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少陽全篇(合病并病附) 少陽證治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婦人中風。
發熱惡寒。
經水适來。
得之七八日。
熱除而脈遲身涼。
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
谵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随其實而瀉之。
言婦人中風而在發熱惡寒。
表證未解之時。
經水适來。
得之而至七八日之間。
熱退身涼而脈遲。
似乎邪氣已解。
不意胸脅下滿。
如太陽熱邪内陷結胸之形狀。
且谵語者。
何也。
蓋少陽之胸脅滿。
邪在半表半裡。
尚屬陽分。
必往來寒熱。
其脈必弦細而數。
陽明胃熱之谵語。
脈必實大。
此證則脈遲而熱除身涼矣。
臨證之時。
殊令人不解。
仲景雲。
此為熱入血室也。
夫血室者。
沖任二脈也。
靈樞謂天地有四海。
人身亦有四海。
而沖脈為血之海。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任脈通。
太沖脈盛。
月事以時下。
骨空論雲。
沖脈者。
起于氣街。
并少陰之經。
挾臍上行。
至胸中而散。
唐王太仆雲。
任脈當臍中而上行。
沖脈挾臍兩旁而上行。
氣街者。
穴名也。
沖脈起于氣街者。
從少腹之内。
與任脈循腹并行也。
靈樞雲。
沖脈者。
十二經之海。
與少陰之絡起于腎下。
出于氣街。
又曰。
沖脈任脈者。
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裡。
為經絡之海。
其浮而外者。
循腹各行。
會于咽喉。
别絡唇口。
血氣盛。
則皮膚熱。
血獨盛。
則滲灌皮膚生毫毛。
由此言之。
沖任二脈。
從少腹之内。
上行至中極之下。
氣街之内明矣。
愚按沖任二脈。
皆奇經中之陰脈也。
陰血充盈。
氣滿當瀉。
溢入子宮而下出。
謂之月事以時下。
如太陰晦朔弦望之候。
盈縮各有其時。
月事之下。
猶月之盈極當虧也。
沖任為經血所積受之處。
故謂之血室。
此以中風寒熱之時。
适遇沖任盈滿。
當瀉之候。
或熱邪煎逼。
胞脈已開。
子宮之血方出。
而熱邪排闼直入。
緻為熱入血室也。
熱但内入血室。
陽分無邪。
故熱除而身涼。
邪已陷入陰中。
遂現陰症之脈。
故脈遲也。
沖脈挾臍上行。
至胸中而散。
且胸脅為少陽脈之所至。
肝為厥陰藏血之髒。
與少陽相表裡。
髒病則腑亦病。
即下文所謂髒腑相連。
故少陽亦病而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也。
谵語者。
邪在陰分。
即下文所雲晝日明了。
暮則谵語。
如見鬼狀也。
此為邪熱入于足厥陰肝經藏血之髒。
當刺肝經之募穴名期門者。
以洩其邪。
乃随其邪氣所實之處。
而瀉其有餘之邪也。
婦人中風。
七八日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适斷者。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前條但言中風之寒熱。
此條承上文止言續發之寒熱。
前但雲經水适來。
此但言經水适斷。
蓋因中風發熱惡寒之時。
經水适來。
以緻熱入血室。
既入之後。
邪熱阻絕。
遂緻經水适斷。
所以其血必結。
非後人所謂适來為經之初來。
适斷為經之已盡。
而謂之乘虛而入也。
至後血弱氣盡。
或可言經盡耳。
謂之結者。
邪與血結。
氣乖凝聚而不得出也。
邪血凝聚于經絡胞脈之間。
内未入腑。
外不在表。
而在表裡之間。
仍屬
發熱惡寒。
經水适來。
得之七八日。
熱除而脈遲身涼。
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
谵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随其實而瀉之。
言婦人中風而在發熱惡寒。
表證未解之時。
經水适來。
得之而至七八日之間。
熱退身涼而脈遲。
似乎邪氣已解。
不意胸脅下滿。
如太陽熱邪内陷結胸之形狀。
且谵語者。
何也。
蓋少陽之胸脅滿。
邪在半表半裡。
尚屬陽分。
必往來寒熱。
其脈必弦細而數。
陽明胃熱之谵語。
脈必實大。
此證則脈遲而熱除身涼矣。
臨證之時。
殊令人不解。
仲景雲。
此為熱入血室也。
夫血室者。
沖任二脈也。
靈樞謂天地有四海。
人身亦有四海。
而沖脈為血之海。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任脈通。
太沖脈盛。
月事以時下。
骨空論雲。
沖脈者。
起于氣街。
并少陰之經。
挾臍上行。
至胸中而散。
唐王太仆雲。
任脈當臍中而上行。
沖脈挾臍兩旁而上行。
氣街者。
穴名也。
沖脈起于氣街者。
從少腹之内。
與任脈循腹并行也。
靈樞雲。
沖脈者。
十二經之海。
與少陰之絡起于腎下。
出于氣街。
又曰。
沖脈任脈者。
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裡。
為經絡之海。
其浮而外者。
循腹各行。
會于咽喉。
别絡唇口。
血氣盛。
則皮膚熱。
血獨盛。
則滲灌皮膚生毫毛。
由此言之。
沖任二脈。
從少腹之内。
上行至中極之下。
氣街之内明矣。
愚按沖任二脈。
皆奇經中之陰脈也。
陰血充盈。
氣滿當瀉。
溢入子宮而下出。
謂之月事以時下。
如太陰晦朔弦望之候。
盈縮各有其時。
月事之下。
猶月之盈極當虧也。
沖任為經血所積受之處。
故謂之血室。
此以中風寒熱之時。
适遇沖任盈滿。
當瀉之候。
或熱邪煎逼。
胞脈已開。
子宮之血方出。
而熱邪排闼直入。
緻為熱入血室也。
熱但内入血室。
陽分無邪。
故熱除而身涼。
邪已陷入陰中。
遂現陰症之脈。
故脈遲也。
沖脈挾臍上行。
至胸中而散。
且胸脅為少陽脈之所至。
肝為厥陰藏血之髒。
與少陽相表裡。
髒病則腑亦病。
即下文所謂髒腑相連。
故少陽亦病而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也。
谵語者。
邪在陰分。
即下文所雲晝日明了。
暮則谵語。
如見鬼狀也。
此為邪熱入于足厥陰肝經藏血之髒。
當刺肝經之募穴名期門者。
以洩其邪。
乃随其邪氣所實之處。
而瀉其有餘之邪也。
婦人中風。
七八日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适斷者。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前條但言中風之寒熱。
此條承上文止言續發之寒熱。
前但雲經水适來。
此但言經水适斷。
蓋因中風發熱惡寒之時。
經水适來。
以緻熱入血室。
既入之後。
邪熱阻絕。
遂緻經水适斷。
所以其血必結。
非後人所謂适來為經之初來。
适斷為經之已盡。
而謂之乘虛而入也。
至後血弱氣盡。
或可言經盡耳。
謂之結者。
邪與血結。
氣乖凝聚而不得出也。
邪血凝聚于經絡胞脈之間。
内未入腑。
外不在表。
而在表裡之間。
仍屬