向挪了挪:“……我們正在盡快地用特種技術檢查,晚上可以知道結果。
” “謝謝警官。
”聖坐下了,凱茨替他感到些尴尬。
不過,屋裡的緊張氣氛倒是緩和了一些。
有人又問了幾個關于電腦的問題。
最後布萊克賽又補充說,一般系列殺人案都會留下痕迹,不過現在誰也不能斷言手上的案子是不是系列案件。
“還有嗎?”布萊克賽掃視着台下,等了幾十秒鐘。
他向穆爾示意了一下,走下講台離開會場。
鮑勃·穆爾走到麥克風前,深深吸了口氣: “好吧,夥計們。
新官上任……” 這時,凱茨舉起手來。
“弗拉德,你有什麼問題?” “麥金尼斯探長還繼續留在組裡嗎?” “是的。
他現在正在給總督察寫報告。
” “那我們……” “我們還是原班人馬,至少現在是。
今天上午去比奇曼家。
雷德·盧卡斯、林賽,你們幾個留在這裡。
其餘的人出發,最遲晚上八點回來。
” 說完這番話,他見台下沒什麼動靜,便拍拍手說:“行了!擡腳上路吧!” 15 通往霍歇姆的公路上,凱茨駕着車,目不轉睛地盯着前方路面。
她身邊坐着穆爾警官。
麥金尼斯孤零零地坐在後面,一言不發,像是陷入了沉思。
雨下得很大。
路上的灰塵夾着雨水,給車窗玻璃罩上了一層灰色。
凱茨隻能從雨刷掃動的間歇依稀辨認路上的情形。
上午,凱茨費了好大勁才沒被分到挨戶調查的小組裡去。
布萊克賽擴大了挨戶調查的範圍,還要求重新調查所有的出租車公司。
此刻,林塞爾、盧卡斯和雷德正帶着一支30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進行大規模調查。
比利·廷格爾和一個叫莫伊拉·迪本的女警被調到了電腦中心。
那裡是個絕對禁煙的地方。
雖然莫伊拉·迪本是布賴頓漂亮的女警察,可這也給不了廷格爾多少安慰,因為迪本也是個禁煙積極分子。
穆爾拍了拍凱茨面前的儀表盤:“往加特威克方向走,這家夥在那兒。
” 彼得·比奇曼的房子坐落在一條死胡同裡。
由于天下雨,幾乎沒人注意到警車的到來,更沒有平日裡那些圍觀者。
當他們開往十四号時,隻有一扇窗戶掀開了窗簾。
門口值班的警察一一查看了三個人的證件,對麥金尼斯道:“先生,法醫的吩咐,請您換鞋,鞋在門後面。
” 他們換上鞋,踏到屋裡。
這裡看上去沒什麼特别。
“屍體在哪裡?”凱茨急切地問。
“在大卧室裡,像前兩樁案子一樣,現場沒有搏鬥的痕迹,”不知為什麼,穆爾狡黠地一笑。
“隻是肛門處有大面積傷痕。
” “是怎麼弄的?” “還不清楚。
” “他是不是……” “同性戀?”穆爾問,“你是怎麼想的,弗拉德?” “我現在什麼也想不出來。
”凱茨隻能這麼回答,“我盡量不去做什麼假設。
一個好偵探要有能容納各種假設的開放頭腦。
” 彼得·比奇曼的生命以一種不同異常的方式結束了。
從住所來看,他的生活倒是沒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
房子不大,客廳、樓梯以及兩個卧室都鋪着灰色地毯,連廚房的地闆也是一種灰色的防水材料。
牆上挂着一幅印刷品,畫着一頭扛着重物的大象。
廚房裡淩亂地堆放着鍋碗瓢盆,其中大多數都在水池裡。
窗台上還放着一溜瓶瓶罐罐。
樓上也是空蕩蕩的,其中一個房間除了一塊熨衣闆和一隻塞滿襯衫的筐子以外,再也找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當時,格裡夫斯從窗子進入隔壁的房間,發現比奇曼坐在床上的一堆靠枕中間,腿上還放着一本打開的大英百科全書。
房間的窗子底下,亂糟糟地堆着兩堆同樣的百科全書,大約有30卷。
其中最上面一本的封皮上還有格裡夫斯跳窗進來時留下的腳印。
麥金尼斯喃喃自語道:“太奇怪了……” “湯姆,你發現什麼了?” “我發現一所毫無生氣的房子,還有一個這樣的死者。
鮑勃,這裡除了30卷百科全書,再也找不出别的書來,你不覺得這有點怪嗎?”“也許是剛買的,”鮑勃在一旁說,“也有可能是從超市抽獎得來的。
” “弗拉德,你覺得這兒有疑點嗎?” “我已經記下來了,準備繼續調查,先生。
” “房間的壁櫥裡除了兩套淺色西裝和幾件藍襯衣以外,再也找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地闆上有兩雙漆黑锃亮的皮鞋。
這裡找不出信件,收據,甚至連報紙雜志都沒有。
整座房子空蕩蕩的冷清得很。
凱茨心裡感到一陣隐隐的傷感。
她仿佛看見彼得·比奇曼孤零零地坐在樓下,邊吃着方便面邊看電視新聞的樣子。
她在想,書商是用了什麼推銷術,才說服比奇曼買下了這麼多卷的百科全書。
“買一套百科全書要多少錢?”探長正在有一搭設一搭地問着穆爾,“500鎊還是1000鎊?”鮑勃·穆爾認為這套書至少值1500鎊。
“死者雖然有機會買到打折的音響,可他卻沒買那東西,隻有一台便宜的電視機,幾件必不可少的家具。
可他卻花一千多塊錢買書。
” “也許他喜歡讀書。
”穆爾說。
“我看不像。
我看不出他有讀書的迹象。
這裡連一兩本平裝書都沒有。
” “要是這些書真值1000鎊的話……”凱茨邊想邊說。
“什麼?”麥金尼斯追問。
“伯恩利和格林花了同樣數目的錢用來裝修。
如果我們能找到推銷這些書的人,而且要是比奇曼支付的也是現金的話……” “那怎麼樣?” “我不敢肯定,先生。
不過……” “推銷這些書的人,名叫湯姆林森。
”穆爾手裡拿着一張白紙片,語調平闆地說,“請把這張名片收好,弗拉德。
”
6點30分,凱茨把車開進警察局的車庫。
今天她紮起了頭發,穿一件棉制藍色襯衫,腰紮一條棕色皮帶,腋下夾着夾克,看起來神清氣爽。
湯姆·麥金尼斯已經到了15分鐘,穆爾警官10分鐘前就進了辦公室。
新來的頭兒諾曼·布萊克賽,則不到6點就來了。
不到7點一刻,人聚集了。
會議室搬到了樓上。
一縷陽光從窗外透過來,照在講台前穆爾的臉上。
靠牆放着三塊闆,上面釘着三個被害人的死亡現場照片,分别寫着喬治叫B恩利,吉姆·格林,還有新近被謀殺的彼得·菲利浦,比奇曼的名字。
旁邊還有兩塊刺眼的白闆,上面什麼都沒寫。
穆爾解釋說,這是新頭兒的新做法,要大家把案情盡早弄個水落石出。
這時布萊克賽走進會議室,大家頓時靜下來。
布萊克賽身材魁梧,膚色較黑,長着一頭濃密的頭發,看上去頗有威嚴。
他曾經憑着這副身闆在橄榄球賽場上馳騁過10個年頭。
從美國回來,他曬黑了許多。
談起在洛杉矶的經曆,他總是笑笑說“不值一提”。
他的頭發又黑又亮,給人的感覺就像一位技盔戴甲,騎着白馬的武士。
隻見他大步登上講台,坐到中間的座位上。
布萊克賽掃視着台下等着大家安靜下來。
他擡了擡肩,表示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
台下的嗡嗡聲霎時消失了,凱茨隻聽見高自己不遠的地方好像有人在竊竊私語。
布萊克賽還是沒有開口,他順手拿起一疊卡片在桌上“咚咚”敲了幾下。
這一下連竊竊私語也聽不見了。
大家靜靜地等了一小會兒,等确定沒有人開小差時,他才開了口。
那聲音聽起來渾厚而且威嚴: “我——”他頓了一下,“我是總督察諾曼·布萊克賽。
老實說,我并不想上這鬼地方來。
”他又掃視了一遍屋子, “……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在12月底之前抓到這個家夥。
”台下傳來挪動椅子的聲音,咳嗽聲。
“我要求在72小時之内,把三個被害人的情況了解個徹底。
我不管你們他媽的采用什麼手段,但這個要求必須做到。
你們的成績将被記錄在案,作為以後升降職的參考證明。
怎麼樣?有沒有疑問?”底下沒人應聲,布萊克賽不動聲色。
“有沒有問題?”他又問了一遍,這回有人發問了。
“呃,先生。
”聽聲音,提問的是聖,凱茨很想回頭看,可還是忍住了,隻聽他說:“我叫聖,先生。
關于比奇曼,現在有确切消息嗎?” “穆爾警察官,你回答他!” 穆爾站起來,走到離麥克風很遠的地方,幾乎聽不見他在說什麼。
他的臉微微紅了一下,把麥克風朝自己的方向挪了挪:“……我們正在盡快地用特種技術檢查,晚上可以知道結果。
” “謝謝警官。
”聖坐下了,凱茨替他感到些尴尬。
不過,屋裡的緊張氣氛倒是緩和了一些。
有人又問了幾個關于電腦的問題。
最後布萊克賽又補充說,一般系列殺人案都會留下痕迹,不過現在誰也不能斷言手上的案子是不是系列案件。
“還有嗎?”布萊克賽掃視着台下,等了幾十秒鐘。
他向穆爾示意了一下,走下講台離開會場。
鮑勃·穆爾走到麥克風前,深深吸了口氣: “好吧,夥計們。
新官上任……” 這時,凱茨舉起手來。
“弗拉德,你有什麼問題?” “麥金尼斯探長還繼續留在組裡嗎?” “是的。
他現在正在給總督察寫報告。
” “那我們……” “我們還是原班人馬,至少現在是。
今天上午去比奇曼家。
雷德·盧卡斯、林賽,你們幾個留在這裡。
其餘的人出發,最遲晚上八點回來。
” 說完這番話,他見台下沒什麼動靜,便拍拍手說:“行了!擡腳上路吧!” 15 通往霍歇姆的公路上,凱茨駕着車,目不轉睛地盯着前方路面。
她身邊坐着穆爾警官。
麥金尼斯孤零零地坐在後面,一言不發,像是陷入了沉思。
雨下得很大。
路上的灰塵夾着雨水,給車窗玻璃罩上了一層灰色。
凱茨隻能從雨刷掃動的間歇依稀辨認路上的情形。
上午,凱茨費了好大勁才沒被分到挨戶調查的小組裡去。
布萊克賽擴大了挨戶調查的範圍,還要求重新調查所有的出租車公司。
此刻,林塞爾、盧卡斯和雷德正帶着一支30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進行大規模調查。
比利·廷格爾和一個叫莫伊拉·迪本的女警被調到了電腦中心。
那裡是個絕對禁煙的地方。
雖然莫伊拉·迪本是布賴頓漂亮的女警察,可這也給不了廷格爾多少安慰,因為迪本也是個禁煙積極分子。
穆爾拍了拍凱茨面前的儀表盤:“往加特威克方向走,這家夥在那兒。
” 彼得·比奇曼的房子坐落在一條死胡同裡。
由于天下雨,幾乎沒人注意到警車的到來,更沒有平日裡那些圍觀者。
當他們開往十四号時,隻有一扇窗戶掀開了窗簾。
門口值班的警察一一查看了三個人的證件,對麥金尼斯道:“先生,法醫的吩咐,請您換鞋,鞋在門後面。
” 他們換上鞋,踏到屋裡。
這裡看上去沒什麼特别。
“屍體在哪裡?”凱茨急切地問。
“在大卧室裡,像前兩樁案子一樣,現場沒有搏鬥的痕迹,”不知為什麼,穆爾狡黠地一笑。
“隻是肛門處有大面積傷痕。
” “是怎麼弄的?” “還不清楚。
” “他是不是……” “同性戀?”穆爾問,“你是怎麼想的,弗拉德?” “我現在什麼也想不出來。
”凱茨隻能這麼回答,“我盡量不去做什麼假設。
一個好偵探要有能容納各種假設的開放頭腦。
” 彼得·比奇曼的生命以一種不同異常的方式結束了。
從住所來看,他的生活倒是沒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
房子不大,客廳、樓梯以及兩個卧室都鋪着灰色地毯,連廚房的地闆也是一種灰色的防水材料。
牆上挂着一幅印刷品,畫着一頭扛着重物的大象。
廚房裡淩亂地堆放着鍋碗瓢盆,其中大多數都在水池裡。
窗台上還放着一溜瓶瓶罐罐。
樓上也是空蕩蕩的,其中一個房間除了一塊熨衣闆和一隻塞滿襯衫的筐子以外,再也找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當時,格裡夫斯從窗子進入隔壁的房間,發現比奇曼坐在床上的一堆靠枕中間,腿上還放着一本打開的大英百科全書。
房間的窗子底下,亂糟糟地堆着兩堆同樣的百科全書,大約有30卷。
其中最上面一本的封皮上還有格裡夫斯跳窗進來時留下的腳印。
麥金尼斯喃喃自語道:“太奇怪了……” “湯姆,你發現什麼了?” “我發現一所毫無生氣的房子,還有一個這樣的死者。
鮑勃,這裡除了30卷百科全書,再也找不出别的書來,你不覺得這有點怪嗎?”“也許是剛買的,”鮑勃在一旁說,“也有可能是從超市抽獎得來的。
” “弗拉德,你覺得這兒有疑點嗎?” “我已經記下來了,準備繼續調查,先生。
” “房間的壁櫥裡除了兩套淺色西裝和幾件藍襯衣以外,再也找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地闆上有兩雙漆黑锃亮的皮鞋。
這裡找不出信件,收據,甚至連報紙雜志都沒有。
整座房子空蕩蕩的冷清得很。
凱茨心裡感到一陣隐隐的傷感。
她仿佛看見彼得·比奇曼孤零零地坐在樓下,邊吃着方便面邊看電視新聞的樣子。
她在想,書商是用了什麼推銷術,才說服比奇曼買下了這麼多卷的百科全書。
“買一套百科全書要多少錢?”探長正在有一搭設一搭地問着穆爾,“500鎊還是1000鎊?”鮑勃·穆爾認為這套書至少值1500鎊。
“死者雖然有機會買到打折的音響,可他卻沒買那東西,隻有一台便宜的電視機,幾件必不可少的家具。
可他卻花一千多塊錢買書。
” “也許他喜歡讀書。
”穆爾說。
“我看不像。
我看不出他有讀書的迹象。
這裡連一兩本平裝書都沒有。
” “要是這些書真值1000鎊的話……”凱茨邊想邊說。
“什麼?”麥金尼斯追問。
“伯恩利和格林花了同樣數目的錢用來裝修。
如果我們能找到推銷這些書的人,而且要是比奇曼支付的也是現金的話……” “那怎麼樣?” “我不敢肯定,先生。
不過……” “推銷這些書的人,名叫湯姆林森。
”穆爾手裡拿着一張白紙片,語調平闆地說,“請把這張名片收好,弗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